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六上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5张PPT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教材简析】
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另一种方法是改变材料的形状,这种方法的科学道理根源于改变材料的宽度和厚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是《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2课,本节课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方法,学生有了第一课的学习基础,不难理解为什么改变形状就可以改变抗弯曲能力了。
教材首先以5幅图呈现了生活中6种不同形状的钢材,并以钢材为什么要做成“U” “T” “工”等形状来引入,旨在让学生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材料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
接着进入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探究,用同样的纸张做成像条形钢材那样的各种形状,测量他们的抗弯曲能力,并与平展的纸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材料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更进一步的道理,教科书用资料形式给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理解。
在研究瓦楞纸板形状结构的环节中,教科书呈现了三层和五层两种瓦楞纸板,学生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三层或五层的瓦楞纸板,中间一层或两层是波浪形的,这几层薄纸板粘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结构使瓦楞纸板的强度大大增加,比把三层或五层薄纸板平粘在一起强度大多了。研究瓦楞纸板不但可以加强对“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认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或产生疑问,把科学知识带入实际生活中,从而引导学生的研究和认识向较复杂的形状结构前进。
【学情分析】
通过第1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增加宽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而且,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学生对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既没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也没有理性认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T”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科学探究目标
1. 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2. 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并对其抗弯曲能力做出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
1.养成根据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实验结果作出解释的习惯。
2.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压缩包内容:
六上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docx
六上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