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土壤的种类|湘科版(一起)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土壤的种类|湘科版(一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12 10:4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土壤的种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2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4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2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4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土壤的种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难点
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认识三类土壤的性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 、白纸(3张)、烧杯、水、搅拌棒、土块、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小塑料汤匙。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自己采集的土样、纸巾、抹布。
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对比不同的环境的土,了解土的基本情况。
展示不同的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学生观看两组不同的图片,谈自己的感受,了解土的基本情况。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组织学生讨论它们观察到的结果,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推荐一名同学把本组发现和疑问告诉大家。比如有不少学生会发现土壤中有一粒一粒的的颗粒,有大有小。一般会提出以下问题,鼓励学生讨论,做出设想,设计方案。
  (1)这些不一样的颗粒各是些什么?
(2)能想办法把它们分开吗?那样我们就清楚它们各是什么了。
现在如果老师提供给大家杯子、水、玻璃棒,一份土壤(根据以下教学需要,可以为每个小组提供黏土与砂土含量不一样的土壤),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分开它们吗?(小组先讨论一下)
  【说明】实验不算太复杂,学生又有较多的相关经验,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不但可行,而且能激发兴趣,还能让学生经历实验活动的全过程,长此以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4.学生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静置需要一段时间,可以让学生预测会有什么现象?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通常认为颗粒大的沉得快,在下面;颗粒小的沉得慢,在上面。这时,教师可利用这段时间放一段录像,看一看土壤是怎样沉降的?然后让学生描述所见到的沉降过程,与自己的预测进行对比,最后对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再对比,用眼看,用手摸,多感官去认识砂和黏土)
  【评析】对用水分分离土壤,学生直观经验少,教师能循循善诱,先启迪学生预测沉降的现象及过程,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依据。采用录像让学生弄清沉降过程,通过观察现象启发学生联想。启发的时候,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层层递进,激发思考,有助于学生认识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有可靠的基础。
5.学生将几组玻璃杯中的土壤进行比较,有的杯中上层黏土多,有的杯中下层砂土多,有的上下层差不多的情形,还有的杯中土壤颜色不一样等。
  (此时,很自然地引出学生头脑中的“风暴”,能否按土壤中含砂、黏土的多少来分类?肯定学生的想法后,也告诉学生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拓展延伸
  1.(提供一堆家乡土)活动:学生要用自己的方法来确定混合物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然后判断出神秘混合物的种类。
  学生在研究的时候,可以提醒学生运用共同研究过的方法来研究,也可以让学生用新的方法来研究。但必须提醒学生研究的根据和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己行为的意义。得出结论后,提醒学生做好清洁工作,并填好土壤研究记录。
  2.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它们的研究。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讨论:
  △ 家乡的土壤中什么成分比较多?
  △ 你用了什么方法发现了这种成分?
  △ 你认为家乡土壤里还有其它什么成分?
  3.拓展活动:调查家乡的主要农作物。
 学生在研究的时候,可以提醒学生运用共同研究过的方法来研究,也可以让学生用新的方法来研究。但必须提醒学生研究的根据和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己行为的意义。得出结论后,提醒学生做好清洁工作,并填好土壤研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