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二》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2.掌握写人物对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
3.了解书写的方法和布局,练习书写。
4.积累爱国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2.积累爱国名言警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
——李大钊
正如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所言,无数的革命先烈就是带着这种骨气和本心,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重温革命岁月。
二、交流平台
1.小组交流。
本单元有的课文写到了大的场面,找出来,读一读,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场面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平时的阅读中,你是否也读到过这样的场面描写?在自己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写场面的?和同学交流吧。
2.展示汇报。
预设:
甲:《狼牙山五壮士》中对战斗场面的描写,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既从整体上写了五位战士打击敌人的情景,又抓住每个人的特点,细致描写了他们每个人痛击敌人时的动作和神情,让我们感受到了战斗的激烈和五壮士奋勇杀敌的决心。
乙:《开国大典》写阅兵式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的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又用某些细节去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具特色的队伍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丙:对啊,《开国大典》的阅兵式场面,描写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的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是从整体上来写的,是“面”的描写。描写受阅部队的人员数量、制服颜色、武器种类、方阵阵容等各个方面的情景,是从细节上来写的,是“点”的描写。这样“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既表现了阅兵仪式的热烈庄重,又展现各具特色的各个兵种方阵的风采。
丁:我在《飞夺泸定桥》中读到的一段点面结合的写法:“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这是面的描写。“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这是点的描写。这样点面结合,反映了战斗的全貌。
戊:我的很多习作中也使用了场面描写,我通常也会用到点面结合的方法,这样既能让人感受到总体情况,又能体会到具体细节,会让读者对所写的内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己: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运动会的习作,就是先描写了整个操场的布置和比赛的整体情况,然后单独描写了个别项目和个别选手的参赛情况,这样能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运动会赛场的热烈和令人激动的氛围。
庚:……
3.练一练。
选择你在学习、劳动、活动、比赛、会议、生活中见到的一个场面,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下来。
预设:
场面一:扫除开始了,全班同学热情高涨。扫的扫,他的拖,干得不亦乐乎。小明尤其卖力,他负责擦窗,他用废报纸来擦,一会儿工夫,窗户被他擦得干干净净,他看着洁净的玻璃,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半节课工夫,教室里窗明几净,大家虽然汗流浃背,但都充满了劳动的快乐。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出示句子。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预设:
“只听见”表示“仅仅听到”,强调了开国大典的现场非常肃静,起到了突出强调“肃静”的程度的作用。
2.出示句子。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预设:
“是那么”表示程度、状态等,强调了空气和天空的清鲜、明朗,“比别处的更可爱”,给人留下更直观、更具体的印象。
(二)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1.出示句子。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预设:
这两个句子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
2.小知识。
“说”的近义词。
预设:
(1)表示“说”的一字词语:喊、叫、呼、吼、吟、读、问等。
(2)表示“说”的两字词语:谈论、讲解、恳求、责备、质问、提议、劝告、训斥、抗议、抱怨、祝福、吹牛、唠叨、商量、狡辩、嘲笑、讽刺、怒吼、表扬、嘱咐等。
(3)表示“说”的多字词语:打圆场、耍贫嘴、窃窃私语、胡言乱语、议论纷纷、破口大骂等。
3.出示句子。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预设:
也可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
4.小知识。
“说”的代名词。
预设:
可以使用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代替“说”,另外,人物的动作描写也可以代替“说”,例如:“小心!”他及时拉了我一把。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又使书面的提示语更能体现言者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及话语的含义。
5.写一写。
预设:
我拍了拍胸脯:“听我的,准没错!”
他气愤地怒吼:“今天你们必须给我一个说法!”
我对着大海呐喊:“我爱你,大海!我爱你,我的故乡!”
“好了好了,”小刚及时出来打圆场,“咱们都先冷静一下。”
水上飞机笑了:“我是海上救护机,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险船只。”
“总是这么丢三落四的!”妈妈一边唠叨,一边拿起了爸爸的公文包。
四、书写提示
1.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书写作品。我们也来试着写一写,举办一次书写作品展览。
出示书写范例。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2.交流汇报。
预设:
甲: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一方面要关注纸张的大小和形状,另一方面还要确定书写的内容是古诗、现代诗还是优美文段,以及是选择横写还是竖写等,如古诗和楹联最好从右往左竖着写。
乙: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在写时要注意用笔的轻重,讲求提、按、顿、挫,笔画流畅,书写到位,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与整行字应疏密有度。
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新提高书写水平。下笔前应认真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走势,认真揣摩字的布局、大小、形状等,注意字与字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使所写的内容正确、美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写好后可以自我检视是否有错误的地方,并从不同角度评价自己的作品。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进行评析,并在今后书写时有意识地改正和提高。
丁:在写每一个字的时候,大脑中要能想象出一个田字格,每个字都要像写在田字格中一样去书写。
戊:每个字和标点符号都不能压线哦。
3.写一写。
试着写一写《七律·长征》吧!
五、日积月累
1.自读日积月累。
2.小组合作学习名言警句,交流你的心得,提出你的疑问。
3.了解作者,理解名言警句。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
预设:
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释义:不辞劳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一直到死为止。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
预设:
作者:曹植,字子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释义:抱着为国家而死的决心去奔赴国难,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预设:
作者: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抗金名臣,民族英雄。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释义:祖宗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
(4)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
预设:
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著有《陆放翁全集》
释义:职位虽然卑微,但也不敢忘记忧念国事。
4.拓展延伸。
甲:这些都是关于爱国的名言警句。
乙:这样的名言警句我还知道很多。
学生交流汇总。
预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春秋]晏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宋]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5.背诵名言警句。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请你说一说。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