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秋天的怀念》课件+教案+导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5《秋天的怀念》课件+教案+导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12 11:26:32

文档简介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用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重点)
2.找出文中对于菊花的描写,体会其用意。(重点)
3.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领悟平凡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难点)
【学法指导】
朗读法、自主合作交流法
【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 (?http:?/??/?baike.baidu.com?/?view?/?1659339.htm" \t "_blank?),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http:?/??/?baike.baidu.com?/?view?/?23876.htm" \t "_blank?),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 (?http:?/??/?baike.baidu.com?/?view?/?9620.htm" \t "_blank?)并发展到尿毒症 (?http:?/??/?baike.baidu.com?/?view?/?992.htm" \t "_blank?),需要靠透析 (?http:?/??/?baike.baidu.com?/?view?/?81733.htm" \t "_blank?)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 (?http:?/??/?baike.baidu.com?/?view?/?344077.htm" \t "_blank?)》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http:?/??/?baike.baidu.com?/?view?/?33575.htm" \t "_blank?)年度杰出成就奖。颁奖词这样写道: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曾任中国作家协会 (?http:?/??/?baike.baidu.com?/?view?/?113514.htm" \t "_blank?)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 (?http:?/??/?baike.baidu.com?/?view?/?53434.htm" \t "_blank?)逝世。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呈现目标】:
创设情境导入。
出示目标。
介绍作者。
二、自主学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给下列画横线的词语注音。
瘫痪( ) 侍弄( ) 整宿( ) 憔悴( )
仿膳( ) 豌豆( ) 诀别 ( ) 烂漫( )
翻来覆去( ) 絮絮叨叨 ( )
2.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提示:主要内容概括法:解答此类题,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和事情,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也应概括在内。一般格式为:(时间+地点)+人+事。
3. 分析标题: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文中有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4.课文三次写到看花。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看花次数 看花态度(母亲) 看花态度(“我”)
1
2
3
5.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6.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三、【合作探究】:
1.独学: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文中除了在秋天怀念母亲外,还多次提到菊花,请你在文中找出来,并说一说有何用意?
2.群学: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要求:组内交流时确定本组展示的组员,展示质疑时由组长推荐本组组员,组员展示后本组可优先补充。)
3.展示质疑。(要求:规范用语)
点评思路:我觉得 小组在展示时,有这样几点值得肯定:(可从以下方面点评①声音是否洪亮、吐字是否清晰。②展示思路是否清晰。③展示中有亮点但也有一些小瑕疵,比如: 。提出建议,最后给分。)
四、【课堂总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
五、【拓展训练】:
一、下列各组中,读音或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侍养(sì) 瘫痪 沉寂
B.豌豆(wǎn) 决别 砸碎
C.憔悴(qiáo) 捶打 烂慢
D.絮叨(xù) 遮挡 央求
二、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喜出望外:高兴地向外张望)
B.经过一夜的工作,他显得十分憔悴。(憔悴:焦躁不安)
C.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常年的暴怒无常。(暴怒无常:毫无规律地发大火)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来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感受母亲的伟大形象。(重点)
2.通过品悟对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说的“好好儿活”的含义,学会感恩,学会爱。(难点)
【学法指导】 朗读法、 自主合作交流法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呈现目标】
回顾旧知导入。
出示目标。
二、整体感知
课文中三次提到母亲要带儿子去看花,想一想母亲为什么要带儿子去看菊花?

三、【合作探究】
1.独学: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找出文中采用人物描写方法(如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并结合相关词语分析人物的形象以及它们对表现伟大的母爱的作用。
示例: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对生活的绝望,是脾气“暴怒无常”的具体表现。)
②文中有几处插叙,请你找出来并说说插叙的作用。(从插入的内容对故事情节的补充及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去思考。)

