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小游戏。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看看哪些同学坐得最端正,手举得最直。为了更好的对比,我们先一起来举左手,再一起来举右手。
2、引入:同学们,这两张图片的事物你们见过吗?有谁见过的请你来说一说。(出示课件天排出图片)这是我们小叶栋天排出风能发电场的图片,它因为旋转而发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跟这一现象有关。(出示课题)
二、互动新授。
1、师:旋转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能不能把你见过的旋转现象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呢?
过 渡:刚才同学们都把自己看到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图片,大家来一起欣赏欣赏。(出示旋转图片)
2、师: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下,这些旋转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生1:都会旋转。
生2:都在绕着一个点旋转。
生3:有的旋转是绕着一根轴旋转。
师:对了,其实呀,旋转就是物体绕某一个点或轴运动的过程。中间的这个点或轴就叫做旋转中心。
3、师:那么,旋转可以怎么来转呢?请同学拿出手指比划比划,看看是怎样转的。
课件演示两种旋转方向: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
4、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生活中最常见的旋转现象——钟面上指针的旋转。
(一)教学例题1。
(1)(出示钟面)假如我们把它看成一个周角,这里把它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是30度,这是旋转的角度。
(2)引导学生观察钟表,指导描述指针的旋转现象。
多媒体课件演示:钟表的指针从 “12”指向“1”,引导学生从旋转三要素将旋转的过程说得完整一些。
①让学生同桌之间结合三个要素,互相说说旋转的过程。
②全班反馈。
教师小结: 从“12”到“1”,指针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
(3)尝试描述钟面上的指针现象,让学生思考并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①从“1”到( ),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60°。
②从“3”到“6”,指针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
③从“6”到“12”,指针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
(二)课堂练习。
1、出示停车场图片。
通过交流,得出以下结果:
左侧有车通过,车杆要绕点 O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车子通过之后,车杆要绕点 O1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
2、钟摆运动。
左:钟摆绕点O顺时针旋转不超过10度。
右:钟摆绕点O逆时针旋转不超过10度。
3、(1)指针从A开始绕点O( )旋转( )会转到B。(2)指针从B开始绕点O( )旋转( )会转到C。
三、图片欣赏。
旋转现象不仅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还能创造出一福福美丽的图案,我们来一起欣赏欣赏。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图形旋转的知识,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板 书 设 计:
图形的旋转
1、物体绕某一个点或轴运动的过程就叫旋转。
2、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
3、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