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行路难》说课稿(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行路难》说课稿(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13 09:5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行路难》
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十说说课流程
十说
一说教材结构分析
二说学情分析
三说目标设置
四说两基三点
五说重难点处理
六说学法教法
七说活动与流程设计
八说板书设计
九说评价设计
十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说教材结构分析
《行路难》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的第一篇诗文,本单元所选的诗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感情,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行路难》是诗人李白离开长安时的心情抒怀。诗人借乐府古题《行路难》抒发了自己的苦闷、悲愤以及仍执着追求理想的强烈自信。因此,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义重大。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本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所提炼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到九年级的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诗文,要有意识的积累、感悟、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课标内容和目标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法的学习方式。
从三维目标来看,阅读目标首先关注的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形成和保持。强调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二说学情分析

《行路难》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感情波澜起伏,跌宕变化,诗人的情感时而失落苦闷,时而充满希望,其中适当运用长短句、感叹句,使诗歌的感染力倍增!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因此在体会诗歌感情之后,让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的人生经历,并谈谈收获,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诗作用极大!

目标设置遵循学科素养、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中考方向,依据学情分析
三说学习目标设置
1、熟读成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把握诗意,体会意境,感受诗人对理想的 执着追求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到九年级的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诗文,要有意识的积累、感悟、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课标内容和目标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法的学习方式。
从三维目标来看,阅读目标首先关注的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形成和保持。强调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四说两基三点
基本知识:作者简介及生平
基本技能:抒情诵读,品味语言
重点: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
难点(预设):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易错点:情感变化

五说重难点处理
重点: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
处理方法: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中品,品中悟,结合注释,品味语言
预设难点: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处理方法:小组合作交流,逐句品析,共同释疑,教师点拨
依据:《课标》中明确提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六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法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主导。
根据文章的特色和课标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
1、启发讨论式
2、朗读法
3、问题教学法
学法
1、朗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

一、了解作者,熟悉背景
二、初读诗文,体会音乐美
三、结合注释,把握诗意
四、深入理解,品味情感
五、 名句赏析,课堂小结
六、达标检测,小试牛刀
唐代诗人李白,我们已经足够熟悉,那你还记得哪些呢?
guanyuzuoz
关于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涂。
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 有《李太白集》。收诗九百多首。
关于背景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忧愤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初读诗文,体会音乐美
1、结合注释,自己试读
2、录音范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自由朗读,再次体会
4、班级赛读,共同交流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你能读准了吗?试一试吧!
结合注释,把握诗意
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把握诗文大意,标 注疑惑
2、班级交流,释疑解惑

深入理解,品味情感
你能够说出来作者的情感是怎么变化的吗?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写出宴会的欢乐场景,以乐景写哀情。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苦闷、抑郁、悲愤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事与愿违的痛苦、失望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从古人那里得到安慰,对自己重回朝廷还抱有希望。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忧虑、焦灼不安、迷惘。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乐观、自信、倔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一(1-4)欲抑先扬,以乐景衬哀情。
斗十千 值万钱(夸张,极言宴席的华美)
停、投、拔、顾(以动作描写生动刻画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二(5-8)行路难
冰塞黄河
雪满太行


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
行与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变得具体可感。
用典,借古人激励自己,表达对前途的信心。
希望有朝一日像吕尚、伊尹那样闲居时忽返长安,被皇帝重用。
三(9—12)感叹人生道路的坎坷,表现进退失据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行路难,行路难(反复,突出内心的忧虑、焦灼不安)
多歧路,今安在(前途的渺茫,内心的沉重)
四(13—14)充满信心,展望理想。
长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主题: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苦闷,乐观、豁达的胸襟,及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千古名句是哪两句?请赏析这两句。
明确:
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是乐观、自信的表现。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名句赏析

1、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本诗中的句子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行激励或劝勉 :
, 。
2、本诗使用典故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的句子 , 。
3、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 照应题目 )的诗句:
, 。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世路艰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 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5、收集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


A


提示:从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分析。
试比较陶渊明的《饮酒》和李白的《行路难》这两
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饮酒》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趣,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 。
《行路难》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清酒,珍馐

停、投、拔、顾
冰塞川
雪满山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
多歧路
今安在
长风破浪
直挂云帆
(苦闷、抑郁、悲愤)
(痛苦、失望)
(希望)
(忧虑、焦灼不安、迷惘)
(自信、执着、乐观)









(欢乐场面,以乐景写哀情)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是情节的梳理,及文章寓意,一目了然,追求简洁、有效。
九说评价设计
1.语言激励。运用具有激励性、导向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分值评价激励。按照学生现有学习能力层次实行由低到高分值递增。
3.学习效果评价。针对课时目标,设计适量的具有层次性的测试题,检测学生当堂学习效果。
1、教材资源的开发
2、多媒体资源的利用
3、跨学科资源的整合
十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