③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2.群学: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要求:组内交流时确定本组展示的组员,展示质疑时由组长推荐本组组员,组员展示后本组可优先补充。)
3.展示质疑。(要求:规范用语)
点评思路:我觉得 小组在展示时,有这样几点值得肯定:(可从以下方面点评①声音是否洪亮、吐字是否清晰。②展示思路是否清晰。③展示中有亮点但也有一些小瑕疵,比如: 。提出建议,最后给分。)
四、【课堂总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
五、【拓展提升】:
结合文中史铁生先生所说的“好好儿活”,谈谈对于我们的启示。
六、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焦躁 遗言 烂漫 翻来覆去
B.承受 领悟 淡稚 絮絮叨叨
C.墙壁 敏感 祈求 喜出望外
D.淡雅 烂漫 祷告 猝然去世
2.下列句子分别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
(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
3. 本文作者 , 作家, 人,代表作有《 》、《命苦琴弦》《务虚笔记》,散文《 》、《 》等。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版本科目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5.秋天的怀念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用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重点)2.找出文中对于菊花的描写,体会其用意。(重点)3.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领悟平凡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用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重点)2.找出文中对于菊花的描写,体会其用意。(重点)
难点 3.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领悟平凡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
讲授新课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呈现目标】:创设情境导入。 出示目标。 介绍作者。二、自主学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给下列画横线的词语注音。瘫痪( ) 侍弄( ) 整宿( ) 憔悴( ) 仿膳( ) 豌豆( ) 诀别 ( ) 烂漫( ) 翻来覆去( ) 絮絮叨叨 ( )2.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提示:主要内容概括法:解答此类题,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和事情,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也应概括在内。一般格式为:(时间+地点)+人+事。3. 分析标题: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文中有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4.课文三次写到看花。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看花次数 看花态度(母亲)看花态度(“我”) 1 2 3 5.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6.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三、【合作探究】:1.独学: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文中除了在秋天怀念母亲外,还多次提到菊花,请你在文中找出来,并说一说有何用意?2.群学: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要求:组内交流时确定本组展示的组员,展示质疑时由组长推荐本组组员,组员展示后本组可优先补充。) 3.展示质疑。(要求:规范用语) 点评思路:我觉得 小组在展示时,有这样几点值得肯定:(可从以下方面点评①声音是否洪亮、吐字是否清晰。②展示思路是否清晰。③展示中有亮点但也有一些小瑕疵,比如: 。提出建议,最后给分。)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来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感受母亲的伟大形象。(重点)2.通过品悟对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说的“好好儿活”的含义,学会感恩,学会爱。(难点)【学法指导】 朗读法、 自主合作交流法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呈现目标】回顾旧知导入。 出示目标。二、整体感知课文中三次提到母亲要带儿子去看花,想一想母亲为什么要带儿子去看菊花? 三、【合作探究】1.独学: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找出文中采用人物描写方法(如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并结合相关词语分析人物的形象以及它们对表现伟大的母爱的作用。 示例: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对生活的绝望,是脾气“暴怒无常”的具体表现。)②文中有几处插叙,请你找出来并说说插叙的作用。(从插入的内容对故事情节的补充及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去思考。) ③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2.群学: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要求:组内交流时确定本组展示的组员,展示质疑时由组长推荐本组组员,组员展示后本组可优先补充。) 3.展示质疑。(要求:规范用语) 点评思路:我觉得 小组在展示时,有这样几点值得肯定:(可从以下方面点评①声音是否洪亮、吐字是否清晰。②展示思路是否清晰。③展示中有亮点但也有一些小瑕疵,比如: 。提出建议,最后给分。)四、【课堂总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五、【拓展提升】:结合文中史铁生先生所说的“好好儿活”,谈谈对于我们的启示。

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36张PPT)
秋天的怀念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上
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吧?看到这轮椅,你会想到什么?
这个轮椅上坐着这样一个人,他叫史铁生。遗憾的是,在2010年12月31号,这个被称为“文坛巨星”的他,永远的离开了人世。?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写出这么多震动中国文坛的好作品呢?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史铁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用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重点)
2.找出文中对于菊花的描写,体会其用意。(重点)
3.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领悟平凡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难点)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 12月31日),著名作家。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曾自称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曾激励了无数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作者简介
瘫痪 侍弄 整宿 憔悴

