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灯光》预习单
班级: 姓名:
一、我会读 ☆ ☆ ☆ ☆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课文,读通句字,相信你能超过三遍。
二、、我会做 ☆ ☆ ☆ ☆ ☆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试着写一写吧!
2.你觉得郝副营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我会查 ☆ ☆ ☆ ☆ ☆
1.作者:王愿坚
2.把你搜集到的类似的故事写下来,或者剪下来粘贴在后面吧!
课堂练习
一、我能理解:
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灯光,三者之间的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有什么联系?
二. 联系全文,选择词语,完成小诗。
电灯 火光
这次战斗的胜利 一个光明的世界 全国人民的解放
一星( ),就是你的生命,一盏( )就是你的追求。
为了( ),为了( ),
你点燃了心爱的书本,也点燃了生命的火光。
战友啊,亲爱的战友,是你用生命点亮了( )。
8 灯光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通过重温革命岁月,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灯光》是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之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部队失去了联系。在这紧急关头,郝副营长毅然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光荣地牺牲了。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舍己为国”的献身精神,从而告诉孩子们这样一个道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本文从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回忆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再回到现实。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尤其是对文本中关于对文题“灯光”的理解,尤其值得人体味与琢磨。
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郝副营长商很多革命志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作者用平静的口吻写出自己的间忆,却蕴涵着深沉动人的情感。但是,文本中除了这看得见,摸得着的“灯光”之外,还隐含着一盏看不见,摸不着的“灯光”,那就是郝副营长本身。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弄清楚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灯光,三者之间的联系。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这三者之间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及继续学习点面描写中“点”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灯光,三者之间的联系及与题目的联系。
3.通过战争场面的描写,继续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4.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
完成预习单(作业超市一)。
(二)教师
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 欣赏灯光图片。
课件出示:
灯光图片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灯光
(二)交流预习,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王愿坚,山东人,当代军旅作家,15岁参加八路军,做过报社记者和编辑。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介绍作者,指名读。
(三)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郝副营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一:郝副营长是一个积极上进,热爱读书;热爱孩子,向往美好生活;英勇善战,勇于牺牲的战斗英雄。
2.聚焦 “灯光”
(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灯光和火光的语句。
课件出示: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2)感悟“五次”灯光
①课件出示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引导学生明白此处为文本中的第一处“灯光“,作者借游人之口吻,表达了作者等一代人对现实美好生活的赞美与欣慰;当然也暗示着祖国的未来前程一片光明。
②课件出示:
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中有一幅插图,画着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的读书。
引导学生明白:此处为文本中的第二处“灯光”,郝副营长借着现实中微弱的火光,对书中所描绘的虚拟的幸福生活所表现出由衷地羡慕与向往之情。
③课件出示: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引导学生明白:此第三处“灯光”,郝副营长再次借着手中微弱的灯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④课件出示: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引导学生明白:此处是文本中的第四处“灯光”,正是借着郝副营长点燃的那一簇微弱的火光,才使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但郝副营长却因为暴露了自己的目标而被敌人发现,光荣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此处的灯光,旨在歌颂郝副营长舍身为部队的前进引路的伟大壮举。
⑤思考:“火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
预设二: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而牺牲自己。
⑥引导学生划出场面描写,感受“千钧一发”。
⑦课件出示: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引导学生明白这是文本中最后一处写到的“灯光”,与文本开关相呼应,再次表达了这样一种意思:即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数不清的烈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理应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小组讨论: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灯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4.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①预设三: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
②预设四: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③引导学生体会郝副营长的精神。
相机板书:无私奉献、勇于献身
5.思考: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引导学生明白课文以灯光为线索,贯穿全文,并在开头结尾都写到天安门前的灯,为了告诉读者:这样温暖明亮的灯光,这样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那些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板书:我们 珍惜幸福生活
6.有感情朗读课文。
7.总结写作特点。
课件出示:
1.倒叙。把现实与过去联系起来;
2.首尾呼应。从灯光开始写,最后回到灯光上来。
3.以灯光为线索。
8.齐读阅读链接《囚歌》.
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超市”课堂练习的第一、二题。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 读拓展阅读的故事《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我的战友邱少云》,完成练习题。
2.预习《口语交际》,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六、板书设计
8 灯光
郝副营长: 无私奉献 勇于献身
我们:珍惜幸福生活
(共15张PPT)
灯火辉煌的天安门
交流学习,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山东诸城县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引入课文,重点探究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4.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
5.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引入课文,重点探究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课文研读,写法探究
1.倒叙。把现实与过去联系起来。
2.首尾呼应。从灯光开始写,最后回到灯光上来。
3.以灯光为线索。
课堂延伸,情感升华
请同学们大声喊出:
英雄!我们向您致敬!英雄!我们向您致敬!英雄!我们向您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