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A版必修5第三章3.3.1节的内容,这节内容给学生提供了用数学的机会,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的方程,已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与平面直线的对应关系,同时也学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这为研究二元一次不等式与平面区域的对应关系做了准备。这节内容,是介绍直线方程的简单应用(即简单的线性规划)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不等式区域的判断方法;
(2)能准确作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2)理解数学的转化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索方法与精神;
(2)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
(3)体会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2、教学难点:准确作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四、教法与学法指导及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
2、学法指导:这是一节抽象的概念作图课,教师应注重创设认知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尝试、猜想、证明、归纳,帮助学生在原有经验上对新知识主动建构,在交流合作中学习。
3、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
设计
意图
一、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建立二元一次不等式模型
【多媒体展示】(资金分配问题)
一家银行的信贷部计划年初投入25 000 000元用于企业和个人贷款,希望这笔资金至少可带来30 000元的收益,其中从企业贷款中获益12%,从个人贷款中获10%.那么,信贷部应该如何分配资金呢?
【学生解答】
解:设用于企业贷款的资金为x元,用于个人贷款的资金为y元。则分配资金应该满足的条件为:
师:大家知道奖金的分配问题吗?请看多媒体的展示。请问:这个问题中存在一些不等关系,我们应该用什么不等式模型来刻画它呢?
生:思考并解答。
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情景,构造问题悬念.
二、
引入概念
【多媒体展示】
2.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
(1)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二元一次不等式。
(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和y的取值构成有序实数对(x,y),所有这样的有序实数对(x,y)构成的集合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师:刚才列出的不等式有什么特点?
生:两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
师:我们把这个不等式称为什么?
生:二元一次不等式。
师:这里有两个二元一次不等式,所以这个式子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师: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具备什么条件?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生:用序实数对(x,y)。
给出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并为下面探究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做准备。
三猜想探 索
构建新知
3.探究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的图形【多媒体展示】
【共同探究】从特殊到一般:
先研究具体的二元一次不等式
x – y < 6的解集所表示的图形.
(1)当点A与点P有相同的横坐标时,它们的纵坐标有什么关系?
(2)直线x –y = 6左上方点的坐标与不等式x – y < 6有什么关系?
(3)直线x – y = 6右下方点的坐标呢?
【一般结论】一般地,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我们把直线画成虚线以表示区域不包含边界直线;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包括边界直线,应把边界直线画成实线。
【结论】 直线同侧点同号.
师:请同学们在坐标纸上作出这条直线.这条直线把直角坐标系上的点分成了几类?如何描述?
生:三类,在直线上;直线的左上方;直线的右下方.
师:(1)当点A与点P有相同的横坐标时,它们的纵坐标有什么关系?
生:A点纵坐标大于P点纵坐标
师:(2)直线x – y = 6左上方点的坐标与不等式x – y < 6有什么关系?
生: 左上方点的坐标满足不等式
师:(3)直线x – y = 6右下方点的坐标呢?
生:右下方点的坐标不满足不等式
师: Ax+By+C
>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
1、在给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相关的定义后再研究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顺利成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让学生自主探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让学生体会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四、基础知识形成性练习
4.基础知识应用【多媒体展示】
强调:直线 Ax+By+C=0同一侧的所有点 (x,y) 把它的坐标代入Ax+By+C所得到的实数符号相同,所以在直线某一侧取一个特殊点(x0,y0)代入,从Ax0+By0+C的正负可以判断出Ax+By+C>0表示哪一侧的区域。
例1 画出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解:先画直线(画成虚线).
取原点(0,0),代入+4y-4,
∵0+4×0-4=-4<0,
∴原点在表示的平面区域内,不等式表示的区域如图:
归纳:画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常采用“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的方法。特殊地,当时,常把原点作为此特殊点。
变式1、画出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变式2、画出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变式3、如何确定m的取值范围,使点(1,2)和(1,1)在直线y-3x-m=0的两侧。
师:直线 Ax+By+C
=0同一侧的所有点 (x,y) 把它的坐标代入Ax+By+C所得到的实数符号相同,因此只需在直线Ax+By
+C=0某一侧取一个特殊点(x0,y0)作为测试点,由Ax0+By0+C的符号可以判Ax+By
+C>0表示的是直线Ax+By+C=0哪一侧的区域。
生:画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常采用“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的方法。特殊地,当时,常把原点作为此特殊点。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认知结构。
例题2 用平面区域表示不等式组
五
课堂练习
1、课本第86页练习第1、2、3题。
2、用平面区域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1、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2、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并点评。
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给学生讲解
六、小
结提炼
1、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中是否体会到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2、请同学们认真总结在探索和交流中的体会。
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得出小结,然后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所学的知识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探究能力。
七、作业
布
置
1、课本第93页习题3.3 A组第1,2题。
2、预习第二课时。
教师批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板
书
设计
课题:§3.3.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1﹑定义
2、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3、判断方法:
注意事项…
讲解示范
例一
……
例二
……
练习1(学生板演)
…
练习2
……
练习3
……
反映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体现教学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