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下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4课 灯笼--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下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4课 灯笼--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11 22:3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知识
1.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 和 。“文革”结束后,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写作》主编、中国写作研究会会长等职,并参加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领导工作。1981年10月出访英国,之后不久,当选全国文联理事。1982年8月病逝。吴伯箫的散文不论是怀念延安生活,还是倾述对社会主义的热爱,都宣扬了继承革命传统、促人积极向上的主题。
吴伯箫散文的特色之一,是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从平凡中引申出深刻的内涵。吴伯箫一般不即兴成文,而是积累了一段时间的感情之后,再回过头来,追述从前的经历。因此,他的散文在平淡的叙述下蕴藏着深厚的情感,就像他亲身经历的延安生活,是15年之后才写成散文的。这样写成的作品,经过一番回味、洗炼之后,浮光掠影变得清晰明确,片面感受便汇成了完整的印象。
2.主旨归纳。
本文作者围绕 回忆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自然人文等,意绪纷繁。从不同方面叙述了灯笼的重要意义。让小小灯笼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寄寓着作者赤诚的情感。结尾处情绪陡然一扬,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进而表达自己的报国志愿。由个人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情感也转而悲壮激越。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争讼( ) 斡旋( ) 静穆( )
怅惘( ) 锵然( ) 褪色( )
燎原( ) 熙熙然( )
4.根据拼音写出相对应的汉字。
辉huáng( ) 春xiāo( ) 领yù( )
垂珠联lóng( ) 夜深星lán( )
5.解释下面的词语。
焚身:
争讼:
恐吓:
斡旋:
怅惘:
熙熙然:
不甚了然:
燎原:
参考答案
1.散文家 教育家
2.灯笼
3.sòng wò mù chàng wǎng qiāng tuì liáo xī
4.煌 宵 域 珑 阑
5.焚身:焚烧身体。
重点
1.文章以“灯笼”为题,有何妙处?
①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文章始终。
②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者回忆了与灯笼有关的哪几件往事?
①挑着灯笼,接祖父回家。
②挑着灯笼上下灯学,母亲对自己的照顾。
③乡俗还愿挂红灯,为夜行人指路。
④元宵节观灯、猜灯谜。
⑤族姊远嫁,官衔灯记录、传承着家族兴衰。
⑥灯笼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
3.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喜爱灯笼?灯笼中蕴含着作者哪些深厚的思想感情?
①灯笼寄托着作者对祖父、母亲等亲人的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④记录、传承家族历史。
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焚身(fén) 神龛(kān) 斡旋(wò) 可悯(mǐ)
B.岁梢(shāo) 幽悄(qiǎo) 静穆(mù) 霍骠姚(piào)
C.皎洁(jiǎo) 司马懿(yì) 联珑(lóng) 裴公(féi)
D.怅惘(wǎng) 锵然(jiāng) 争讼(sòng) 熙熙然(xī)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灯蛾 咕噜 领域 夜深星澜
B.掌故 静穆 退色 翠羽流苏
C.怅惘 油坊 点缀 斗方大字
D.幽悄 霄夜 思慕 意味深长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息息相通。
B.焦裕禄以改变兰考县贫困的面貌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和简洁优雅的意义之美。
D.宽甸河口的上万株桃树,妖娆多姿,栩栩如生。
4.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那种迹近恐吓(xià)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B.雪夜驰马,荒郊店宿(sù),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C.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wǎng)。
D.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zú)。
5.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D.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____,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_____的私语;想起祖父____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____;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____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能力测试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灯 笼
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待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1.文章围绕父亲与灯笼,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2)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3.本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4.文中的画线句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毛,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灯笼腰身糊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村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栓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栓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1.选文围绕父亲与灯笼主要叙述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简要说说选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结合语境,赏析第⑨段中的画线句子。
4.“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5.选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说说“灯笼”在选文中有哪些作用。
真题练习
【2019年中考湖北荆州卷】现代文阅读。
