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故乡的芦苇

文档属性

名称 11故乡的芦苇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1-15 10:01:00

文档简介

《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第九册第六单元11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领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以读生情,以情促读”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课。
谜语引出芦苇,(出示课件:芦苇美景图)让同学们欣赏画面。教师借机引导。
芦苇,朴实无华。在大家的眼中,也许更是平淡无奇。然而,它却令作者魂牵梦绕、永不忘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故乡的芦苇丛中,去追忆那遥远的童年生活。
(这段导语的设计,既给学生提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三、细读品味,感悟真情。
师过渡:生我养我的故乡,给我留下许多梦幻般的记忆,为什么让我尤其难忘的是芦苇呢?
㈠赏芦苇美景(学习2—4自然段)。
1、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说说:你在读中感觉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语句中读出来的?(引导说出:绿、,师相机板书)
3、品读重点句子,感情诵读。
出示句子:“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秀枝,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给村庄镶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①指名读句子
②师: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引出:比喻句)
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句子,说一、两个比喻句呢?
③师指导朗读
④师:故乡的芦苇多美啊,老师真想来感受感受,让我读一次,好吗?
⑤师读生观察。读后问:你观察到什么?你从老师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⑥生反复练读:分组读、指明读、齐读等
⑦练说叠词
请生说一说句中运用了哪些叠词,你还能说出别的叠词吗?
师:在这三段中,你还有喜欢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脑袋。
①哪些同学喜欢它,就站起来读一读。
②全班齐读。
③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我们以前学过这样的句子吗?谁站起来说一说。
(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语言美,体会景色美。突出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  
(二)合作学习,回忆童年趣事。
过渡: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芦苇的确是故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去感受那份快乐与美好。(学习10―13自然段)
1、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学习提示:
(1)、课文中写了哪几件童年趣事?用简短的词组概括说明。
(“吹芦叶哨”、“做芦叶船”、“捉纺织娘”)
(2)、每个小组选择一件最感兴趣的事合作学习。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童趣。 (读)
B、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讲)
C、说说这件事为什么令人难忘。 (说)
D、哪件事写的详细?哪件事写的简略 。(悟)
2、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点拨。
(1)“吹芦叶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童年的快乐。
①出示句子:“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呼唤着……”
指名读、比赛读,师生适时评价。
(2)“做芦叶船”在重点词句理解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①依照作者的讲述,说出制作芦叶船的几个步骤。
②表演朗读,再现一下他们儿时试航的情景。
注意体会“小心翼翼”、“欢呼雀跃”。读“开船啰!开船啰”声音要欢快点。
(3)“捉纺织娘”通过文本内容与课外资料相结合进行学习。
①读读课文中描写纺织娘的句子。
②课件展示纺织娘的图片及叫声,配以相关的文字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学生可谈自己的童年趣事。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那无忧无虑,自由美妙的童年。
(4)、在三件趣事中,哪件事写得详细?哪件事写得简略?
(这一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过渡:故乡的芦苇多美啊!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给我留下了无比甜蜜的回忆。那作者是怎样抒发他内心的情感呢 (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1、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对芦苇、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对童年生活的追忆之情。)
2、带着对美好童年的追忆,对阔别多年故乡的思念之情,再一次齐读课文。
3、说说芦苇为什么令作者魂牵梦绕。
(因为芦苇给了我童年的欢乐。想起了童年,就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故乡,就想起了芦苇。芦苇已成了故乡的象征。)
(这一教学环节是建立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水到渠成,首尾照应,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知识迁移,由读到写。
师: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丝一样的情感,表达了他对故乡芦苇的喜爱之情。
1、学生谈思乡的诗句。
2、课件出示我县的美景音乐。
3、学生谈感受。
结语:故乡是游子魂牵梦绕之地,月是故乡明,景是故乡美。请同学们借鉴本课的写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赞美家乡短文。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由读到写的训练,进一步深化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板书:    11、故乡的芦苇
           芦苇:绿 美
   难忘      芦叶:吹 陶醉 甜蜜的回忆
           芦叶船:满载幻想
         芦苇丛:捉纺织娘
(共48张PPT)
谜语
空心树,叶儿长,
好象竹子节节长,
到老满头白花花,
只结穗儿不打粮。
11、故乡的芦苇
课文主要写了什 么?并标出自然段。
边读边想:
你在读中感觉芦苇怎样?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
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秀枝,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漂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退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脑袋。

小组合作学习:
(1)、课文中写了哪几件童年趣事?用简短的词组概括说明。
吹芦叶哨 做“芦叶船” 捉纺织娘
(2)、每个小组选择一件最感兴趣的事合作学习。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童趣。 (读)
B、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讲)
C、说说这件事为什么令人难忘。 (说)
D、哪件事写的详细?哪件事写的简略 。(悟)
   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唤着……”
(1)你能依照作者的讲述,说出制作芦叶船的几个步骤吗?
(2)他们是怎样试航的?谁能来表演一下他们当时的动作?(关键词)
小心翼翼、欢呼雀跃    
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的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luo)!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表演朗读,再现一下他们儿时试航的情景。
总结提升
1.课文既写了家乡芦苇的美,又写了童年的快乐,那么课文主要是围绕一个什么意思来写呢?
 
2、说说芦苇为什么令作者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