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23课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外交通常是指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通过互相在对方设立使馆,派遣或者接受特别使团,领导人访问,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参加政府性国际会议,用谈判、通讯和缔结条约等方法,处理其国际关系的活动。
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2018年中国外交工作全面总结
四大主场外交彰显新气象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一带一路”开启新征程
——又有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总数达到近170个)
——“一带一路”精神被写入联合国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
——中巴经济走廊、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雅万高铁等标志性项目稳步推进。
大国关系取得新进展。
——面对美方挑起贸易摩擦等消极动向,中方顶住压力,着力稳住中美关系大局。
——中俄两国元首举行4次会晤并实现互访。
——中欧以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为契机全面加强合作。
——中印领导人首次非正式会晤圆满成功。
——中日关系重回正常轨道。
——中朝领导人年内三度会晤,中韩合作呈现新气象,中日韩三边合作重现积极势头。
——中国东盟关系实现提质升级,澜湄合作从培育期迈向成长期。
——“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步入快车道,南海局势日趋稳定。
——与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布基纳法索三国建交或复交。
——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扎实开展涉藏、涉疆外交。
——加大做好游客、留学生、海外企业员工等重点人群的预防性领保工作。
——上线“外交部12308”手机APP,大幅下调中国公民办理领事认证费用。章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23建国初期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国际、国内形势)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性质
国家力量
国内外形势一、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建国初期外交成就(1949-50年代中期)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日内瓦会议——大国身份(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与苏联建交,迎第一次建交高潮(17国),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243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外交部档案馆保存周恩来亲笔书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朝鲜停战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威胁。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背景:目的:特点:成果:意义: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发言权以及国际形象,突破以美国为首的反共派外交孤立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有这五大国:
? 中国 ? 法国 ? 英国 ? 俄罗斯 ? 美国 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成功,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1955年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力挽狂澜
时 间:
地 点:
参加国家:
会议主题:
会议成果:
意 义:
1955年
印度尼西亚万隆
29个亚非发展中国家
保卫和平、争取独立、发展经济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会议。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新中国60年代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
1、对帝国主义要和气一点
2、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要和气一点
3、对修正主义要和气一点
4、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要少一点,
此政策在当时被毛泽东认为是修正主义而遭受批判60年代的外交由于美苏两国在全球的对抗不断加深,中国采取
“两只拳头打人”的政策
(同时对付美苏,比如谴责美国的霸权政策,和苏联在北部边疆的局部战争等.)中印战争死亡人数共达五千五百余人。其中印军死亡人数约为四千九百人,死者中级别最高的是第二十二旅旅长。中方边防部队阵亡了七百二十二人,包括八十二位军官,六百四十名士兵。中印战场发生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人烟稀少。因此这次战役造成的平民伤亡可以忽略不计。中国在中印战争中歼灭敌军三个旅,重创敌军三个旅。 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1960年初,中苏均表示要团结,但要对方改正做法。4月22日,中共发表了《列宁主义万岁》等三篇文章,公开点名批评了南斯拉夫修正主义,实际矛头则指向赫鲁晓夫。
同年在莫斯科举行的81国共产党大会上,以及1961年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苏共否定斯大林、主张"两全路线",还公开批判和中共关系密切的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是教条的斯大林主义,号召推翻霍查。中共代表周恩来当场予以严厉批评与驳斥,并率代表团提前回国,以示抗议。1960年5月1日,6月底苏共在五十多个国家共产党参加的布加勒斯特会议上组织围攻彭真率领的中共代表团,抨击中国的大跃进,试图在理论上压服中共。7月16日,苏联政府正式照会中国外交部,限期召回全部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销毁部分技术图纸,从而撕毁了与中国合作的几乎所有经济合同。中国认为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逼债",并把大跃进造成的饥荒部分归咎于此。小结: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国际环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与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基本方针)作业:课时练第23课1、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死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 2、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C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4、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B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