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

文档属性

名称 狼牙山五壮士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1-15 10: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狼牙山五壮士》疑导式教案设计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个“疑——思——学”的读书顺序,揭示了学生求知规律,也启示我们教师要把“疑”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巧设疑问,以疑激学,让学生在疑中思,思中学,学中疑,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谈谈我是怎样运用这个“疑”字来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
  (一)设疑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课文通过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赞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和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壮烈精神。全文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教学时可扣住这个“壮”字进行设疑。
  新课伊始,在揭示课题时,让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从《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2.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呢?(造成悬念,激发兴趣)
  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急于读课文,去寻求答案。
  (二)思疑
  这个层次的教学是学生从分析问题过渡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思维待以发展和提高的好时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思疑解惑呢?现代认识学派认为:“教师不把学习的主要内容现成地告诉学生,而必须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去内化。”教学中,紧扣“壮”字这个疑点,抓住文中体现“壮”的语言、动作和心里活动,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分析探讨,多方品味,让学生在议中思疑,思中释疑。
  1.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掩护任务的?这说明了什么?
  2.五壮士是怎样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表观了什么?
  3.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
  4.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是怎样高喊着口号与英勇跳崖的?这表现了什么?
  通过以上四个问题引导学生逐层品味,步步深入,体会五壮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受任于危难之际的“壮志”;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壮行”;面对生与死两条道路抉择时的“壮举”以及宁死不屈、英勇跳崖的“壮烈”。这样,学生对五壮士“壮”的光辉形象便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三)质疑
  这个层次的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内容和中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着眼全文,围绕“壮”字这个中心,把还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和点拨,主要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去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五壮士“壮”的内涵。
              
  设疑教学,能使每位学生的学习真正指向自己的疑难处,而且疑难问题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狼牙山五壮士》写法引读教案设计
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其写法为中心,以理解课文内容为重点,以“壮士”为突破口,把握整体,重点引读,使学生弄清其内涵,在此过程中,学习写法,落实双基,提高认识,从而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点题、破篇,引选材
  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一开始就紧抓“壮士”一词设计下列思考题:
  1.“壮士”是什么意思?在本文中指谁?
  2.为什么称五位战士为“壮士”?
  3.课文选择了哪些事例来说明“壮士”的行为?
  通过上述思考题的引读,让学生明白“壮士”是指勇敢豪壮的人。本文的“壮士”是指五战士。因为他们在掩护群众转移,狙击敌人的战斗中勇敢杀敌,在弹尽枪绝的情况下毅然跳下悬崖,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为了说明“壮士”行为,课文选择了“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峰顶歼敌”、“英勇跳崖”等事例。这样点题引篇,学生很快就会弄清“壮士”的内涵,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二、破篇引段,分详略
  在学生初步弄清了“壮士”的含义,了解课文内容后,再以“壮士”为重点,引导学生阅读最能表现五战士“壮士”行为的“诱敌上山”、“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三个重点段,教学中可用“哪些事例最能表现五战士的壮士行为”这一思考题把学生引向上述三段,然后再通过作者的详细描写,抓住重点词句和用挂图深刻理解五位战士的壮士行为。深化壮士的内涵和外延。使五位战士的高大形象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连段引路,归纳中心
  通过上述环节,学生充分理解了“壮士”的含义,通过引读“接受任务”和“诱敌上山”两段,使学生深刻领会全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中心。使学生获得对全文深刻而系统的理解,初步分清详略。
  四、综合比较,引导写法
  上述两步既使学生快、准、深地理解课文内容,又为学习“详写和略写”做了有益的铺垫,因此,应立即引导学生通过综合练习,比较分析,分清详略,来学习写作方法。通过再次引读,弄清哪些地方详写?详到什么程度?哪些地方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体会出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明白详略得当、层次分明的道理,达到详而不繁,略而清楚,为完成本单元的写作训练重点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抄写自己受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三、学习课文第一、第二部分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1、指名读第一、第二部分。(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
  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部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自读第三部分。思考: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
  3、讨论:(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己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4、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部分?(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部分。思考: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
  9、讨论。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
  (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
  (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
  10、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一部分。
  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21、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英
            诱敌上山              勇
      接受任务                    跳
                              崖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成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寇尸崖豪
