《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月面环形山是怎样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能够做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激发学生热爱航天,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导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等,那些会稽人口的诗句,包含了诗人墨客无限情感,让我们在文学的海洋里认识了明月。
2、大家知道,太阳落山后,月亮就是天空中最明亮的天体,你想了解月球的科学知识吗?你们想到月球上旅行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四单元第一课《登月之旅》。
板书:课题《登月之旅》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大家看课题,通过这课学习,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出问题)
2、你们想知道的真多,让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来读一下?
(出示第2张ppt展示学习目标)
教学新课:
了解人类从古到今探索月球的历程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时候,美丽的月亮就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请大家欣赏一下“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出示第3张ppt)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传说或故事,谁来说一说?
(有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天狗食月)
(出示第4、5张ppt)
3、(出示第6张ppt)月亮,这个地球的近邻,是茫茫太空中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向往着能插上翅膀,飞上月球,撩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古今探月。
4、人类都做过哪些努力,成果怎样呢?让我们看一看。
(出示第7张ppt)
(1)公元前1400年,中国出现过日食、月食的记载。
(2)1609年,意大利的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月球,并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超链接第8、9张ppt,这是伽利略使用过的望远镜,用望远镜看到的地球画面和观测手稿,这是伽利略手绘的月面图。)
(3)1883年,俄国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使用火箭发射宇宙飞船的设想。
(4)1919年,美国戈达德预言火箭能克服地球引力到达月球,开创了航天飞行的时代。
(5)1958年,前苏联发射的“月球3号”探测器绕过月球,第一次拍摄到月背照片。
(6)1969年, 美国的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等三名宇航员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于7月19日成功登上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激动地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于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科学家通过各种望远镜观察月球,发现月球表面的许多地方都布满了圆形的坑。科学家把它称为环形山;除此之外,月球表面还有许多暗黑而平坦的区域,称为月海。
(出示第10张ppt)
6、30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推测这些环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直到大约50年前发现地球上被流星撞击形成的陨石坑。科学家们通过比较得出了新的推论: 认为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的撞击而成的。
(出示第11张ppt)
(二)模拟实验
1、看着这些环形山,同学们一定会产生很多疑问,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撞击,怎样撞击,为什么大小、深浅不一。)
2、下面我们做实验研究一下环形山的形成。
板书:模拟实验
3、实验准备:用装了细沙的盒子模拟月球表面,用大小不一的石子模拟宇宙中的流星和陨石。
(出示第12张ppt)
4、实验要求:(出示第13张ppt)
(1)将盒子里的细沙用尺子抹平。
(2)用石子模拟流星或陨石撞击月球表面:
①从不同的高度分三次往细沙盒里丢同样的石子;
②从同一高度丢三个大小不同的石子。
(3)用手电筒光直射或斜射“陨石”坑,观察所产生的阴影有什么不同。
5、实验注意事项:(出示第14张ppt)
(1)石头要自然下落,手松时不要用力;
(2)用手取出石头时要小心,注意不要破坏“陨石坑”的形状;
(3)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石头离开盒子的高度最高不能超过60厘米;
(4)实验一做完后,测量大小和深度并作好记录,把细沙平整好后做实验二。
(5)注意观察手电筒直射或斜射“陨石坑”时的明暗变化。
6、实验后讨论交流:(出示第15张ppt)
(1)从不同的高度分三次往细沙盒里 丢同样大石子,你发现什么?
(2)从同一高度丢大小不同的石子,你又发现什么?
(3)用手电筒光直射或斜射“陨石”坑,所产生的阴影有什么不同?
7、实验结论:(出示第16、17张ppt)
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于陨石的撞击形成的,这些坑的大小与深浅不仅取决于陨石的大小,而且还取决于它们的撞击速度。
板书:坑的大小与深浅由陨石的大小和撞击速度决定。
陨石坑的阴影,直射阴影很小,斜射阴影很大。
(三)自学交流:
1、自学课本44页内容并与小组同学交流你所获得的关于月球的知识。(出示第18张ppt)
板书:月球知识
2、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出示第19张ppt)
月球上环行山比较多;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白天夜晚温差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引力约为地球六分之一;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科学家在不断努力下,实现着我们的飞天梦想,实现着奔月计划。(出示第20张ppt)
1、2004年4月,中国探月——“嫦娥工程”启动。
2、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载着中国祖祖辈辈的登月希望,向月亮飞去。“嫦娥一号”发射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的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出示第21张ppt)
3、2010年10月发射的嫦娥二号,飞离地球超过5500万公里。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和环月探测,完整获取了7米分辨率的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数据。
4、2013年12月14日晚9点12分左右,嫦娥三号在月球成功实现软着陆,这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实现软着陆的国家。
(链接嫦娥三号登月精选视频。)
这是嫦娥三号和玉兔登月车的图片。(出示第22张ppt)
5、嫦娥五号正在进行研制,进展良好,将按计划于2017年在海南发射。嫦娥五号完全就是无人版的阿波罗登月,任务目标是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人将登上月球,探索月球,开发月球,到那时也许会有你们的身影。
6、(出示第23张ppt)如果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乘飞船去月球旅行。以你们现在对月球表面情况的了解,在出发前,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出示第24张ppt)
2、(出示第25张ppt)你们这节课学的真好,掌握了那么多知识。我相信不久中国人将实现飞天梦想、登月计划,让我们到月球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