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14 09:0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BC5世纪古希腊先哲的思想14-16世纪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17-18世纪启蒙运动人文精神 (humanism)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公元前7世纪以前,希腊人在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时,归结为一个以宙斯为首的神灵家族。认为一切由神创造、被神左右宙斯神殿遗址世界从何而来?众神之王宙斯,狂放不羁,在神界与人间留下了一大串风流债神后赫拉,经常为嫉妒和仇恨而迷失本性古希腊神话中,“神”在形象、性格上有何特点?人形化人性化知识链接泰勒斯(公元前6世纪)万物皆由水生成(关注对象:神→自然物质)——“西方哲学之父”哲学
philosophy=热爱
philo+智慧
sophia——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BC5世纪, 古希腊)地理环境:山多地少,海岸线长,多港口为什么古希腊会孕育出人文主义思想?1.独特的地理环境
(与外界接触多,便于吸收周边地区的文明遗产)
2.工商业经济发达
(有利于公民自由、平等、互利、独立意识的成长)
3.民主政治的发展
(当时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4.先哲们勇于探索,善于思辨,注重传承和发展一、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背景(一)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 由于民主政治的需求,公民想要参与城邦政治生活并有所作为,需要提高文化素质和能言善辩的能力。
于是,出现了一批收徒的职业教师。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二、人文主义思想起源的表现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是当时最受人尊敬的“智者”。据说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逝世。Protagoras1.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2.思想主张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论神》“敬鬼神而远之”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孔子《论语》 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普罗泰格拉《论真理》 ①强调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王阳明2.思想主张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把一切道德和法律都看作只是相对有效,这种有效性只是与产生这些道德和法律的人类社会紧密联系着,并且,只有在那个社会认为这些道德和法律是良好的,才有效,这一点不会有什么疑问。没有绝对的宗教,没有绝对的道德,也没有绝对的正义
——《古希腊哲学史纲》(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是相对的) 普罗泰格拉教一个学生学习法庭辩论术。事先约定学生先付一半学费,剩下一半,等学生打赢了第一场官司再付,假如第一场官司打输了,则证明教学效果不佳,那么另一半学费就可以免去。
该学生毕业后,迟迟不交另一半学费。普罗泰格拉就向法院提出了诉讼。普罗泰格拉认为:如果学生打赢了这场官司,按照约定,他应该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学生打输了这场官司,按照法庭裁决,他也应该给我另一半学费。
但学生认为,如果官司我打赢了,根据法庭裁决,则不应该交另一半学费。如果官司我打输了,根据约定,我也不该交另一半学费。
法官不知所措,无法裁决。半费之讼3.评价积极性:强调人的作用、否定神的意志,体现
了古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局限性: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制度、
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
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和
极端个人主义1.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A. 希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
B. 希腊涌现出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 希腊先哲最早怀疑神学,强调人的价值
D. 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 C课堂练习2.下列有关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②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③否认绝对权威,怀疑神灵
④全部集中于道德哲学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B3.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之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智者学派
没有法制观念
认为法律可有可无
C. 处事灵活变通
D. 忽略道德建设D(二)苏格拉底(BC5世纪-BC4世纪) Socrates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坐牢时,听见隔壁牢房里有个新来的
犯人在哼歌,那是一首新歌,他以前从未听过。
苏格拉底急忙请求唱歌的狱友教他那首新歌。
监牢里的人都知道苏格拉底是死囚,行刑日期
迫近。听了他的请求,唱歌的囚犯很吃惊:
“您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处决了吗?”
“我当然知道。”苏格拉底轻松地回答。
“那您为什么还要学新歌呢?”狱友不解地问。
他说:“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一首歌。”
——摘自《环球时报》1.背景: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2.思想主张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批评智者学派忽略道德②美德即知识,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美德:关于善的知识③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作恶是出于无知克雷洛夫寓言:《隐士与熊的故事》 熊是隐士的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于是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都要危险如果苏格拉底读了这则寓言,他会总结出什么寓意?没有人自愿做恶,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没有知识,无法做到道德
美德即知识3.评价 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
-----西塞罗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人是万物的尺度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作用,忽略社会道德美德即知识,强调道德对人的作用人和人类社会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作用,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三)柏拉图(BC5世纪-BC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在雅典开办的学院位于阿卡德美,教研成绩突出,日后西方以“阿卡德美(academy)作为高等研究机构或科学院之名。Plato 1.思想内容①万物本原:
②关注焦点:客观唯心主义人类社会理念第一等级:贤人
具有智慧的品德,国家的统治者
第二等级:武士
具有勇敢的品德,国家的捍卫者
第三等级:农民、手工业者
具有节制的品德,国家的劳动者和供养者③划分等级的标准:依据智慧品德而非出身(人文精神)2.意义: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亚里士多德(BC4世纪)Aristotle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写作涉及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及雅典法律等。 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最博学的人。①关注焦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最高级)②关于真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真理高于一切③最大的贡献:创立逻辑学1.思想内容2.评价充分体现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强调“社会”中的人,及每个人在社会人
伦关系中的地位特别强调人的“个体”,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强调社会等级秩序,重视伦理纲常,有利于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强调人的独立平等意识,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研究主题:社会和人文问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充满理性与激情, 关注自然界与人类生活比较儒家思想和古希腊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