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科目 科学 授课学生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内容 【习题课】 1.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 A. 紫色→红色→蓝色 B. 蓝色→紫色→红色 C. 蓝色→红色→紫色 D. 紫色→蓝色→红色 2.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酸碱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蚊酸)止痒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3.如图所示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将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B. a克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 C. 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 D. 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一定相同 4.将36.5克10%的稀盐酸和4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则所得溶液的pH( ) A.一定等于7 B.可能等于7 C.一定大于7 D.一定小于7 5.某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小组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考虑酚酞和水)( ) A.甲组废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和稀硫酸 B.乙组废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 C.直接将甲组的废液排入铸铁管下水道,可能腐蚀铸铁水管 D.应将两组的废液处理后再排放,以防止污染 6.某NaOH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KOH和不溶于酸的杂质A,取5.6克该样品与100克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克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m<1.8 B.若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可能含有固体KOH C.若m=1.8,则样品中至少含有杂质A或固体KOH的一种 D.若样品中不含A,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小于7.3% 7.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 (填“吸热”“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 (2)在A处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 (3)B处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无变化”)。 (5)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 ,化学方程式为 。 8.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小明同学采用了pH试纸进行试验,先用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在干燥的试纸上,结果pH 7(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然后向氢氧化钠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 ,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三: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 ,溶液显蓝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溶液变成 色,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9.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科学课堂的精髓。借助科学实验现象如溶液颜色变化、沉淀的生成与溶解、气体逸出等,可能帮助我们确认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1)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可以直接观察现象来确认。如图甲,实验中 的现象出现,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铜能发生化学反应。 (2)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借助酸碱指示剂使反应现象外显可视。如图乙,通过观察 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本实验选用无色酚酞试液比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更合适的原因是酚酞变色时更容易观察。 10.某同学想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进行下列实验: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30毫升,用温度计测出其温度为13 ℃,然后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再用温度计测出温度为22 ℃。由此,该同学得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认为由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不科学的,理由是 。 (2)根据本实验的目的,请你改进他的实验操作: (3)小宏同学取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不变色,因此他得出溶液呈中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他应补做的实验是: 。 1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 。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物质中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的是 (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试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 12.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克。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克。 (3)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另有同学做了同样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 。 13.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①A. D中酚酞均变________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碱性。 ②B中溶液的pH________7(选填“>”、“<”或“=”),写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中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④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G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14.按照下列图示实验探究稀盐酸的某些化学性质,回答问题。 (1)实验一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写出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对实验中涉及到无色溶液、无色气体、白色沉淀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无色溶液D显酸性 B. 气体M、N都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C. 白色沉淀可用来鉴别硝酸钠溶液和稀硝酸 D. 无色溶液D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含有氯化钙和氯化锌
1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