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1课时 9加几(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9~7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理解“9加几”的口算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形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9加几”的口算方法。?
难点:感受口算9加几不同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感知身边的数学。?
提出问题:在我们的校园里,同学们最喜欢什么地方??
(当学生说到操场时)我们的操场是同学们最喜爱的地方之一,同学们可以在上面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看,这些同学们在操场上做什么?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出示教材第69页的图)?
引出课题:同学们找到了很多数学问题,有的问题可以用原来学过的方法来计算,有的就需要用到今天学习的新知识了,这就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今天先来学习: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2.铺垫准备。?
(1)凑十(找朋友:相加等于10的两个数是好朋友。)?
3的朋友??
8的朋友??
6的朋友??
9的朋友??
(2)口算:?
2=10= 5+10= 8+10=?
7+10= 10+3= 10+4=?
10+1= 10+9=?
学生观察这些算式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结规律:都是10加几或几加10,和的十位都是1,加几个位就是几。
?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例1的图。?
提出问题:谁来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应该怎样列式?(生口答)
箱子里有9瓶矿泉水,外面有3瓶,一共有多少瓶??
板书:9+3= 3+9=?
说一说:算式中的9和3分别表示什么??
想一想:9+3=??
合作探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借助学具,讨论算法。?
教师归纳算法:?
方法一:从9起往下数3个。?
方法二:摆学具。?
方法三:凑十。?
?
方法四:把9看做10 10+3=13?
13-1=12?
小结激趣:大家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我们来看看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把你喜欢的方法告诉给你的同伴。?
学生合作交流,巩固对算法的理解。?
感知加法交换律:?
小结方法:其实3+9和9+3,虽然交换了加数的位置但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所以结果相同。?
2.教学例2?
提出问题:解决了饮料瓶数问题,我们再来看同学的游戏图。?
出示教材第70页例2的图。谁来说说图的意思??
有9个同学在做游戏,又来了5个,一共有多少个??
生列算式。?
板书:9+5= 5+9=?
生独立思考:想一想如何计算。?
小组合作交流算法:请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师归纳算法:?
方法一:从9起往下数5个。?
方法二:摆学具。?
方法三:凑十。?
方法四:把9看做10 10+5=15?
15-1=14?
方法五:推算:
小结激趣:大家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看来学得不错。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先圈十,再填结果。?
学生口答,说算法。?
师小结:满10个先圈出,这样一眼就能找出答案。?
2.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观察后独立练习。?
指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规律总结:?
横着看:第一排都是连加法,都有9+1。?
第二排:都是一步计算,都是9加几。?
竖着看:结果相同。都是9加几。?
3.填一填。?
?
小组合作探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小结:?
竖着看:第一列结果都是12,前两个加数的和都是10。?
第二列和第一列算式都相同,但是多了后面两个数的组合。从纵向看,第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少1,第二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多一和不变。?
第三列:虽然后面的几个算式不会计算,但通过对比推理。发现第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多一,第二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少1,和不变。由第二列算式推算出。?
横着看:第一个算式直接计算;第二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相同,但多了下面后两个加数的组合;第三个算式是通过第二个算式推导出来的。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算式。借助学具,我们感受到能通过接着数、凑十法、假设法、数学推理等方法算出9加几的进位加法。知道了同一幅图能列出两个算式,虽然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但结果不变。?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
2.课后作业?
板书笔记
9加几(1)?
9+3= 3+9= 9+5= 5+9=?
方法1:接着数?
方法2:摆学具?
方法3:凑十?
?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得数不变。
教学反思?
教学本节课时,我从情境入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让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注意体现数学和生活的有机结合。
PAGE
4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2课时 9加几(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7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用这种方法口算几加9的计算题。?
2.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活动,获得初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3.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熟练地用这种方法口算几加9的计算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像9加几的加法,同学们能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的加法了吗??
拿出昨天自制的口算卡片,同桌互算。(教师也将口算卡片排列在黑板左边,指名口算。)抽两道题让学生说说具体的计算方法。?
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9加几的加法。(板书课题:9加几)?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3?