  3、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三)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
  板书小结: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壮烈跳崖
  (四)练习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3、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重点:
  1、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难点:
  本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理解五壮士跳崖的举动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板书课题,问: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自由读全文,说说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将重点问题板书。
  2、明确学习目标
  (l)分小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豪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由学习全文,默读画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
  三、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1、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1——2段为学习重点。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每段都有小组选择。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要求:
  (l)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
  (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告诉学生,主持人要根据发言情况,给组员评分,老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效率、发言情况评优秀讨论小组。
  四、全班交流
  在汇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1、汇报由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
  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
  3、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要体现以读为主。
  五、教师指导重点
  1、第一段
  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此段略讲。
  2、第二段
  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
  3、第三段
  (1)投影填空:
    
  (2)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解决学生的提问。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5、第四段
  (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为什么用石头砸?”抓住下列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
  (2)指导朗读
  “同志们,用石头砸!”。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范读——齐读。
  指导朗读两个“带着”。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6、第五段
  (1)此段仍由学生的提问入手,“五壮士为什么跳崖?”找出下面句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
  (3)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有感情地读一读。师用充满****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六、总结
  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
  3、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总结语: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七、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附: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进犯”、“奉命”、“居高临下”、“相继”、“斩钉截铁”等词语的意思,能辨析“掩护”和“保护”、“打击”和“痛击”、“屹立”和“站立”的不同含义。
  3、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惜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五段,理解几个比喻句的作用。
  教学关键:教师精心设计好问题,凭借课文(文字、插图),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惜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了解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是怎样突出重点的。
  三、教学设计
教时 第一教时 时间 课业内容 1、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指导读懂学习提示。
教学重、难点  揭题时通过抓住“壮士”引入课文。
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 小黑板 录音 投影
环节 教学过程 方法与手段 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
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1、从《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这个问题的讨论要充分一些,如壮的含义、什么样的人叫做壮士?)
 3、初读课文,认真思考上述问题。
 4、反馈: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 看得出来吗 对比法
看地图
带着问题思考
激发兴趣   通过“战士”与“壮士”的对比,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初步感受五战士的英雄气概。
(二)
抓“壮”读文,领悟大意。  1、字词反馈: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后鼻音(奉、绷)、翘舌音(撤、振);多音字(着、磨)。
 2、默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壮”字的段落。
 3、引导自学重点段,用表解法比较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
 4、在学生有所领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详略,烘托“壮”气。如第一段、第三段不是正面写五壮士勇敢精神的,可不可以删去不写,为什么? 出示小黑板
出示投影 表解法
比较详略  检查落实
 帮助学生掌握多音字
 抓住文中体现“壮”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认真研读,深刻认识战士的光辉形象。
(三)
课后小结
教时 第二教时 时间 课业内容 1、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突破重点,明确文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惜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
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 小黑板 录音 投影
环节 教学过程 方法与手段 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
突破重点,明确文题。  1、读文,说说课题为什么要用“五壮士”而不用“五战士”?
 2、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壮”字来写的?那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刻,使你最感动?为什么?
 3、通过学习、体会,你不想为我们的五壮士发出由衷的赞叹吗? 抓字解题
调动心底深处 有感而发   这是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五壮士“壮”的内涵。
(二)
学习提示,理清脉络。  1、说说作者安排了那些材料,运用了什么方法。
 2、反馈: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这些材料: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3、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自然段),第三段(第3自然段),第四段(第4-6自然段),第五段(第7-10自然段) 分步板书
小标题 自由分段
充分讨论   从揣度作者安排材料的思路上去理解课文,读写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三)
指导朗读  1、找出你最感动的地方自由读,想想该用什么语气?
