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刘义庆及其作品《世说新语》。?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并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
训练积累
【基础盘存】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太傅( ) 雪骤( ) 柳絮( )
无奕( )非人哉( )友人惭( )
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
俄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尊君在不
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位同学在学习《咏雪》后拟写了对联,请你根据《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内容分别拟写出下联。
(1)上联:谢太傅咏雪乐育儿女; 下联: 。
(2)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兼备; 下联: 。
4.提炼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
前不久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个生活在大约3.75亿年前的远古生物,它竟然有双重身份——既是鱼,又是四足脊椎动物,是罕见的远古时代的“美人鱼”。远古“美人鱼”的发现,再一次有力地支持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考古学家先前已经证实,早在3.85亿年前,有些鱼就开始在浅水中尝试“走路”,而在陆地生活的含趾四肢鱼在3.65亿年甚至更早也已经存在了,但在这中间的2000万年间,迄今没有发现从鱼类到陆生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的鱼。如今远古“美人鱼”的现身,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说明包括人类在内的四足脊椎动物的祖先,就是从海里上岸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错。
【阅读经纬】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下面的问题。
5.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1)与友期行( ) (2)太丘舍去( ) (3)下车引之(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7.请用简洁的语言评价文中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的行为。
8.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为什么?
拓展迁移
【拓展阅读】
(一)画地学书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①,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②。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③,见义勇为,虽机阱④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守节自誓:发誓不改嫁。②嶷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声,声誉。③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④机阱:设置机弩的陷阱。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画地学书 ( )
(2)及冠 ( )
(3)亲诲之学 ( )
(4)至以荻画地学书 ( )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联系短文内容说说欧阳修为什么最终能成为人品超群的文学家。
(二)陈元方候①袁公
刘义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④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摘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行,做。③绥:安抚。④师:学习。
4.请用四条“/”为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者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 )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 )
6.陈元方第二次答语非常巧妙,妙在:
《<世说新语>二则》自主学习
【基础存盘】
1. fù zhòu xù yì zāi cán
2.(1)不久,一会儿 (2)不及、不如(3)同“否” (4)回头看
3.示例:(1)陈元方敬父怒斥友人。(2)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
4.3.75亿年前的远古“美人鱼”的发现,说明包括人类在内的四足脊椎动物的祖先就是从海里上岸的,再次有力地支持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阅读经纬】
5.(1)约定 (2)舍弃 (3)牵,拉
6.(1)与我约定好同行,(却)丢下我走了。(2)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7.陈太丘:守时守信;友人:无信无礼,知错就改;陈元方:知礼明信。
8.示例:不失礼。因为友人失礼在先,对待这样不讲礼貌的人,就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回答失礼也可)
【拓展阅读】
1.(1)写字 (2)等到 (3)代词,代欧阳修,他 (4)用
2.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明过人,读过的书立即就能背诵下来。
3.母亲的教诲,自身的勤勉好学和天资聪明使他成为人品超群的文学家。
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发誓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明过人,读过的书立即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
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正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
4.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5.(1)称赞,赞许 (2)效法,仿效
6.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的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参考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见袁公。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老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