师:如何计算7+9=??
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算法。?
规律总结算法:?
方法一:把7分成1和6,1+9=10,10+6=16。?
方法二:把9分成3和6,7+3=10,10+6=16。?
方法三:把9看做10,7+10=17,17-1=16。?
方法四:9+7=16所以7+9=16。?
追问两个算式之间的关系:原来7+9和9+7是朋友,9加几的计算方法和几加9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加数交换了位置。?
归纳方法:上节课我们就知道了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这节课我们又用到了这个知识。?
2.教学例4?
出示教材第71页例4图: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洞内有9只蚂蚁,洞外有6只蚂蚁,求一共有多少只蚂蚁??
提出问题:应该怎么列算式,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式计算。?
展示学生列式:?
9+6 6+9?
生独立练习后展示算法。?
规律总结算法:?
方法一:把6分成1和5,1+9=10,10+5=15。?
方法二:把9分成4和5,6+4=10,10+5=15。?
方法三:把9看做10,6+10=16,16-1=15。?
方法四:9+6=15,所以6+9=15。?
方法五:推算:
?
小结激趣:同学们运用“凑十”、“假设”、“推算”解决了9加几的问题,真不错!?
三、巩固拓展?
1.提出问题:加数是9的一位数的加法算式还有哪些?你会算吗?昨天我们自制了9+ 的口算卡片,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习的 +9的口算卡片也制作出来吗?想一想,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对??
整理排序:我们制作的卡片里加数都有9,都是9加几的加法。让我们把9加几的口算卡片有规律地排列起来。?
同桌交流排法,整理排序。?
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排列的。?
和同桌算一算,比一比。?
归纳总结:(指着黑板上的卡片)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发现1: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逐渐多1,和也逐渐多1。?
发现2:和的十位都是1,个位总比另一个加数少1。?
2.完成教材第73页“练习十三”第7题。?
说说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完成教材第73页“练习十三”第8题。?
(1)求最少多少元?你准备选择哪两种玩具,为什么??
5+3=8(元)?
因为选择的玩具价格越便宜,和就越小。?
(2)求最多多少元?你准备选择哪两种玩具,为什么??
9+8=17(元)?
因为选择的玩具价格越贵,和就越大。?
(3)还可以怎么选?自己提问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熟悉了9加几的算法。并且我们还发现了9加几在计算时的规律,即9加几的和十位都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这个加数少1。?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
2.课后作业?
板书笔记
9加几(2)?
9+1=10 1+9=10?
9+2=11 2+9=11?
9+3=12 3+9=12?
9+4=13 4+9=13?
9+5=14 5+9=14?
9+6=15 6+9=15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借助小棒,通过讨论算法来感知7+9的计算方法和9+7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7+9可以看做9+7,从而建立加法交换律的思想。并让学生感知凑十的两种过程即9+1+6和7+3+6。例4在教学中注重帮助学生理解用文字呈现的条件以帮助学生完整的理解题意。本节课通过准备题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记忆,找到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能充分运用、借鉴原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以强化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学中还设计了自制计算卡片,并把它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让学生动手能力、口算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提高。
PAGE
3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3课时 8加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74~7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体会8加几的运算意义,能比较熟练地口算8加几。
2.在熟练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学会用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推导新算法。?
3.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形成自主探究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4.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兴趣,想学、乐学、会学。?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8加几的运算意义,能比较熟练地进行8加几的口算。?
难点:在熟练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学会用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推导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师:数学小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挑战闯关”。
1.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口算卡片来进行9加几的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2.同桌间复习数的组成。?
教师鼓励学生勇闯第一关。?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祝贺你们胜利通过第一关!刚才同学们说的计算9加几的方法能否用在8加几上面呢?下面我们来挑战第二关——学习8加几,教师随即板书课题:8加几。?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创设情境:体育课上,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正在玩套圈游戏。他们正玩得高兴时,又来了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式计算呢??
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1)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2)学生小组汇报交流。?
我们是数的,数了数一共有13个小朋友。?