 2、同桌交流、互赏、评价。
 3、指名朗读,推荐高手做示范。 朗读
欣赏
评价
促进   在读中受感染和教育,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四)
课后小结
教时 第三教时 时间 课业内容 1、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听写词语。
2、品评朗读,总结全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第五段,理解几个比喻句的作用。
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 小黑板 录音 投影
环节 教学过程 方法与手段 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
巩固字词  1、听写词语:
  昂首挺胸 气壮山河 斩钉截铁 粉身碎骨
  横七竖八 热血沸腾 全神贯注 坠落
 2、反馈:
  小黑板出示词语,同桌互批,全班小结。 可报词语、词语意思、同(近)义词、反义词……   通过这个环节来巩固字词。
(二)
学习比喻句  1、找出第五段中描写战士们的几个比喻句,并用笔划下来。同桌交流,找出本体和喻体。
 2、小黑板(或投影)出示比喻句,师讲解具体情况。 读、划、交流
讲解、出示范例。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三)
品评总结  1、采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深刻地来感受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
 2、总结:《狼牙山五壮士》是以“壮”字贯穿全文,为了说明“壮士行为”,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五步材料(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说他们是壮士是最贴切不过的。 自由读、分组读、领读、指名读、齐读   通过品评朗读,让五壮士为革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展现出来。
课堂板书          
课后小结
  
教学要求
  1.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
  2.按照提纲给课文分段,知道哪段详写哪段略写及其与中心的关系。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义,会用“斩钉截铁”“坚强不屈”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知道叙述有详有略能够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体会这一行动的动机的深刻内涵。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图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激发兴趣
  谁听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听“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听、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1.按生字表记准字音,记清字形。
  2.通读课文,结合课文理解新词词义。不理解的查字典解决。
  3.按下面的提纲给课文分段。(投影打出)
  (1)接受任务。
  (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3)把敌人引上绝路。
  (4)顶峰歼敌。
  (5)英勇跳崖。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如“悬”(xuán)、晋(jīn)。
  2.字形:说说哪个易错。
  如:“悬”上半部是“县”,里面两横。注意区分:“寇”与“冠”、“晋”与“普”、“尸”与“户”。
  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大家讨论,查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斩钉截铁:斩,砍;截,割断;形容说话做事果断不犹豫。
  晋察冀:晋,山西简称。察,察哈尔地区。冀,河北简称。
  4.指名读课文,按提纲说分段。
  五、读熟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本课时
  五壮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却再次诱敌上了顶峰,其实就是绝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继271 续学习。
  二、朗读课文,辨析文段
  按分好的段指名朗读全文,读后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教师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入绝峰、攀上顶峰,英勇跳崖。)
  (一)读讲第一段
  1.自己读第一段,思考:五壮士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什么任务?他们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的?(板书:拖住敌人、痛歼敌人。)
  2.读后讨论。讨论后再问:课文是怎么描写战斗场面的?
  (先概括地写五壮士有计划地利用险要的地形,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是对整体的描写。然后对每个个体进行具体描写。)
  问:课文是通过什么对人物进行描写的?
  (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声音,抓特点进行描写)请同学们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五位壮士到此就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要再入绝峰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思考,并划出来。
  1.读后回答,然后指名朗读。
  2.再问:再入绝峰意味着什么?班长马宝玉是怎样做这个决定的?其他四位战士是怎样做的?划出重点词语:(斩钉截铁,热血沸腾。)这两个短语你是怎么理解的?说明什么?
  (说明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消灭敌人,毅然作出了英勇献身的决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三、朗读课文第一、二、三段,体会五壮士的英雄壮举
  四、布置作业
  1.造句:斩钉截铁,坚强不屈。(注意引导)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第三课时
  一、回忆上节内容,引入本课任务
  指名朗读课文前三段,复习,引入本课时。
  教师说:五壮士接受任务后,引敌进入狼牙山,他们英勇杀敌,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消灭敌人,为了战斗胜利,他们毅然作出了诱敌上绝峰,英勇献身的决定。那么后来情况怎样了呢?接着看第四段。
  二、学习第四、五段,自己朗读
  1.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2.划出他们跳崖时的动作。从他们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毫不犹豫,个人生死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叹服。)
  3.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深刻含义。
  (五壮士是中国人民的代表,歌颂了五壮士在保卫祖国的伟大斗争中,英勇战斗,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和英雄主义精神。)
  三、总结全文
  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课文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同敌人血战到底、英勇跳崖的故事。歌颂了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解放,民族解放壮烈献身的崇高精神。)
  四、课题引申
  1.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体会中心。
  2.进一步理解课题,问:课文所表现的“狼牙山五壮士”的行为之“壮”,从课文中哪几方面可以看出来?五段中哪段是详哪段是略,为什么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我们要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板书设计
       
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能辨析“掩护”和“保护”、“打击”和“痛击”、“屹立’’和“站立”的意思。
