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相信未来》前三段表达的情感 虽然困窘艰难,但仍保持乐观;虽然失去了幸福和荣耀,但仍一往情深;在逆境中看到曙光,心中充满力量,信念更强,豪情更浓 。俞敏洪于2007年12月4日在上海财经大学朗诵《相信未来》。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热爱生命,有的时候相信未来不是一种语言,而是一种行动。这个行动就是不管你掉到什么烂泥坑里,你都相信能从烂泥坑里爬出来,继续走向未来。
——《大智若愚——俞敏洪谈职场奋斗和人生成功》 什么是我所追求的?我记得李大钊的一句话,“从凄凉中看到悲壮”,我最喜欢这个。我有这样的诗句,“身世如秋雨般凄凉,内心却落日般悲壮”。我追求这样的境界。
——食指意象不是装饰,意象本身就是语言。作者情感
︱
意象
︱
读者生活体验
︱
读者情感食指(1948-?)。
原名郭路生,因母亲在行军时生下他。
革命干部子弟,可以阅读到“黄皮书”。
有“红卫兵四大才子”之一的美称。
《献给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勇士们》(1967)公园里一起“打游击”,
课堂里一起把书念。
咸阳路上“破四旧”,
井岗山一起大串联,
在埋葬帝修反的前夕,
向那世界进军之前!
收音机旁
我们仔细地倾听着,
国防部宣战令一字一言。
在那令人难忘的夜晚,
战斗的渴望,
传遍每一根血管。
父辈的热情鼓舞,
激动了我们的心弦,
我们是军人的后代,
要驰骋在战火硝烟。
在这最后消灭剥削制度的
第三次世界大战,
我俩编在同一个班。
…… 突进敌人三百米防线,
冲锋枪向剥削者
倾吐无产阶级复仇的子弹。
你记得吗?
我们曾饮马顿河水,
跨进乌克兰的草原,
翻过乌拉尔的高原,
将克里姆林宫的红星
再次点燃。
我们曾沿着公社的足迹,
穿过巴黎的大街小巷,
踏着《国际歌》的颤点,
冲杀欧罗巴的
每一个
城镇,乡村,港湾。
……就这样
我们的不可战胜的队伍,
紧紧跟着红太阳
一往无前。
听:
五洲兄弟的呼声,
如滚滚洪流怒浪滔天;
看:
四海奴隶的义旗,
如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啊,
世界一片红啊!
只剩下白宫一点!
……“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1968年,红卫兵运动降温,“上山下乡” 运动开始。 通过意象描绘了当时中国现状以及个人遭遇,成为一个时代青年心灵的写照。在那个阴云密布的时代,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相信未来》的思想江青:这是一个灰色的诗人 ,“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相信什么?
否定什么?
肯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