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刚开始有8个小朋友,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个小朋友。?
我们是把又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小朋友先和8个小朋友凑成10个小朋友,10个小朋友再加上剩下的3个小朋友,一共是13个小朋友。?
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这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又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小朋友,10个小朋友再加上剩下的3个小朋友,一共是13个小朋友。?
师: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其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能说明原因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回答。?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计算8加几的方法与计算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学生思考发言,会发现它们的方法是相同的。?
师小结:这些计算方法都是能普遍使用的,以后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来计算一些类似的题目。?
“试一试”:算一算例1下面的两道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纠正。?
2.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你能列出一道数学算式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4+8或8+4。?
师:我们都已经学会怎样计算8+4,请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出它的得数。(8+4=12)?
师:那4+8等于多少呢??
学生自己算,并说方法。(小组讨论)?
师:你的方法和书上哪种方法一样?你喜欢哪种方法??
“试一试”:8+8= 6+8=?
学生独立练习,口述方法。?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已经顺利闯过了第二关,大家可真了不起!?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完成教材第75页“课堂活动”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间订正。?
2.学生完成教材第75页“课堂活动”都3题。?
观察排列后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真是闯关小勇士,让我们为自己鼓掌喝彩吧!?
师:你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的??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
2.课后作业?
板书笔记
8加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情境中初步感知“凑十法”。然后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把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从而理解和掌握“凑十法”。最后脱离实物,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分层地逐步抽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推理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PAGE
3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7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巩固“凑十法”。?
3.能看懂图文结合的题意,并能正确计算。?
4.在学习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看懂图文结合的题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算。?
8+2 1+9 9+8 9-7?
5+3 3+4 10+6 18-8?
2.口算教材第77页第5题。?
独立练习,订正答案。?
指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8加几:“凑十法”要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加几。8+4=8+2+2,8+8=8+2+6。
9加几:“凑十法”算时要把另一个加数分成1加几。?9+4=9+1+3,9+7=9+1+6。?
10减几:就是找这个减数的补数。?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3。?
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3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小明拿走7盆花后,现在有8盆花。原来这里一共有多少盆花??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再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说算法。?
算式:8+7或7+8。?
指生说出用加法计算的理由。?
小结:“一共是多少”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原来是多少,其实也是求两部分的和,所以应该用加法计算。?
数量关系:剩下的+拿走的=原来的,交流算法,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方法1:把7分成2和5,2+8=10,10+5=15。?
方法2:把8分成3和5,7+3=10,10+5=15。?
方法3:把8看做10,7+10=17,17-2=12。?
方法4:7+8=15所以8+7=15。?
2.对照练习。?
完成教材第76~77页“练习十四”第9题。?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鱼缸里现在有6只螃蟹,已经送给了弟弟8只,原来一共有多少只?
8+6=14(只)?
指生说列式理由。?
小结:原来的比剩下的多,求原来的就是用加法。?
数量关系:剩下的+拿走的=原来的。?
指生说算法。?
方法1:把6分成2和4,2+8=10,10+4=14。?
方法2:把8分成4和4,4+6=10,10+4=14。?
方法3:把8看做10,6+10=16,16-2=14。?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76~77页“练习十四”第8题。?
生独立练习,后指生订正。?
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进行两步计算时,要写出小得数。?
2.完成教材第76~77页“练习十四”第7题。?
第7题是学生在学进位加法中首次接触填加数的题目,这是一种逆向思维的题目,比较难,但这类题目可以巩固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好准备。?
出示:?( )?+5=13,?
先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方法1:摆一摆,用小棒摆出13根,分成两堆,一堆5,另一堆是(8)。
方法2:接着数5往后数8个是13。?
方法3:凑十法。10+3=13 5+5+3=13 5+3=8。?
四、拓展练习?
完成教材第76~77页“练习十四”思考题。?
引导完成思考题时,不能用眼睛直接去观察有多少人,只能凭借学生的话语思考。将你理解的过程用圆片摆一摆。?
学生操作:?
○○○○○○○○●○○○○○○?
