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五年级上册《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导学案设计
(一)、教学设计依据:
《小学科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教材地位与衔接
本节课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第三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本单元集中研究地球内部的运动以及各种自然力量是怎样塑造和改变地形的,它与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的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构成小学阶段对水认识的整体框架。本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的范畴。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流水对土地侵蚀的作用而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而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先从学生熟悉的降雨开始。本课让学生模拟下雨,仔细观察雨水降落到地面,土地及雨水发生的变化,这是认识侵蚀这一自然现象的开始,是对侵蚀作用认识的启始课。接下去第6课《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是对侵蚀概念的深入理解及概念的生活化。第7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第8课《减少对土地的侵蚀》则是对本课知识点的深化与延伸,也为八年级地理《黄河的治理》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是组织学生研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的现象,并能用语言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流水对土地侵蚀的作用而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而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先从学生熟悉的降雨开始。本课让学生模拟下雨,仔细观察雨水降落到地面,土地及雨水发生的变化,这是认识侵蚀这一自然现象的开始,是对侵蚀作用认识的启始课。
核心功能与价值:了解形成侵蚀的原因,初步认识侵蚀的危害,形成热爱自然环境,保护自然植被,禁止滥砍滥伐、过度垦荒,大力提倡种草种树,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核心理念。
具体安排了二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提出一个关于雨如何影响土地的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这是问题的提出。通过观察、研讨得出结论。
第二部分,探究影响侵蚀的因素,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学习(下一课时的重点)。
(四)、学习目标预设:
《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科学概念:
1、雨点降落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2、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知识与能力
1、明白侵蚀的含义
2、体验科学探究要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形成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
3、对实验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并能在组内或班内交流。
================================================
压缩包内容:
五年级上册科学经典导学案设计-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科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