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表格式,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表格式,含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13 23:2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例题及练一练第1~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
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情境导入,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从我们牙牙学语到认识数字,从我们拿起笔到记录生活中的开心快乐,同学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我想:只要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功的道路上必将留下你们一串串成长的脚印。
板书课题:成长的脚印。
2.情境入题,学习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淘气出生时的脚印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大呢?(PPT课件出示淘气出生时的脚印,学生估算面积)
(1)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 生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我先数了数满格的大约是7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我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是14 cm2。
生2:我们的方法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格进行计算,这样大约是18 cm2。
师: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呢?
预设 生1:我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5 cm,宽3 cm,所以面积是5×3=15(cm2)。
生2:我有个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约2 cm,下底约6 cm,高约3 cm,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算出(2+6)×3÷2=12(cm2)。
3.小结方法,实践新知。
(1)师: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师板书:
①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②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2)请同学们算一算自己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学生自己先独立取脚印,然后借助附页3的方格图估算脚印面积。
二、新知实践,解决问题
1.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学生独立进行估计。
(2)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2.估算手掌的面积。
(1)师: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积。
(2)学生合作估算,并在方格纸上验证。
三、课后实践,体会环保
1.估算一片树叶的面积。
2.体会绿树对环保的重要性。
(1)如果一棵树有10000片树叶,估算这棵树所有树叶的总面积。
(2)在有阳光时,大约每25 m2的树叶能在一天里释放足够一个人呼吸所需的氧
气。这棵树在有阳光时,一天里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
五、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先不给出数据,借助问题,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使学生更宽泛地理解什么是不规则图形,更大限度地激活每个学生寻求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思维动力。然后再紧紧围绕“淘气脚印的面积是多少”,逐步展开有层次的思维训练。虽然是教材的内容,却演绎出别样的精彩,学生也在其中品尝了学习的欢悦和成功。
[不足之处] 还是有部分学生习惯转化成基本图形,然后数方格。
[再教设计] 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点,用自己擅长的、喜欢的方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可计算面积的图形再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