看图列式:8+1+6=15(人) 答:一共有15人。?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巩固了8加几的算法,计算速度比以前更快了,准确度比以前更高了。还会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在知道一个加数与和时,求出另一个加数。?
六、作业设计?
板书笔记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注重对图文应用题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收集与解答问题有关的数学信息,也是对8加几的计算的巩固。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增加了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教材第77页第9题,是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巩固。而教材第77页第7题,是逆向思维的题目,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难,所以教学时安排摆小棒,用学具降低思维难度,把抽象的逆向思考过程直观地显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逆向思维方法,也可以根据前面学习8加几的经验用“接着数”或“凑十”的方法来解决。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PAGE
2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第5课时 7,6加几(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7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提高分析、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能根据一幅图中两个已知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并理解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许多果树都会在这个季节收获果实。秋天有许多同学喜爱的水果,你喜欢什么水果?就让我们一起去果园看一看吧。?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1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有7筐苹果,5筐梨,一共有几筐水果??
(知识链接:水果是苹果和梨的总称。)?
指生列出算式。(7+5或5+7)?
猜测,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会不会是一样的呢?为什么??
小结:这两个算式算的都是水果的筐数,所以是相同的结果。?
独立练习,自己选一个算式算一算。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7+5=12?
总结算法:?
方法1:从7往下数5个。?
方法2:摆学具。?
方法3:凑十。?
方法4:凑十。?
方法5:把7看做10。?
10+5=15 15-3=12?
归纳:知道了这两个算式会有同一个结果,我们计算出了一个,就知道另一个的结果。?
2.对应练习。?
这里还有几个果子,让我们来摘一摘吧!(出示算式)?
7=4=?( )? 6+7=?( )??
7+7=?( )??
生独立练习。?
指生说出你是怎样算的。?
用7+4=11还能算出哪道加法算式??
小结:4+7,因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自己举出两个加数是7的算式,要求和相同。?
如:7+6=13 6+7=13?
7+5=12 5+7=12?
3.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2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猪八戒有5朵花,孙悟空有6朵花,它们共有多少朵花??
指生列式。?
5+6和6+5。?
独立计算,并把算法与同桌进行讨论交流。?
总结方法:?
方法1:从6起往下数5个。?
方法2:摆学具。?
方法3:凑十。?
方法4:凑十。?
方法5:把6看做10。?
10+5=15 15-4=11?
对比观察:?
想一想6加几和刚才学习的7加几有相似的地方吗?哪些地方相似?
归纳7加几和6加几的计算方法:?
7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3和几,6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4和几,都是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得10后,再加余下的数。?
4.对应练习。?
师:同学们能从中发现规律,真不错。请大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
6+6= 6+8=?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79页“课堂活动”第1题。?
归纳13=1+12=2+11=3+10=4+9=5+8=6+7?
14=1+13=2+12=3+11=4+10=5+9=6+8=7+7?
15=1+14=2+13=3+12=4+11=5+10=6+9=7+8?
16=1+15=2+14=3+13=4+12=5+11=6+10=7+9=8+8?
2.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五”第1题。?
3.我们学习了7,6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能不能说出所有7,6加几的式子呢??
教师视频展示学生排列号的式子。?
7加几的式子:?
7+0、7+1、7+2、7+3、7+4、7+5、7+6、7+7、7+8、7+9。?
6加几的式子:?
6+0、6+1、6+2、6+3、6+4、6+5、6+6、6+7、6+8、6+9。?
请同学们自制7,6加几的口算卡片,并且有规律的排列起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到今天为止就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全部学完了。今天我们学习了“7,6加几”,进一步巩固了“凑十法”,课后同学们要进行复习,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
2.课后作业?
板书笔记
7,6加几(1)?
教学反思?
从现实生活中出发,呈现主题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根据图意以及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分别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掌握加法计算的方法,初步体会两个相加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一图二式”的理解;让学生动手操作,把五个和七个圆片按要求分成两部分,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同时渗透“加法交换律”的思想,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发展。
PAGE
1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6课时 7,6加几(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自觉接受效率较高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7,6加几。
2.自觉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来解决一些常见的、简单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收集信息。?
