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标要求:
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
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
学习目标:
1、会描述重要历史概念:东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华夏族、商鞅变法、百家争鸣。
2、结合春秋战国时间分期及列国形势图,掌握时空发展,分析春秋战国政治形势特征以及对华夏观念的认同。
3、能结合春秋战国政治形势和经济发展状况,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变法的必然性,。
4、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能归纳变法运动的背景、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分析其影响;会分析、归纳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意义。
5、结合相关史料分析归纳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邹衍、墨子、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掌握史料分析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春秋战时期变法运动的背景、商鞅变法内容及其影响;百家争鸣代表流派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分析春秋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意义。
学习方法:阅读标记、史料分析、小组合作探究、习题训练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3分钟)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公元前338年,商鞅被秦惠文王施以车裂之刑。变法所处什么时代?为什么要变法?商鞅为何遭遇这样的结局?变法对后世有何影响?
一、 自学教材(10分钟)
1. 文本结构
2. 重要名词概念:东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华夏族、商鞅变法、百家争鸣。
二、小组交流(10分钟)
1. 阅读成果交流
2. 讨论议题
(1)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变化有什么特征?
(2)春秋战国战乱频仍,为什么社会经济仍有重大发展?
(3)政治形势的变化、经济发展与变法改革有何关系 ?归纳商鞅变法内容,分析变法有何影响?
政治局势----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4)孔子和老子各自的思想主张有哪些?你如何认识这些思想主张?
材料1、“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材料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5)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有何关系?主要代表及思想主张有哪些?在中国历史上有何意义?今天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发展了古代的哪些思想?
材料1:“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 观点整合
三、展示∕反馈(23分钟)
1.代表发言
2.教师点评及答疑
3.巩固训练
(1)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注重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2)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足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的哪一主张( )
A.“仁政” B.爱惜民力 C.“克己复礼” D.“仁义”和“王道”
四、课堂小结(2分钟)
前770年 东 周 前476年 前256年 前221年
春 秋 战 国
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开始确立
五、课后作业:(1)背书上的主要知识点 (2)完成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