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实际长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尺的基本认识之后进行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因此它可以作为比的应用。但实际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是成比例的,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都可以列比例式来解,所以它也可以看做是比例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有比的知识作为基础,学习比例尺相对来说难度不大,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道理都懂,计算过程中的转化的准确度将是一个难题。
设计理念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得出比例尺的关系式;从而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2、 学习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自主学习流程
复习
1千米=( )米 5千米=( )厘米
1米=( )厘米 1000厘米=( )米
1千米=( )厘米 3000000厘米=( )千米
自主学习任务一:比例尺的意义
(1)比例尺1:2000表示什么意思?
( )
(2)比例尺就是( )与( )的比。
(3)( ):( )=比例尺
或——————=比例尺
(4)比例尺是一个( ),所以( )单位。
组内交流,得出结论。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得出比例尺的关系式。
自主学习任务二:根据比例尺,进行简单的计算。
讨论:如何根据比例尺算出校园长和宽的实际长度?(课本77页,某小学的平面图)
(1)根据( )和( )可以求出( )。
(2)具体做法:先用( )量出( );在根据( )计算出( )
(3)计算步骤:校园的长:( )
校园的宽:( )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展示,教师再归纳总结。
知识拓展(一)
你能计算出学校的占地面积吗?
计算前思考:应该用哪一组长和宽呢?
先计算图上的占地面积,再根据比例尺扩大2000倍,这样计算对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展示。
教师归纳总结:不对,比例尺是将线段的长度扩大或缩小,并不是将面积扩大或缩小。
知识拓展(二)
如果知道比例尺和实际距离,你能算出图上距离吗?
如果知道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你能算出比例尺吗?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汇报。
6、当堂训练
(1)一幅图的( )和( )的( )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 ):( )=比例尺或 ————=比例尺。
(3)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4)一个长8毫米的精密电脑零件,画在图纸上长16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7、你今天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