难点:理解同一个问题,虽然观察角度不同,但结果相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开火车口算。?
7+8= 8+4 6+8 5+7?
7+5 7+6 6+7 8+7?
7+9 6+6 7+7 7+4?
算完后说说7+8是怎样算的。?
方法一:7+8=7+3+5=15?
方法二:7+8=8+2+5=15?
2.填空。?
7+?( )?=12 7+?( )?=16?
6+?( )?=11 ?( )?+6=13?
?( )?+6=15 ?( )?+7=11?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例如:7+?( )?=12 6+?( )?=11?
?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3。?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3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左边有7只羊,右边有6只羊,一共有13只羊。?
白羊有8只, 羊油5只,一共有13只羊。?
列出算式??
7+6=13(只) 8+5=13(只)?
6+7=13(只) 5+8=13(只)?
观察这四个算式发现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解决同一个问题,同一幅图,总的数量没有变。?
小结:同学们真棒,同样的一幅图,由于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就能写出不一样的算式,虽然算式不一样,但都是求羊的总数,所以得数一样。?
2.对照练习。?
?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白兔7只,灰兔4只,一共有几只兔??
左边有5只兔,右边有6只兔,一共有几只兔??
生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
6+5=11 4+7=11?
5+6=11 7+4=11?
小结:和前面的例题相同,虽然算式不一样,但都是求总数,所以得数一样。?
三、巩固梳理?
1.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五”第5、6题。?
第5题分组比赛。?
第6题要提醒学生写第一步的得数。?
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五”第4题。?
看表,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横着看,1班有7个篮球,2班有6个。一共有?( )?个。?
……?
3.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五”第8题。?
学生在解答时可能有多种情况。?
例如:蜜蜂可分为左右两部分,列式为9+6=15(只)。?
也可按飞行的方向分为向左飞和向右飞,列式为8+7=15(只)。?
花可分为左右两部分,列式为5+7=12(朵)。?
四、拓展应用?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1- >8 5+ >12?
15<12+ 5+5< -3?
2.比比谁写得多。?
?( )?+?( )?=14?
?( )?+?( )?=15?
评讲时要引导学生按顺序写算式。
?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巩固了7,6加几,不仅能熟悉地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还知道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得到的数据不同,算式不同。但由于它们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所以结果不变?
六、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
2.课后作业?
板书笔记
7,6加几(2)?
方法1:从飞行方向上观察?
8+7=15(只)?
方法2:从左右观察?
9+6=15(只)?
5+7=12(朵)
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重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答问题。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同时注意在通过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创设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为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
PAGE
1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7课时 整理与复习(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8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整理与复习中,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提高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找出20以内的所有进位加法,并按规律排列。?
难点: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排队的游戏吗??
你们知道怎样进行排队吗??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根据标准不同,排法也不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男同学和男同学排,女同学进而女同学排。?
今天我们来给一些算式朋友排一排队。?
二、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1.整理口算卡片。?
出示口算卡片。(强调不重复)?
开火车。?
9+2= 8+6= 7+5=?
7+9= 8+8= 3+9=?
4+7= 7+8= 5+6=?
7+7=?
指2个学生说算法。?
学生回答。?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整理算式的思路和方法。?
请各组代表说说本组的排列思路。?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对于这么多的算式,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小结:你们来把这些算式整理一下排排队。?
小结方法:?
方法1:把加数相同的算式排成一排,9加几一排,8加几一排,7加几……?
方法2: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放在一起排列。?
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自制的11~20进位加法的口算卡片,并在全班交流展示。?
激励小结:同学们真棒,整理得真好。我们今天只着重研究其中一种卡片的排列规律。(相同加数排列在一起)?
2.找规律。?
完成教材第81页“整理与复习”第1题。?
指生说是怎么填的,有什么方法吗??
学生回答。?
引导观察:可别小看这张表,里面还藏着许多小秘密,聪明的同学,你能找出哪些规律呢??
四人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方法:?
(1)竖着看。?