最后一堂语文课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儿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甘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要讲的课文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即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来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覺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⑧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的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的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一趟。
⑨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9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⑩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扇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扇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但那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
(作者:曾颖,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小说分两个部分写黄老师的课,请分别概括其特点。
平时的课:_______。
最后一课:______。
2.下面两个句子特别有趣味,请选择一句简要赏析。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
②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3.如果对第⑨段作如下批注,请摘录出与之对应的句子。
①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看得出黄老师的不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你觉得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5.下面是小说结尾删减的一段,请结合对小说的理解,接着写几句。
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项,“澜”应为“阑”;B项,“退”应为“褪”;C项,正确;D项,“霄”应为“宵”。
3.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能够根据语境理解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D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能用来形容桃树。故D项错误。
4.A
【解析】A项,“吓”应读“hè”。
5.B
一、
1.(1)父亲对待求做灯笼的人家一视同仁、有求必应。
(2)父亲制作每一盏灯笼都一丝不苟。
(3)父亲将自家的灯笼送给了栓柱,满足他的美好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概括要点。抓住文章中的情节,依次概括即可。解答此类问题,必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对关键的信息点要明确,这要求学生在平时阅读学习的实践中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积累经验,了解方法。仔细阅读,理清人物的主要行为以及事迹并加以概括,注意要与“灯笼”有关。语言要简练,不需过多的叙述。
2.(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灯笼有了灵魂、充满喜气的特点,赞美了父亲的劳动成果(手艺)。
(2)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无比欣慰的心情,表现了父亲的善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人物的感情。此句所表现的人物情感比较突出。理解文章中的词句的含义及作用,是阅读理解文章的基本能力,答好这类题目,平时就要在阅读时读得细,深究词句,注意词句与上下文的联系。要从情节细微处体会了解人物情感,要注意作品中前后情节的联系和作者对人物细致入微的描写。学习时还要注意老师提示的一些方法,比如用细节描写等手段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用环境来衬托人物等等。具体作答本题时,先要说明写法,拟人,神态和语言描写,然后再根据语境中人物的表现来体会描写中包含的人物情感。
3.“灯笼”是全文的线索,也是父亲形象的象征。作者着力描写灯笼,突出父亲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或突出父亲的善良和有爱心),表达出对父亲的崇敬、赞美之情。
二、
1.父亲给人家做灯笼一视同仁,有求必应;父亲一丝不苟地制作每一盏灯笼;父亲将给自己留着过年的灯笼送给别人。
【解析】本题不难,抓住文章中的情节,依次概括即可。解答此类问题,必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对关键的信息点要明确,这要求学生在平时阅读学习的实践中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积累经验,了解方法。仔细阅读,理清人物的主要行为以及事迹加以概括,注意要与“灯笼”有关,以“父亲”为陈述的主体。语言要简练,不需过多的叙述。
2.文中的父亲善良憨厚,富有爱心,手艺高超,严谨细致,不图钱。
【解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父亲把给自己留着过年的灯笼送给别人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善良憨厚、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3.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或以大红灯笼的喜气映衬父亲的喜悦),写出了父亲无比欣慰的心情,表现了父亲的善良。
【解析】首先根据第一题解答的内容理解“灯笼”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再从“灯笼”本身的特点“照亮”来理解作者以物写人的方法,父亲就像一个“灯笼”,用善良和爱心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
1.(1)气定神闲,娓娓道来;(2)奉命疏导,语重心长。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提取关键句分析作答即可。如第一个空可分析“张口即吟,抬手即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在那种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说明他讲课气定神闲,娓娓道来。第二个空可分析“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说明他此时是奉命疏导,语言语重心长。
2.(1)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家电专业语文课的可有可无,很有画面感,让人易于理解接受。(2)也使用了比喻修辞,幽默、风趣,又形象生动的把各级领导的心急火燎,焦急“灭火”的心态描摹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解析】欣赏文句。“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答作用要答出形象的写出了家电专业语文课的可有可无的情况。“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也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3.(1)①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
(2)②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
5.语文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只要你不忘却她,时不时和她有个亲密接触,她就会和你分享快乐,排解忧伤;陪伴你成长,帮助你翱翔!
【解析】情景补写。补写语段或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此题要注意补写的语句在结尾,首先要读懂原文,读懂上文。可从语文对生活的意义的角度作答。语言要生动流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