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页例题及练一练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在讨论与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实际认识,以及掌握土地面积单位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PPT课件,卷尺。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学过的面积单位。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练习。
用学过的面积单位填空。
师:你们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将下面的这段话补充完整吗?(PPT课件出示)
早晨7:30,红红离开了面积是90( )的家,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占地面积约7000( )的希望小学,走进教室,先按下面积是1( )的日光灯开关的按钮,然后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把铅笔盒放到了面积是24( )的课桌上,捧起书和同学们一起晨读。
3.计算实际问题,体会引入更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PPT课件出示:某林业局要对当地一块沙漠地区进行绿化,绿化区域是一个长为5 km、宽为4 km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计算:5 km=5000 m 4 km=4000 m 5000×4000=20000000(m2))
(2)让学生谈感受。(数据太大了,用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m2”无论是书写,还是表达都不方便,需要引入更大的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简单地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回忆每个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公顷。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天安门广场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中使用了什么面积单位?(m2和公顷)
师说明: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平方千米(km2)作单位。
2.认识1公顷。
(1)师:1公顷有多大呢?数学中规定:边长为100 m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通过计算,体会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
(3)师:边长为100 m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请你算一算。(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边长为100 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100=10000(m2))
师指出:10000 m2就是1公顷。
(4)板书:1公顷=10000 m2。(学生齐读)
小结:一般相邻的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但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来实际感受一下1公顷到底有多大。
师:你能在哪里找到面积约是1公顷的地方?(学生讨论,指名汇报)
(2)PPT课件出示下面的内容,再次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①400 m跑道所围成的操场面积约是1公顷。
②希望小学新建塑胶操场的占地面积约是5000 m2,( )个这样的塑胶操场的面积约是1公顷。
③我们教室的面积约是50 m2,( )间这样的教室的面积约是1公顷。
(3)练一练:把以“公顷”为单位的数据改写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据。
218公顷=( )m2 290公顷=( )m2 827公顷=( )m2
(4)PPP课件出示下面的信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公顷的大小。
昆明世博园的占地面积约是218公顷。
北京颐和园的占地面积约是290公顷。
美丽的台湾日月潭的面积约是773公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使学生对1公顷有了一个初步的表象。以学生熟悉的操场做背景来认识1公顷,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对公顷这个比较大的单位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对概念的把握更加清晰、准确。
4.认识1 km2。
(1)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吗?是用什么来作单位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我国的陆地面积约是960万km2,这里用到了比公顷更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2)提问:你们知道1 km2有多大吗?
学生交流后教师指出:边长是1000 m 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 km2。
(3)提问:1 km2等于多少平方米?
(组织学生进行计算,1000×1000=1000000(m2))
(4)推导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师:1 km2和1 m2之间的进率太大了,在生活中不常用。我们来看看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
预设 生1: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100,因为1公顷=10000 m2,1 km2=1000000 m2,所以1 km2=100公顷。
生2:因为1公顷是边长为100 m的正方形的面积,而1 km2是边长为1000 m的正方形的面积,所以1 km2=100公顷。
5.感受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师:边长是1000 m的正方形面积是1 km2,比两个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还要大。
6.引导学生小结。
(1)回顾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并写出来。
(2)说出这些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
1.根据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
(1)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占地面积约是6.8 km2,合( )公顷。
(2)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约是72公顷,相当于( )km2。
2.基本练习。
2 km2=( )公顷 8 km2=( )公顷
4000公顷=( )km2 30000公顷=( )km2
小结: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把平方千米改写成公顷要乘进率,把公顷改写成平方千米要除以进率。
3.综合练习。
(1)8公顷=( )m2 24 km2=( )公顷 30000 m2=( )公顷
9000000 m2=( )km2 3400公顷=( )km2
(2)在○里填上“>”“<”或“=”。
3公顷○2900 m2 200公顷○2 km2
4 km2○404公顷 8000 m2○8公顷
4.拓展练习。
一个占地面积是1公顷的正方形苗圃,边长增加100 m,苗圃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
提示:先让学生画出这道题的示意图,再组织学生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1)占地面积是1公顷的正方形苗圃,原来的边长是多少?
(2)边长增加100 m后面积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我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对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生活资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同学们把查到的资料记在自己的数学日记上。
五、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困难。教材中所出示的场景学生并不熟悉,缺乏感知。因此,为了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公顷这个较大土地面积单位的大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建立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表象。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没有很好地建立起表象。
[再教设计] 如果能让学生们沿着操场跑道走一圈,去实际感受一下操场的面积与1公顷的大小,将会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