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时 找最小公倍数
/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页例题及练一练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并掌握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倍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倍数,谁能举例说出几个3的倍数和2的倍数?
预设 生1:3的倍数有3,6,9,12,15,…。
生2:2的倍数有2,4,6,8,10,…。
质疑:为什么在说倍数时要加省略号?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要加省略号)
2.在表中标出倍数。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数表。
师:在这张数表中有多少个数?(50个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表中用“○”标出4的倍数,用“△”标出6的倍数。(学生操作,展示结果)
师:观察标出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1.观察表格,找出4和6的倍数。
(1)4的倍数有4,8,12,16,…,48。
(2)6的倍数有6,12,18,24,30,…,48。
2.明确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1)认识公倍数。
师:在标4和6的倍数时,你们发现了什么?
(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师:能举例说明吗?(如12,24,36,48,这些数既标有“○”,又标有“△”,所以它们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师:在数学上把这些数叫作4和6的公倍数。总结一下什么是公倍数。(公倍数就是几个数相同的倍数)
(2)认识最小公倍数。
师:请找出4和6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12)
总结:12就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质疑: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呢?为什么?
(没有,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根据数表完成下面的填空。
4和6的公倍数有(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 )。
3.师: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公倍数的?(列举法)
4.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呢?
(1)PPT课件出示集合图。
(2)让学生独立填写,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学生独立填写,在汇报时,教师应重点强调填法)
展示答案:
/
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表示4和6的公倍数。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例题的学习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独立填写空白集合,加深学生对公倍数意义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提升反馈
1.完成教材第82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明确题意,求出最小公倍数,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有什么发现,师生共同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完成教材第82页练一练第4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汇报,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内化、反思和巩固。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这些枯燥的知识变成鲜活、灵动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了学数学的快乐。
[不足之处] 缺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再教设计] 虽然教材中只是在最后介绍短除法,但可以作为本节课的一个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甚至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