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40张PPT)+教案(3课时,共12页)+作业(3课时,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40张PPT)+教案(3课时,共12页)+作业(3课时,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11 19:58:53

文档简介

3 《古诗词三首》预习单
班级: 姓名:
一、我会读 ☆ ☆ ☆ ☆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相信你能超过三遍。
二、我会写 ☆ ☆ ☆ ☆ ☆
正确书写以下生字,一字两遍。
德 鹊 蝉 稻





三、我会做 ☆ ☆ ☆ ☆ ☆
朗读古诗词,写一写你对其中最喜爱的一首古诗词的理解。



四、我会查☆ ☆ ☆ ☆ ☆
你对三首古诗词作者的了解有多少?查找相关资料写一写。






课堂练习:
第一课时

一、“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二、“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三、《宿建德江》描绘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词句中获得这样印象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蹿入船中的情景。
二、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

三、诗歌分别从“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明白其大体诗意。

第三课时
一、这首词描写的是 季节,从 、 、 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 。
二、从 等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
三、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辛弃疾四首古诗词,完成练习。


3 古诗词三首
一、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愁”是全诗的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着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属于山水田园诗。诗人寄情山水,在山水风光的描写中抒发自己或闲适或愁苦的情怀,这正是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主要特点。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这首诗的景语中的“明月”,寄予的情感是,落第而归,仕途无望,暮霭旷野使诗人旧愁更添新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教学目标
1.会写“德 鹊 蝉 稻”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正确默写《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3.通过两首诗词中描写月夜的诗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不一样的情感。
4.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词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
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作业超市)
(二)教师
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
1.指导学生背诵以前积累的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揭题,板书课题: 古诗词三首
3.学生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促进发展
1.出示三首古诗:
课件出示: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4.听写生字,修正。
3.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
德 稻
(1)指导书写“德”:右边心字底上面有一横。
(2)指导书写“稻”:“舀”字的下面是“臼”笔顺为:先写撇,再写叔,然后写横折。再写里面左边短横,再写右边短横,最后写横。
(3)学生练写,点评,修改。
(三)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宿建德江》。板书课题。
2.思考:课题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明白: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
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3.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生自由读,指名读。
5.交流作者。
课件出示: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他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擅长五言律诗,多是写山水田园为题材,充满对自然及现实人生的依恋。著有《孟浩然集》。
5.指导读出古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 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看到了什么?
7.全班交流。
预设一: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近
8.思考:同学们描述的画面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
生自由回答。
预设二:孤独、沧桑、凄凉
请学生板书:孤独 沧桑 凄凉
9.带着这种感觉读古诗,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齐读。
10.思考: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
11.指名回答。
预设三:愁 齐读诗句。
课件出示: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相机板书:愁
引导学生明白:“愁”是全诗的诗眼,全诗围绕“愁”字寄情山水,在山水风光的描写中抒发自己愁苦的情怀。
12.思考:愁新就是新愁。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
预设四:思乡之愁
相机板书:思乡之愁
13.思考: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
预设五:客。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
引导学生明白:诗人触景生情,在小舟上,看到夕阳西下,生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板书:触景生情
14.思考:身处异乡的诗人又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呢?
预设六:诗人看到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他一定感到寂寞,怀念家乡了。
15.引导学生明白: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
课件出示: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自洛之越》
16.指名读,读出诗人满怀的愁绪——思乡之愁,寂寞之愁。齐读。
板书:思乡之愁,寂寞之愁
