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 第6课 戊戌变法(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 第6课 戊戌变法(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11 15:2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 第6课
戊 戌 变 法
戊戌变法的背景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众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甲午战败又促进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序 幕
酝酿和开展高 潮公车上书创办政治团体、报刊、学堂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经过一、公车上书
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时间:
背景:
内容:
影响: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马关条约》的签订自当年二月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反对和谈的奏折、电报多达150余次,参与人数超过2000余人次。其中各省封疆大吏过半数参与其中,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诸部官员均有大规模联名上书,官员们早已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抵制和约的上书运动。在官员们的策动下,入京会试的举人们的热情同样高涨,各省公
车自行联名上书有31件,共1500余人次签名。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梁启超,广东新会人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公车上书失败
(政治活动)创办《万国公报》
(宣传)
组织强学会
(成立政治团体)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二、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1、开始标志: 2、主要内容3、戊戌政变-变法失败三、“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
  (1898·6-9)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光绪帝(1871—1908),1875年至1908年在位。他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宣布变法。光绪帝像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
号令不行,遂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明定国是”诏“明定国是”诏(节选)百日维新诏令的主要内容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性质: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和资产
阶级文化思想的传播提高军队作战能力阅读材料: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了各种谕旨约108条。
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
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断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难以接受,以至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
9月5日,康有为连上两折,提出剪发辫,改穿西服,改元迁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由于变法令过于繁杂,难以付诸实施;同时,地方督抚对于政令既缺乏了解,也缺乏支持。所以,各省督抚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都对变法诏令持观望态度,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诏书下发一个月后,颇有名望的两江总督刘坤一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颇能代表地方大员们的心理:时事之变幻,议论之新奇,恍兮惚兮,是耶非耶,年老懵乱,不知其然,无暇究其所以然……地方大员都对变法困惑,更何况平民百姓了。 慈禧太后(1835--1908)三条上谕一、革除翁同龢的一切职务, 驱逐回籍。
二、授任薪职的二品大臣须到 皇太后面前谢恩。
三、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 统率北洋三军。 袁世凯(1859年—1916年)1882年,朝鲜内乱,入朝平乱,办事机敏、干练,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基础。载湉(1871--1908)1875年即位,年号光绪。1889年亲政。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
甘愿一死,这样做值吗?2,维新人士逃脱后可以继续斗争.
1,他献身的精神对后人起激励的作用;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戊戌六君子刘光第杨锐谭嗣同戊戌六君子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顽固派的镇压失败而无法挽回的局面 维新派要杀的贼是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可以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双方力量的对比、变法的内容)1、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势力强大的封建 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与破坏。2、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无权的光绪帝。3、变法者急于求成,法令过于繁杂,难以付诸实施;地方督抚对于政令既缺乏了解,也缺乏支持。四、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1、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2、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使一部分中国人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接受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 维新变法运动
时间:
性质:
背景:
过程:兴起:公车上书
高潮:百日维新
失败:戊戌政变1898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1)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动手做一做: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维新变法运动大事年表1895年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895年 康、梁组织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成立
1898年6月 光绪帝发布变法令,戊戌变法开始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1、 “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马关条约》的签订2、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A 保国会的成立
B 强学会的成立
C 万木草堂的成立
D 时务学堂的成立3、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 公车上书
B 组织强学会
C 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
D 创办《万国公报》4、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袁世凯的出卖
B 光绪帝没有实权
C 顽固派势力强大
D 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5、光绪帝积极支持维新派并实施变法的主要原
因是 ( )
①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②光绪帝不甘
做亡国之君 ③变法可巩固以他为首的“帝
党”的势力 ④根据慈禧太后实行“新政”
的旨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6、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起的主要作用是
A.使强学会有了自己的机关刊物
B.在它的周围聚集了维新派人士
C.较广泛地宣传了维新变法的道理
D.使中国人开始了解到西方世界的状况7、戊戌变法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突出表现在
A.使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B.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C.进行了实现政治近代化的重要探索和尝试
D.使变法维新成为中国人追求的共同目标 8、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万国公报》创刊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的成立
9、在“百日维新”中被捕牺牲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0、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A .改革政府机构,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发展农工商业 C . 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D. 训练新式陆海军阅读下来材料:材料一:光绪皇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擢升(破格提升)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负责起草变法的诏书。
材料二:光绪皇帝还命令各省总督巡抚将6月11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令教官详细讲解,并在督抚衙门悬挂。
材料三:9月初光绪帝又将阻挠新政的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癸和四个侍郎全部革职,同时提升因积极参加维新事务而受礼部打击的王照,以示激励。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将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措施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中,光绪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行变法,但是这些措施都不能使变法顺利进行,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原因。时光倒流: 假如历史可以重演,你认为经受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康有为要第二次发动变法的话,他该怎么做?1、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甲午战败又促进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 。
戊戌变法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