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2
一、动能定理的理解
1.(2016·高考四川卷)韩晓鹏是我国首位在冬奥会雪上项目夺冠的运动员.他在一次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沿“助滑区”保持同一姿态下滑了一段距离,重力对他做功1 900 J,他克服阻力做功100 J.韩晓鹏在此过程中( )
A.动能增加了1 900 J B.动能增加了2 000 J
C.重力势能减小了1 900 J D.重力势能减小了2 000 J
C 解析:由题可得,重力做功WG=1 900 J,则重力势能减少1 900 J ,故C正确,D错误;由动能定理得,WG-Wf=ΔEk,克服阻力做功Wf=100 J,则动能增加1 800 J,故A、B错误.
2.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长木板,质量为M,在木板左端放一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给物块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距离L时,木板运动位移为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物块的动能为FL
B.此时物块的动能为(F-f)L
C.此时物块的动能为F(L+x)-fL
D.此时木板的动能为fx
D 解析:动能定理中,力对物体做的功应是力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对地位移的乘积.对物块,合外力做功为(F-f)(x+L),因此物块的动能增加量为(F-f)(x+L),因此物块的动能增加量为(F-f)(x+L);对木板,合外力做功为fx,故D选项正确.
二、动能定理的应用
3.(多选)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
A.一直增大
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ABD 解析:当恒力方向与质点原来速度方向相同时,质点的动能一直增大.当恒力方向与质点原来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当恒力方向与原来质点的速度方向夹角大于90°时,将原来速度v0分解为平行于恒力方向的vy、垂直于恒力方向的vx,vy先逐渐减小到零再逐渐增大,vx始终不变,v=,质点速度v先逐渐减小至vx再逐渐增大.质点的动能先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当恒力方向与v0方向夹角小于90°时,vy一直增大,vx始终不变,质点速度一直增大.动能一直增大,没有其他情况.故本题选A、B、D.
4.(2018·湖北八校高三联考)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先对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经时间t撤去F1,立即再对它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2,又经时间3t物体回到出发点,在这一过程中,F1、F2分别对物体做的功W1、W2之间的关系是( )
A.W1∶W2=1∶1 B.W1∶W2=2∶3
C.W1∶W2=9∶5 D.W1∶W2=9∶7
D 解析:设恒力F1作用t后物体的速度为v1,恒力F2又作用3t后物体的速度为v2,则物体在恒力F1作用t后的位移x1=,物体在恒力F2作用3t后的位移x2=×3t,由题意知x1=-x2,整理得v1=-v2,由动能定理得,W1=mv,W2=mv-mv,则=,故选项D正确.
三、动能定理与图像结合问题
5.(2017浙江十校联考)用水平力F拉一物体,使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时刻撤去拉力F,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t2时刻停止,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且α>β,若拉力F做的功为W1,平均功率为P1;物体克服摩擦阻力Ff做的功为W2,平均功率为P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W1>W2,F=2Ff B.W1=W2,F>2Ff
C.P1<P2,F>2Ff D.P1=P2,F=2Ff
B 解析:由动能定理可得W1-W2=0,解得W1=W2.由图像可知,撤去拉力F后的位移x2大于水平力F作用时的位移x1,由动能定理得(F-Ff)x1=mv2,-Ffx2=-mv2,所以F>2Ff;由于摩擦阻力作用时间一定大于水平力F作用时间,所以P1>P2.
6.如图所示,图线表示作用在某物体上的合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物体开始时是静止的,那么( )
A.从t=0开始,5 s内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为零
B.在前5 s内只有第1 s末物体的动能最大
C.在前5 s内只有第5 s末物体的速率最大
D.前3 s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零
D 解析:由图象可知0~1 s的合外力的大小是1~5 s的合外力的大小的2倍,所以加速度大小的关系也是2∶1,物体的运动状态可描述为0~1 s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到速度最大,3 s末减速到零,5 s末反向加速到最大,因此5 s内动能变化量不为零,故选项A错;第1 s末和第5 s末物体的动能和速率一样大,所以选项B、C都不对;3 s末减速到零,所以前3 s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零,所以正确选项为D.
