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1.(2018·高考北京卷)在核反应方程24He+ 714N→ 817O+X中,X表示的是(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α粒子
解析:设X为AZX,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守恒得4+14=17+Z,则Z=1;电荷数守恒2+7=8+A,则A=1,即X为11H,即为质子,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2.(2018·高考全国卷Ⅲ)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1327Al,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α+1327Al→n+X.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
A.15和28 B.15和30
C.16和30 D.17和31
解析:根据核反应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电荷数为2+13=15,质量数为4+27-1=30,根据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可知X的原子序数为15,质量数为30,选项B正确.
答案:B
3.某核电站遭受严重破坏,产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从核电站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空气中和核电站排出的废水中分别检测出了放射性物质碘131和钚239,严重危及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已知该核电站采用的是重水反应堆,用 92238U(铀)吸收中子后生成 94239Pu(钚),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排出的废水中的钚239是铀核裂变的生成物
B.若 92238U吸收中子后变成 92239U, 92239U很不稳定,则经过2次β衰变后变成 94239Pu
C.核电站的核废料可直接堆放在露天垃圾场
D.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因此16天后会全部消失
解析:裂变是重核生成几个中等质量原子核的过程,铀238的质量数比钚239的小,因此钚不是铀核裂变的生成物,选项A错误;发生β衰变时质量数不发生改变,根据电荷数守恒可知 92239U发生2次β衰变后变成 94239Pu,选项B正确;核电站的核废料中具有很多的放射性物质,不可以直接堆在露天垃圾场,选项C错误;碘131的半衰期是8天,它是一个统计规律,大量的碘131在8天后会剩一半,16天后会剩四分之一,选项D错误.
答案:B
4.(多选)氢原子能级如图,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
B.用波长为325 nm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
C.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
D.用波长为633 nm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
解析: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和能级跃迁规律,当氢原子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一定小于656 nm,因此选项A错误;根据发生跃迁只能吸收和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可知选项B错误,D正确;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产生3种频率的光子,所以选项C正确.
答案:CD
5.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原来静止的 14 6C原子核,它放出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相内切的圆,圆的直径之比为7∶1,那么碳14的衰变方程为( )
A. 614C→+10e+ 514B B. 614C→24He+ 410Be
C. 614C→12H+ 512B D. 614C→-10e+ 714N
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放出的粒子与反冲核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在磁场中两圆径迹内切可知,反冲核带正电,放出的粒子带负电,由两圆直径之比为7∶1和R=可知,反冲核的电荷量是粒子的7倍,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6.(2017·高考全国卷Ⅱ)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 92238U→ 90234Th+24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α粒子的动能
B.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
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
D.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
解析:静止的原子核在衰变前后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m1v1+m2v2,可知m1v1=-m2v2,故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选项B正确;而动能Ek=,由于钍核的质量(m1)大于α粒子的质量(m2),故其动能不等,选项A错误;铀核的半衰期是大量的铀核半数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而不是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选项C错误;原子核衰变时放出核能,质量亏损,选项D错误.
答案:B
7.(多选)太阳的能量来源是轻核的聚变,太阳中存在的主要元素是氢,核聚变反应可以看作是4个氢核(11H)结合成1个氦核同时放出2个正电子.下表中列出了部分粒子的质量(取1 u=×10-26 kg).
粒子名称
质子(p)
α粒子
正电子(e)
中子(n)
质量/u
1.007 3
4.001 5
0.000 55
1.008 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为411H→24He+210e
B.4个氢核结合成1个氦核时的质量亏损约为0.026 6 kg
C.4个氢核结合成1个氦核时的质量亏损约为4.43×10-29 kg
D.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4.0×10-12 J
解析:由核反应的质量数守恒及电荷数守恒得411H→24He+210e,故选项A正确;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Δm=4mp-mα-2me=(4×1.007 3-4.001 5-2×0.000 55) u=0.026 6 u=4.43×10-29 kg,故选项C正确,B错误;由质能方程得ΔE=Δmc2=4.43×10-29×(3×108)2 J≈4×10-12 J,故选项D正确.
答案:ACD
8.现有两动能均为E0=0.35 MeV的12H在一条直线上相向运动,两个12H发生对撞后能发生核反应,得到23He和新粒子,且在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完全转化为23He和新粒子的动能.已知12H的质量为2.014 1 u,23He的质量为3.016 0 u,新粒子的质量为1.008 7 u,核反应时质量亏损1 u释放的核能约为931 MeV(如果涉及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为12H+12H→23He+11H
B.核反应前后不满足能量守恒定律
C.新粒子的动能约为3 MeV
D.23He的动能约为4 MeV
解析:由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12H+12H→23He+01n,则新粒子为中子01n,所以A错误;核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释放能量,仍然满足能量守恒定律,B错误;由题意可知ΔE=(2.014 1×2-3.016 0-1.008 7)×931 MeV≈3 MeV,根据核反应中系统的能量守恒有EkHe+Ekn=2E0+ΔE,根据核反应中系统的动量守恒有pHe-pn=0,由Ek=,可知=,解得EkHe=(2E0+ΔE)≈1 MeV,Ekn=(2E0+ΔE)≈3 MeV,所以C正确,D错误.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