仿膳 豌豆 诀别 烂漫

翻来覆去 絮絮叨叨
tān huàn shì xiǔ qiáo cuì
shàn wān jué màn
fù xù dāo
1.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分析标题: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文中有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3.课文三次写到看花。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导学案上的表格。
4.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5.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下一页
“听说北海的花儿
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
“不,我不
去。”
“北海的菊花开了,
我推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
北海看了菊花
我俩在一块儿,
要好好儿活……
母亲 “我”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三、合作探究
独学: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文中除了在秋天怀念母亲外,还多次提到菊花,请你在文中找出来,并说一说有何用意?
.群学: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要求:组内交流时确定本组展示的组员,展示质疑时由组长推荐本组组员,组员展示后本组可优先补充。)
点评思路:我觉得 小组在展示时,有这样几点值得肯定:(可从以下方面点评①声音是否洪亮、吐字是否清晰。②展示思路是否清晰。③展示中的亮点但有一些小瑕疵,比如: 。提出建议,最后给分。)
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
1.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来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感受母亲的伟大形象。(重点)
2.通过品悟对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说的“好好儿活”的含义,学会感恩,学会爱。(难点)
初步感知
课文中三次提到母亲要带儿子去看花,想一想母亲为什么要带儿子去看菊花?


淡雅
高洁
热烈而深沉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三、合作探究
独学: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找出文中采用人物描写方法(如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并结合相关词语分析人物的形象以及它们对表现伟大的母爱的作用。
②文中有几处插叙,请你找出来并说说插叙的作用。(从插入的内容对故事情节的补充及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去思考。)
③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
A、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品味“悄悄”,“偷偷”)
B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品味“扑”,“抓’’,“忍”)


C、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母亲挡住的不仅仅是窗外的树叶,更是挡住了儿子烦躁的情绪和对生活的绝望
D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聚焦“笑”,“敏感” 透过这几个字,你看出了什么?)
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
拓展提升
结合文中史铁生先生所说的“好好儿活”,谈谈对于我们的启示。
刘伟,“断臂钢琴师”、
音乐人、第一季《中国达
人秀China’s Got Talent》
总冠军。一句人生感悟“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被广为传颂,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外媒争相报道,成为世人心中新一代的“精神偶像“。
金晶,金晶曾为中国轮椅击剑队队员,获得过2002年釜山远南残运会的银牌和世界轮椅运动会的第三名。因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途中抵制“藏独”分子的干扰,用残弱的身躯捍卫着奥运精神而广为人知“最美最坚强的火炬手”。她的名言是:“只要心里有阳光,眼睛里看到的就全是温暖 。”
桑兰,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桑兰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但其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并成为2008年北京申奥大使之一,又于2008年北京奥运官方网站担当
特约记者。
1、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2、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生命是美好的,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老师的想望:
生活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无奈,面对无奈,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解决方式,只是,在我们抱怨命运的不公时,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母亲承受着比我们多百倍的痛苦与折磨,读了史先生的《秋天的怀念》,我更感到了那种微妙的感觉,也许,这个世界上那个最爱我们,最值得我们去用一生珍爱的人,那个不会因为任何理由去爱我们的人只有一个吧,——她,就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为什么我们总是羞于种种原因而不敢跟母亲说些什么呢,还是让我们在能做的时候多为母亲作些什么,不要等到没有机会了再后悔吧,现在,我想,我们要说“妈妈,我爱您!”
学生读后感: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我读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泪水浸湿了我的眼眶,泪珠像雨点一样流下来。我仿佛看到作者的母亲在暗地里轻轻抽泣,泪水从她那苍老、憔悴的脸上流过。我仿佛看到作者的母亲在儿子的轮椅旁苦苦哀求着。一幕幕情景都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作者的痛苦我无法体会到,但母亲无私的爱,我却能够感觉到:一次次请求儿子去看花,为的是让他坚强地活下去;每次儿子发泄时,她都悄悄地躲出去,为的是让儿子尽情发泄;当儿子看落叶时,她就挡在窗前,为的是不让他触景生情……可是这一切儿子都不知道,我不禁喃喃自语:“铁生叔叔,你为什么不早点明白你母亲为你做的一切呢?”

我天真的想法并不能改变事实。“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我没有想到这竟是诀别。”读到这里,我的心向下一沉,我……这是一个不完美的结局。 母亲在一个充满丰收喜悦的秋天逝世了。那时,果农是喜悦的,果树是“喜悦”的,作者的心却是酸的。想想我自己,是多么幸福,有一位疼爱我的母亲。伟大的母爱如同一股暖流流入我的心田,流到了我身上的每个角落。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一份母爱。
我突然觉得,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