课件出示: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7.思考: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
预设七:月亮。
18.引导学生明白:诗人借景抒情。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带着这种感受齐读古诗。
板书:借景抒情
课件出示: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9.指导背诵古诗。指名背,齐背。
(四)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完成“作业超市”中课堂练习第一课时一、二、三题。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超市”中第一课时第四题。
六、板书设计
3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孟浩然
孤独 沧桑 凄凉
愁 思乡之愁
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第二课时
(1) 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杭州,最先想到的是——西湖。
课件出示:
西湖美景图
引导学生知道: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和赞美西湖的千古名篇。在这些文人墨客中,最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的当属北宋诗人苏轼。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西湖百姓,他的诗词也赋予了西湖别样的魅力。
2.揭题,板书课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复习检查,巩固提升
背诵古诗《宿建德江》
(三)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1.思考:题目意思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出六月二十七日指的是农历,是一年中天气最闷热、雷雨最多的时候,这儿是指宋神宗熙宁五年,即九百多年前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在西湖边,傍湖而建,在那时是一座大酒楼,诗人被美景陶醉了所写。
2.交流作者。
课件出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赤壁赋》等。
3.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4.思考:这首诗,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面,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预设一:①我看到黑压压的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②我看到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上翻转。③我看到黑压压的乌云像海浪一样汹涌地翻腾而来。④我看见电闪雷鸣中,漫天的乌云翻卷着,向山头涌去。
相机板书:黑云翻墨
课件出示
黑云翻滚图
6.带着想象多种形式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
黑云翻墨未遮山
7.思考: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二:①一场大雨就要来到。②风雨欲来风满楼。
8. 一场大雨真的来了!
课件出示
白雨跳珠乱入船
9.此时,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三:①白花花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进船里。②白花花的雨,哗哗地下着,西湖茫茫一片。③放眼远方,雨很大,很密!
10.思考:从哪里看出雨很大?
预设四:①“乱”入船,雨大了,才乱。②雨点像一颗颗跳跃的珍珠,直往船里乱滚。
③雨点不只是落进船里,更多的是落在湖面上,溅起无数朵水花,很美!震撼人心的美,令人激动的美!
相机板书:跳珠入船
课件出示:
雷雨声音配白雨图
11.雨大、雨密、雨急 、雨猛。通过朗读带到我们大家眼前。指名读。
12.师生对读,体会雨的急和大。
课件出示: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3.小结(承上启下):这真是一场又急又大的雨啊。它让我们感到——震撼!激动!振奋!惊叹!……把静止的文字通过想象变为灵动的画面,这是理解古诗的好方法。
当我们正被眼前这白花花的大雨所震撼、为之惊叹的时候,一阵大风吹来,天地间又是别一番洞天。
14.体会雨去得快。
课件出示:
卷地风来忽吹散
思考:一场大风卷地而来,它吹散了 ,吹走了 ,吹来了 。
课件出示:
一场大风卷地而来,它吹散了 ,吹走了 ,吹来了 。
指名回答。预设五: 一场大风卷地而来,它吹散了乌云,吹走了大雨,吹来了凉爽。
相机板书:大风卷地
15. 体会雨后西湖美景。
课件出示:
望湖楼下水如天
(1)思考:此时的水怎样?天怎样?你能想象得出水如天是怎样的景象吗?
预设六:①水如天一样的——开阔无边。②水如天一样的——蔚蓝。③ 水如天一样——明亮。 ④水如天一样的——平静。
相机板书:水如天色
(2)欣赏雨后的西湖 “水如天”的美妙景色。
课件出示:
水如天图。
(3)指导朗读:雨后的西湖,天无边,水无边,水如天一样开阔,读——
课件出示:
望湖楼下水如天
雨后的西湖,天空更加湛蓝,水面更加明亮,湖面和天空都像刚洗过一样,读——
雨后的西湖,天蓝蓝,水蓝蓝,天映水,水映天,水天一色,读——
雨后的西湖,水平如镜,碧空如洗,水如天一样明净,读——
小结:这样的景色,让人——喜悦!舒畅!兴奋!……
(4)总结,感受全诗意境。
(5)思考:短短的时间,我们经历了一场来去匆匆的骤雨,从下雨前的“黑云翻墨未遮山”,到雨中“白雨跳珠乱入船”,到“风吹雨散,水天一色”谁能把刚才的景象说给大家听?指名说。
预设七: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雨过天晴,风平浪息,只见湖面上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
16.指导背诵:
多么酣畅淋漓的大雨!多美令人心旷神怡的雨后美景!诗人已不仅仅因酒而醉,而是因雨而醉,因景而醉。诗人站在望湖楼上,凭栏远眺,感受那震撼人心的疾风骤雨,观赏那水天一色的西湖风光,齐背——
17.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件出示:
在熙宁五年,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苏轼持不同政见,受官场挤压,无奈乎,自请外任,远离京城,到杭州任杭州通判。
(1)引导学生明白:苏轼在治理国家方面,与王安石有不同看法,这个时候,周围的人看他不顺眼,就处处排挤他,他没有办法,就辞职不干了,离开京城,来到杭州。这种时候,大凡诗人失意,总会借酒消愁,吟诗抒怀,而此诗却不见愁情。
(2)思考:那隐藏在急雨背后的是诗人怎样的心境呢?你从暴风雨中读到了怎样一位诗人?
预设八:乐观 平静 开阔 豁达 善于排解自己的情绪
相机板书:乐观 平静 开阔 豁达
(四)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完成“作业超市”中课堂练习第二课时一、二、三题。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豁达、乐观的苏东坡先生喜欢西湖,陶醉于西湖的湖光山色之中,他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相映成趣。
完成“作业超市”中课堂练习第二课时第四题。
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
跳珠入船
大风卷地
水如天色
乐观 平静 开阔 豁达
第三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让我们回到八百多年前
的南宋,与辛弃疾一同欣赏夏夜美景吧!
2.揭题,板书课题:
(二)复习检查,巩固提升
