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自测题(B)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选,9~12题为多选,漏选得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
1.2016年里约奥运会田径比赛在200米决赛中,飞人博尔特以19秒79的成绩夺得冠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米指位移
B.19秒79为时间间隔
C.博尔特撞线时可以看成质点
D.博尔特夺冠是因为他的加速度最大
答案:B
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
A.位移、时间、速度
B.速度、速率、加速度
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
D.路程、时间、位移
答案:C
3.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卫星导航市场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
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路程
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间
D.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的速率
解析: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提供的是位置坐标,是一个点的位置,A、B选项错误;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C选项错误;测速精度指速度大小,各个方向测量的速度精度相同,D选项正确.
答案: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苹果的体积随生长日期的变化时,可将苹果视为质点
B.导弹驱逐舰“兰州”舰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时,研究舰上导弹发射装置的工作状态,可将“兰州”舰视为质点
C.研究“嫦娥五号”飞往月球所用的时间,可将“嫦娥五号”视为质点
D.研究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抓取月球土壤的动作时,可将月球车视为质点
解析:研究苹果的体积随生长日期的变化时,不可将苹果视为质点,故A错误;研究舰上导弹发射装置的工作状态,不可将“兰州”舰视为质点,故B错误;研究“嫦娥五号”飞往月球所用的时间,可将“嫦娥五号”视为质点,故C正确;研究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抓取月球土壤的动作时,不可将月球车视为质点,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5.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理想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C.由速度的定义式v=可知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Δ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成反比
D.用比值法定义了速度、加速度、位移这三个物理量
解析:根据速度定义式v=可知,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A项错误;等效替代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是指用一种情况来等效替换另一种情况,平均速度、重心、合力与分力的概念运用了等效替代法,故B项正确;公式v=是速度的定义式,也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此式只说明计算速度可用位移Δx除以时间Δt来获得,并不是说v与Δx成正比,与Δt成反比,故C项错误;位移是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不是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故D项错误.
答案:B
6.如图所示,一个质点在沿两个半径均为R的半圆从A经过B到C的过程中,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
A.2R,4πR B.2R,2πR
C.4R,4πR D.4R,2πR
答案:D
7.一物体以6 m/s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后,物体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为1 m/s;若增大木板倾角,仍使物体以6 m/s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后,物体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变为 1 m/s.以沿木板向上为正方向,用a1、a2分别表示物体在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a1=-2.5 m/s2,a2=-2.5 m/s2
B.a1=-3.5 m/s2,a2=-3.5 m/s2
C.a1=-2.5 m/s2,a2=-3.5 m/s2
D.a1=3.5 m/s2,a2=-3.5 m/s2
解析:沿倾斜木板向上为正方向,则初速度v0=6 m/s,木板倾角增大前后,物体在2 s末的速度分别为v1=1 m/s,v2=-1 m/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可得a1== m/s2=-2.5 m/s2,
a2== m/s2=-3.5 m/s2.
故C对.
答案:C
8.一支队伍沿平直的公路匀速前进,其速度大小为v1,队伍全长为L.一个通信兵从队尾以速率v2(v2>v1)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率返回队尾,这个过程中通信兵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
A., B.,
C., D.无法确定
解析:本题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分析较为复杂,可以以行进的队伍为参考系.在通信兵从队尾向队前前进的过程中,通信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v2-v1;在从队前返回队尾的过程中,通信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v2+v1.通信兵两次相对于队伍的位移均为L,设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有:t1=,t2=.通信兵通过的路程为两段路程的和,即有:s′=v2t1+v2t2,
将上面的关系式代入,得
s′=v2=;
整个过程中,通信兵通过的位移大小等于队伍前进的距离,即有
s=v1=;故选A.
答案:A
9.关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速度为正,加速度可能为负
B.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可以为负
C.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反
D.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解析:当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一定为正;做减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B、C正确,A、D错误.
答案:BC
10.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已知方格的边长为1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解析: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1 m/s,选项A正确;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v2== m/s= m/s,选项B正确;因B点比C点更接近于A点,故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选项C正确;因从A到B到C物体不是做直线运动,故物体在B点的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选项D错误.
答案:ABC
11.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1 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小时,车一定在做减速直线运动
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车一定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加速度一定在增大
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解析: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小时,由于相邻两个油滴的时间间隔相等,说明速度变小,车一定在做减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同理,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说明速度变大,加速度可能增大,可能减小,可能不变,但是车一定在做加速直线运动,故B、D正确,C错误.
答案:ABD
12.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1 s末,速度为9 m/s
B.0~2 s内,加速度为6 m/s2
C.6~7 s内,做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
D.10~12 s内,做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
解析:由题图象知:物体1 s末的速度为9 m/s,A对;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a= m/s2=3 m/s2,B错;6~7 s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C对;10~12 s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D错.
答案:AC
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15分)
13.(6分)某汽车在路上行驶,上午9:30的里程表如图甲所示,此时的瞬时速率为________km/h,上午10:40的里程表如图乙所示,则这一时段汽车共行驶了________km,汽车行驶的平均速率约为________km/h.
图甲 图乙
解析:根据速度计的指针位置可知,9:30汽车的速度为80 km/h;汽车行驶的路程是s=25 755 km-25 639 km=116 km;平均速率v==≈99.4 km/h.
答案:80 116 99.4
14.(9分)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时,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各计数点与计数点0之间的距离依次为s1=3 cm、s2=7.5 cm、s3=13.5 cm,则物体通过计数点1的速度v1=________m/s,通过计数点2的速度v2=________m/s,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
解析:t=0.1 s,
v1== m/s=0.375 m/s,
v2== m/s=0.525 m/s,
a== m/s2=1.5 m/s2.
答案:0.375 0.525 1.5
三、计算题(共3小题,共37分)
15.(10分)加速度往往是跑车的卖点,某品牌跑车由静止加速至108 km/h只需4 s.
(1)求该品牌跑车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2)假设普通私家车的平均加速度为3 m/s2,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由静止加速至108 km/h?
解析:(1)末速度v=108 km/h=30 m/s,
平均加速度a== m/s2=7.5 m/s2.
(2)所需时间t== s=10 s.
答案:(1)7.5 m/s2 (2)10 s
16.(12分)如图所示,M99是一款性能先进的大口径半自动狙击步枪,步枪枪管中的子弹从初速度为零开始,经过0.002 s的时间离开枪管被射出.已知子弹在枪管内的平均速度是600 m/s,射出枪口瞬间的速度是1 200 m/s,射出过程中枪没有移动.求:
(1)枪管的长度;
(2)子弹在射出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
解析:(1)枪管的长度l= t=600×0.002 m=1.2 m.
(2)a== m/s2=6×105 m/s2,
方向与子弹的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1)1.2 m (2)6×105 m/s2,方向与子弹的速度方向相同
17.(15分)登山运动中,小张用100 min由宿营地X爬到山顶Y.在山道上通过的路程是2 400 m,相对于X升高了1 200 m,如图所示.
(1)求小张由X运动到Y总的位移的大小;
(2)求小张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3)他的朋友小李从Z点出发,比小张晚20 min开始爬山,平均速率为0.5 m/s,还比小张早20 min到达山顶,问小李由Z点爬到Y共通过了多少路程?
解析:(1)由X到Y总的位移的大小为:
x= m=2 000 m.
(2)小张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v===20 m/min= m/s.
(3)小李爬山所用的时间
t2=100 min-20 min-20 min=60 min.
小李由Z爬到Y通过的路程
s=v2t2=0.5 m/s×60×60 s=1 800 m.
答案:(1)2 000 m (2) m/s (3)1 80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