   3.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惜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题荩联系,初知课文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颐序写的,指导读懂“学习提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
  在八路军某部七连,至今还传颂着抗日时期中的这样一件事:每天早晨,当连队集合举行庄严的点名仪式时,****点到“马宝玉!”,没有“到!”的回应,“葛振林!”也没有回应。“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都没有回应。只见全连战士身子挺得更直,低垂着头,全场气氛肃穆……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就会明白。
  2、提问:
  “壮士”什么意思 在文中指谁
  二、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难多音字。
  2、思考:为什么称五战士为“壮士”
  3、按课文后第二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自学。
  1、检查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
  ①生字字形难点:“晋”(与“普”的区别)、“寇”(与“冠”的区别)、“撤”(与“撒”的区别)。新词主要帮助理解意思,有些可在理解课文时结合进行。
  ②指名试读课文。
  ③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分几段 (按课后提示分)。这是按们什么顺序写的
  四、指导读懂“学习提示”。
  1.读第1、2句,告诉我们什么
  2.《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 安排了哪些材料呢 (读3、4句)
  3.怎样读懂这类文章 (读最后一句)。
  4.《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五个材料,重点写了哪些 (2、4、5段)。
  五、完成作业本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作者在这重点段中安排的材料。完成部分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字词。
  二、学习重点段(二,四、五段)。
  作者安排的五个事例中,哪些事例最能表现五战士的壮士行为
  (一)讲读第二段:(诱敌上山)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表现
  2、讨论以上思考题,分别找出班长、副班长、战士……各自的神态表现。
  (沉着、吼、抢、全神贯注)
  3、、动作中,你有什么感觉
  (课文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虽然不同,可他们的愿是相同的,都是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勇猛歼敌。)
  4、指导感情朗读。
  引读。
  老师引:(谁) (即前半句)。
  学生读:(怎么做) (后半句)。
  5、总结学习步骤:
  ①找出描写五壮士神态、动作的词
  ②谈感受体会。
  ③有感情地读课文。
  6.让学生质疑。
  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又是怎样英勇歼敌呢 (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
  (二)讲读第四段。(顶峰歼敌)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五壮士的神态、动作怎样?找出重点词、句,并讨论。
  (抢、夺、插、举、喊、拔、拧、掷)
  2、这些动作说明什么 你有什么感觉 (结合插图)
  (让学生通过品味以上动作词,观察插图,深刻理解五壮士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面对疯狂的敌人,毫不惧怕,用石头去杀伤敌人!表现了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对人民对革命无比热爱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3、理解重点句: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①五壮士的决心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样坚定的决心?
  (因五壮士怀着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故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赢得时间,保证部队与群众安全转移。)
  ②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
  (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中国大地上犯下滔天罪行,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结合思想品德课、国情教育,以及课外所学到的知识说说。如:“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实行烧、杀、抢“三光”政策……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以激起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4、指导感情朗读。(勇敢、对敌的仕,恨)
  分角色:
  老师一读总述五壮士、敌人的句子。
  男生一读描写班长的句子。
  女生一合读重点句。
  5、质疑。
  任务完成后,五壮士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也按以上方法学习。)
  (三)讲读第五段:(英勇跳崖)
  1、同桌练习朗读,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讨论:
  (抓住“屹立”、“纵身”、“昂首挺胸”:从“屹立”一词中可感受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从“纵身”,可看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毫不畏惧。“昂首挺胸”,表现了战士和班长—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3、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
  (他们的枪弹已绝,敌人已扑上来了,更加疯狂凶恶了,这时战士们宁愿死,也不愿被俘,这更是豪壮的气慨。)
  4、指导感情朗读。(激昂的语气)
  5、理解重点句。(两句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①为什么喊出这两句
  (表明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对在共产党领导下战胜侵略者,争取民族解放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
  ②这仅仅是五壮士的声音吗
  (作者笔下具体描述的五壮士,和心中着力歌颂的都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这口号也是中国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神圣意愿,因而“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③朗读口号。
  6.感情朗读此段。
  三、小结。
  学了以上三段,对“壮士”有什么更深刻的理解吗
  (深化“壮士”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知道真正的壮士应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不怕牺牲、勇敢顽强,使五壮士的高大形象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完成作业本5、6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细读课文第一、三段,了解作者在这两段中安排的材料,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
  二、学习第一、三段。
  五壮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
  (一)讲读第一段:(接受任务)
  1.指名读。
  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
  2.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
  (使学生明白:“敌人大举进犯”,我们只有“五个战士”,在这样的形势下,接受掩护任务是多么艰巨!这不是五位战士豪壮的气慨,勇敢的精神的表现吗 战士们为完成掩护任务,主要用“拖”住敌人的办法,这在上节课我们己知道,战士们在诱敌上山的路上,引敌上山这“引”——是为了拖住敌人,在狼牙山顶峰勇歼敌人,这“打”——也是为了拖住敌人,战士们又是怎样把敌人引上这绝路的呢
  (二)讲读第,三段:(引上绝路)
  1、战士们为什么这样做
  默读、思考:
  ①两条路是怎样的两条路
  ②战士们为什么要选择绝路?