背诵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三)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1.思考:西江月是什么?夜行黄沙道中又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
课件出示:
“西江月”,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意思是词人在夜晚行于黄沙道中,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夜晚, 地点是黄沙岭。
词的题目和古诗的题目有所不同。读的时候词牌名和词题中间要注意停顿,词题夜行那里也要注意停顿。
师范读,齐读。
2.交流作者。
课件出示: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3.自由朗读此词,注意读出词的节奏。
课件出示: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 月 / 别 枝 / 惊 鹊,清 风 / 半 夜 / 鸣 蝉。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
七 八 个 星 /天 外,两 三 点 雨 / 山 前。旧 时 / 茅 店 / 社 林 边,路 转 / 溪 桥 / 忽 见。
1.师范读,学生练习,指名读。相机评价。
2.引导学生:要想读得更有韵味,平仄读得要有区别。平就是第一、二声,读得长一点轻一点,仄就是第三、四声,读得短一点重一点,这样才有美的韵味。请生自由朗读,读出韵味来。
3.抽生读,再指导。师生合作读。
4.抓重点词句,解词意
(1)思考:在这首词中有没有不懂的词语?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2)同桌商量,看看能解决哪些问题,不明白的地方再提出来。
预设一:学生可能有一些词语不太理解,如:茅店、社林、溪桥......可以让知道的同学帮助解答。师引导学生抓住“见”相机理解“茅店”“社林”“溪桥”从而感知词句意思。
5.思考:这首词的大体意思。小组交流合作。
6.全班交流,学生说出大体意思。
预设二:明亮的月光惊飞了树枝上的喜鹊,半夜里轻轻吹拂的夜风,不时传来阵阵蝉鸣。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诉说着今年丰收的喜悦。 天边偶尔还看得见七八颗星星,转眼间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滴。正在着急避雨,在溪桥转弯处,忽然看到了社林边一向熟悉的茅店。
7.想象画面,境中悟情
8.思考: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蛙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这儿的“说”字,只是青蛙在说吗?还会有谁在说?
课件出示:
青蛙们说:今年可真是个丰收的好年景啊!
老百姓可以……
……会说:……
预设三:青蛙在说今年的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
除了青蛙在说,还有农人、作者在说……
引导学生明白:词人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感受着田野的一派生机,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学生们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感受到了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这是一个诗情画意的月夜!一个勃勃生机的田野!令词人喜悦不已,
相机板书:月夜 丰收
喜悦不已
齐读词句,读出词人的喜悦之情。
课件出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9.思考: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此时他的心里怎样想的?
预设四: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10.思考: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旧时的茅店,后来怎么看见了?哪个词体现了词人的惊喜之情?让他惊喜的是什么?
预设五:“忽”字体现出词人的惊喜,他惊喜在溪桥转弯处,忽然看到了社林边一向熟悉的茅店。
导读:这个发现让词人倍感惊喜,这份惊喜让这次夜行乐趣横生。带着这份惊喜再读。指名读,齐读。
板书:倍感惊喜
课件出示: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听取蛙声一片。
11.思考:同样是写月夜,这首词和《宿建德江》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
预设六:通过“日暮客愁新”可以读出诗人所表达的是愁苦,在月夜下孤身一人寂寞,凄凉。而《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月夜下通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以体会到作者正在感受田野的一派生机,聆听蛙叫蝉鸣的喜悦。
12.背诵默写《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一)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完成“作业超市”中课堂练习第三课时一、二、三题。
(二)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辛弃疾四首古诗词,完成练习。
2.预习第4课《花之歌》。
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月夜 丰收
喜悦不已
倍感惊喜



(共40张PPT)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他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擅长五言律诗,多是写山水田园为题材,充满对自然及现实人生的依恋。著有《孟浩然集》。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皇皇三十载,
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
风尘厌洛京。
——《自洛之越》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完成“作业超市”中课堂练习的第一课时一、二、三题。

完成“作业”中第一课时第四题。
当堂作业:
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赤壁赋》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一场大风卷地而来,
它吹散了( ),
吹走了( ),
吹来了( )。
望湖楼下水如天
在熙宁五年,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苏轼持不同政见,受官场挤压,无奈乎,自请外任,远离京城,到杭州任杭州通判。
完成“作业超市”中课堂练习的第二课时一、二、三题。
完成“作业超市”中课堂练习第二课时第四题。
当堂作业:
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
“西江月”,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意思是词人在夜晚行于黄沙道中,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夜晚, 地点是黄沙岭。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青蛙们说:
今年可真是个丰收的好年景啊!
老百姓可以……
……会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听取蛙声一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完成“作业”中课堂练习的第三课时一、二、三题。
当堂作业:
1.拓展阅读辛弃疾四首古诗词,完成练习。

2.预习第4课《花之歌》。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