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生物选修一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学生版)同步练习及解析
选修一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一、选择题
1、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 )
A.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B.氮源和维生素
C.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D.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氮元素
2、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后,指示剂将( )
A.变蓝色 B.变红色
C.变黑色 D.变棕色
3、纤维素酶可以将下列哪种物质分解( )
A.牛肉片 B.鱼片
C.滤纸条 D.塑料条
4、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
B.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C.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5、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菌能在液体培养基中以二分裂方式迅速扩增
B.噬菌体或大肠杆菌可在蛋白胨培养基中增殖
C.灭菌的目的是消灭与培养菌竞争的杂菌
D.稀释涂布法分散细菌得到单菌落的效果更好
6、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 ℃恒温培养24~48 h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7、鉴定纤维素分解菌时,可以使用刚果红染色法,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常用方法,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结果是( )
A.均会出现透明圈
B.方法一出现,方法二不出现
C.均不会出现透明圈
D.方法一不出现,方法二出现
8、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纤维素分解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在纤维素分解菌生长的培养基中只需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即可正常生长
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生长越有利
D.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必需的,而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物质的能力往往不足
9、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 )
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
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
10、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原因是( )
A.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
B.菌落中的细菌数是固定的
C.此时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D.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一定与活菌的实际数相同
11、纤维素、纤维素酶和控制纤维素酶合成的物质,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
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D.淀粉、蛋白质和核酸
12、有关培养基配制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及生长因子
B.碳源和氮源必须具有一定比例,碳元素的含量最多,其次为氮元素
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温度、pH、氧、渗透压等的影响
D.营养物质的浓度越高越好
二、非选择题
下表是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土壤细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试剂 用量 试剂 用量
牛肉膏 5 g 琼脂 20 g
胨 10 g 水 1 000 mL
NaCl 5 g — —
(1)培养基的类型很多,但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________和无机盐。上述培养基配方中能充当碳源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配制完成以后,一般还要调节pH并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处理。
(2)分离纯化微生物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假设培养结束后,发现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两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此外还应考虑pH、特殊营养物质及O2等条件。
答案:C
2、解析: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加入酚红指示剂将变红。
答案:B
3、解析:纤维素酶只能使纤维素分解,本题中只有C项滤纸条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所以可以将滤纸条分解。
答案:C
4、解析: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细菌;尿素分解菌中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为氨,筛选分离时必须以尿素为唯一碳源。
答案:A
5、解析:细菌繁殖方式是二分裂方式,噬菌体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需要在活细胞中才能存活,在蛋白胨培养基中不能增殖;灭菌目的是防止杂菌和培养菌发生竞争。
答案:B
6、解析:检测细菌总数,用蒸馏水配制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后,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放置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在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在30~300的平板为代表进行计数,D错误;A是培养基的灭菌方法,B设置了一系列对照实验,C是细菌的培养方法。
答案:D
7、解析:两种刚果红染色法染色的时间不同,但结果一样,均出现透明圈。
答案:A
8、解析:纤维素分解菌是异养型微生物,其碳源为有机物,如纤维素等。硝化细菌是自养型微生物,其碳源物质为CO2,因此A错误;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需加入维生素做生长因子,才能正常生长,因此B错误;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不能从培养基中吸水,将出现失水过多而死亡的现象,对生长不利,因此C错误。
答案:D
9、解析: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应先根据需要计算各成分用量,然后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答案:C
10、解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平板上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但偶尔也能来自两个细菌,所以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可能与活菌的实际数不相同。
答案:C
11、解析:纤维素是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纤维素酶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控制酶合成的物质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答案:B
12、解析: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必须具有一定比例,但含量最多的元素不应是碳元素,而是氧元素。营养物质的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浓度过高会导致培养物细胞失水。
答案:C
非选择题
解析:(1)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牛肉膏、蛋白胨既是碳源又是氮源;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灭菌处理。
(2)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
(3)多种因素都会导致接种的菌种密度较大,没有形成单一的菌落。
答案:(1)氮源 牛肉膏和蛋白胨 灭菌 (2)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3)稀释倍数不够,菌液的浓度太高;划线时,划完第一次没有灭菌又接着划第二次;培养过程灭菌不严格,受到微生物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