第一个加数都相同,第二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多一。?
(2)横着看。?
和相同,第一个算式和最后一个算式数字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第二个算式和倒数第二个算式数字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
(3)斜着看。?
从左下到右上,第二个加数相同,第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小一。
?
三、巩固运用,加深理解?
我们已经发现了进位加法表中的很多规律,老师相信接下来你们会有更好地表现。任意指表中的一题。?
从表中找出两个相同数相加的式子,并说出得数。?
如:8+3、3+8等于11……?
说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
9+2、8+3、7+4、6+5、5+6、4+7、3+8、2+9。?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六”第1题。?
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评讲时选择两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学生做题并说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81页“整理与复习”第2题。?
刚才大家说的计算方法很好,在分数时不管分的是大数还是小数,都是用了“凑十”的方法,看来这个方法很重要。接下来我们就再用这个方法来算算第2题。?
学生思考。?
8+4=12想:?
8+2+2=12或4+6+2=12?
6+9=15?
想:9+1+5=15或6+4+5=15?
小结:虽然两种方法都可以,但是我们习惯大数不动,拆分小数。?
3.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第4题。?
学生自主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第6题时,要指导学生自制纸带,照图上所说的方法做一做,边移动纸带边综合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第5题。?
学生写算式。?
看谁写的算式多。?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左边填的数是14的加法算式,右边填的数是13的加法算式。?
五、课堂小结?
今天把本单元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通过排列、填写,找出了其中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大家更熟练地计算。?
六、作业设计?
板书笔记
整理与复习(1)?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并不是冷饭重炒,让学生机械地模仿训练,而是让学生在自主梳理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有所提高,有所拓展,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提高。本节课是系统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根据所学的算术让学生自主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再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的排列规律,再引导学生按序观察、分析、寻找规律。学会有顺序的观察,横向、纵向、斜着……并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既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又能培养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PAGE
1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8课时 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8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
2.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3.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自主探索性,增强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速度。?
难点: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针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部分进行了复习,现在大家都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了吗??
学生回忆并思考。?
思考: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拆分时要注意数的组成,对于加数的补数不能记错。?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计算两步计算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在计算两步计算题时,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写出来便于我们最后进行检查。?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六”第2题。?
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大鱼缸里有9条鱼,小鱼缸里有6条鱼,一共有?( )?条鱼。?
小结:在这道题中,有的数学信息是从文字中直接知道的,还有一个数学信息要从图中数出来,所以像这种图文结合的题,我们一定要认真观察,不能只看图或只看文字,要把两部分结合起来。?
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下一道图文结合的题目。?
学生读题,并认真观察图,思考问题并回答。?
3.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第6题。?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订正。?
师:请大家认真看第6题,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正好分配完,每两个组组合在一起刚好坐15人,没有空位。?
所以:书法小组和合唱小组组合:5+10=15(人)?
绘画小组和科技小组组合:6+9=15(人)?
体育小组和数学小组组合:8+7=15(人)?
教师指导学生重点理解“准载”和“最合适”的意思。?
三、拓展练习?
1.算一算。?
?( )?+7=13 5+?( )?=15?
9+7=?( )?
小结:其实不管求哪个数,只要知道两个数就能求出另一个数,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知二求一”。?
2.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思考题。?
学生思考并完成练习。?
9+☆=16 □-☆=1?
分析:从第一个算式入手,因为第一个算式知道两个数,能求出☆。而第二个算式有2个数不知道,但第一个算式求出☆能代入第二个算式中,就能求出□是几。?
3.补充练习。?
△+○=15 △=?( )?
△-○=1 ○=?( )?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更加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作业设计?
板书笔记
整理与复习(2)?
思考题 补充练习?
□里填几? △+○=15 △=( )?
9+☆=16 △-○=1 ○=( )?
□-☆=1?
教学反思?
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着挑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投入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教材特地增加了从图片中收集信息,和从文字中收集信息两个过程。这正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个训练。从而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语言的表达还很不完整,但他们都乐于交流,并在倾听中相互得到启发。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