  2、哪几句直接描述五壮士?
  (“走”一个字表达了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做好了自我牺牲的准备。“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表现了英雄置个人生死度外的崇高思想境界。
  3、齐读此段。
  三、总结课文。
  1.小结:
  本文是以“壮”贯全文,为了说明“壮士行为”,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这五个材料,重点写了“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跳下悬崖;三个事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完成作业
  1.用简短文字写出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2.完成作业本2、4、7。
  板书设计:
                   4 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抢、夺、插、举、喊、拔、拧、掷)
             引上绝路
    英勇跳崖勇敢顽强
             不怕牺牲
             诱敌上山
                  (沉着、吼、抢、全神贯注)
             接受任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4、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学习准备
    课前阅读抗日英雄故事等有关书籍,或组织学生观看《狼牙山五壮士》电影。有条件的可让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
  三、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概括各部分内容(小标题)。(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4、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的基础上,画出使自己受感动的句子,然后反复地诵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并说出自己受感动的原因,还要加以适当的评点,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第二学时
  1、听写词语。
  2、交流画出使自己受感动的句子。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判断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朗读时,要体现出五壮士的战斗豪情。)
  3、阅读第三自然段,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完这个自然段;不必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可以一行一行地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准备转移,有两条路可选,决定走第二条路,把敌人引上绝路)。读后交流这样读书的体会,谈谈自己是怎样提高阅读速度的。
  4、在搜集描写英雄人物成语的基础上,看课文插图,描述五壮士的动作、神态,并用上积累的成语。
  5、回答“思考·练习”4时,可以先找出课文描写两次胜利完成任务的部分,然后加以比较,明确第二次是重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因为五位壮士虽然第一次已经完成了任务,但是他们如果当时就去追赶部队,敌人有可能尾随而来,使群众和主力部队重新陷入危险境地。为了更好地保证群众的安全,他们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并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思想准备。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五位壮士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6、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4.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观看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
   2.学生简单谈感受,教师小结: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
   3.板书课题
    “壮士”指什么人?(指豪壮而勇敢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预习课文
    (1)学会生字新词,从音形义三方面说说应该注意的问题。
    (2)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课文是怎样描写五壮士跳崖的,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3)质疑。
   2.交流预习收获
    (1)读生字组词
    (2)读读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3)注意“尸、斩、磨、罢、豪”5个字的部首。
    (4)组词:
       寇()晋()挥()葛()尸()
       冠()普()晖()蔼()户()
       崖()斩()磨()豪()屈()
       涯()崭()魔()毫()掘()
    (5)指名读课文,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6)质疑,解决部分疑问。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感情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做“五壮士”?
    (2)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3)读读最使你感动的句段,谈谈感受。
   2.分小组学习讨论。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读原文。
    (2)谈感受,大家补充。
    (3)感情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五壮士跳崖的部分,试着背诵。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
   3.总结中心。(板书:英勇顽强,勇于牺牲)
   4.观看情景朗读,再次受到感染。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越多越好。
  (点评:这篇精读课文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时先请学生观看电影片段,使学生受到感染,然后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为带着感情学习课文作了铺垫。通过预习和交流,使学生扎实地学好生字新词,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并在自学交流中学习质疑、解疑。第二课时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五壮士爱护群众、痛恨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最后以情景朗读结束一、我能感受。
    我读了(  )遍课文。我想说(                  )。
  二、不同的qi。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 )驱不平  琴( )书画  ( )自行车  各得( )所
    ( )心合力  红( )飘扬  误入( )途  ( )形怪状
  三、动词串串烧。
    掷(   )  掷(   )  掷(   )
    跳(   )  跳(   )  跳(   )
    打(   )  打(   )  打(   )
  四、挑战理解力。
   1、从“班长夺过胡福才手里的手榴弹,命令用石头砸”这个材料中,我感受到(              )。
   2、从“跳崖前,班长把那枝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这个材料中,我感受到(               )。
  五、填上合适的词。
    (     )地瞄准          (     )的怒火
    (     )地撤退          (     )的声音
    (     )地打击          (     )的山路
    (     )地指挥          (     )的地形
  六、信息窗。
   1、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挂在半山腰的树枝上而活了下来。葛、宋两位同志苏醒后,忍着剧痛,坚持赶路,经群众帮助,最终回到了部队。
   2、聂荣臻司令员给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题的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赵燕英雄光荣传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