四、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
7.(2018广东六校联考)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V”形槽,其底部BC是一段圆弧,两侧都与光滑斜槽相切,相切处B,C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一小物体从右侧斜槽上距BC平面高度为2h的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圆弧槽再滑上左侧斜槽,最高能到达距BC所在水平面高度为h的D处,接着小物体再向下滑回,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 )
A.小物体恰好滑回到B处时速度为零
B.小物体尚未滑回到B处时速度已变为零
C.小物体能滑回到B处之上,但最高点要比D处低
D.小物体最终一定会停止在圆弧槽的最低点
C 解析:小物体从A处运动到D处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f1=mgh,小物体从D处开始运动的过程,因为速度较小,小物体对圆弧槽的压力较小,所以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28.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假定物块所受的空气阻力f大小不变.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和返回到原抛出点的速率分别为( )
A.和v0
B.和v0
C.和v0
D.和v0
A 解析:上升的过程中,重力mg和阻力f都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mgh+fh)=-mv①
从抛出到返回全程由动能定理得,
-2fh=mv2-mv②
由①②解得:h=,v=v0,所以,A项正确.
【素能提升】
9.(2018·甘肃模拟)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让物体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先做加速运动,推力撤去时开始做减速运动
B.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10 m
C.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2 m/s
D.物体在运动中的加速度先变小后不变
B 解析:当推力小于摩擦力时物体就开始做减速运动,选项A错误;由题图乙中图线与x轴所围面积表示推力对物体做的功得,推力做的功W=×4×100 J=200 J,根据动能定理有W-μmgxm=0,得xm=10 m,选项B正确;当推力与摩擦力平衡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由题图乙得F=100-25x(N),当F=μmg=20 N时x=3.2 m,由动能定理得:(100+20)·x-μmg·x=mv,解得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vm=8 m/s,选项C错误;物体运动中当推力由100 N减小到20 N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当推力由20 N减小到0的过程中,加速度又反向增大,此后加速度不变,故D项错误.
10.如图所示,光滑的倾斜轨道AB与粗糙的竖直放置的半圆形轨道CD通过一小段圆弧BC平滑连接,BC的长度可忽略不计,C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一质量m=0.1 kg的小物块在A点从静止开始沿AB轨道下滑,进入半圆形轨道CD.已知半圆形轨道半径R=0.2 m,A点与轨道最低点的高度差h=0.8 m,不计空气阻力,小物块可以看做质点,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求:
(1)小物块运动到C点时速度的大小;
(2)小物块运动到C点时,对半圆形轨道压力的大小;
(3)若小物块恰好能通过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D,求在半圆形轨道上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解析:(1)从A到C,小物块的机械能守恒,则mgh=mv,解得:vC=4 m/s
(2)在C点,小物块做圆周运动,则FN-mg=,
解得:FN=9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N′=9 N
(3)若小物块恰好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则有mg=物块从C到D,由动能定理得:-mg·2R-Wf=mv-mv,解得:Wf=0.3 J.
答案:(1)4 m/s (2)9 N (3)0.3 J
11.在一次国际城市运动会中,要求运动员从高为H的平台上的A点由静止出发,沿着动摩擦因数为μ的滑道向下运动到B点后水平滑出,最后落在水池中.设滑道的水平距离为L,B点的高度h可由运动员自由调节,如图所示(取g=10 m/s2).求:
(1)运动员到达B点的速度与高度h的关系;
(2)运动员要达到最大水平运动距离,B点的高度h应调为多大?对应的最大水平距离smax为多少?
(3)若图中H=4 m,L=5 m,动摩擦因数μ=0.2,则水平运动距离要达到7 m,h值应为多少?
解析:(1)设斜面长度为L1,斜面倾角为α,到达B点的速度为v0,由A到B根据动能定理得
mg(H-h)-μmgL1cos α=mv,
即mg(H-h)-μmgL=mv,
v0=.
(2)离开B点后,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得:
x=v0t,h=gt2,
解得x=2.
由数学知识可得,当h=(H-μL)时,
xmax=H-μL.
由此得:最大水平距离smax=H-μL+L.
(3)当水平距离为7 m时,平抛水平距离为2 m,将x=2 m,H=4 m,L=5 m,μ=0.2,代入x=2 得:-h2+3h-1=0,
求得:h1= m=2.62 m,h2= m=0.38 m.
答案:(1)v0=
(2)h=(H-μL) smax=H-μL+L
(3)2.62 m或0.3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