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14 21:3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教学内容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型 新授课 编号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理解历史)结合图片、资料,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并交流收获,将正确理解进行标识记录。探究一: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往往特指西汉和东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檐头的建筑附件。右图所示瓦当上写着“汉并天下”四字。你认为该瓦当可能是为了纪念何事而作? 探究二:材料研读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1.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2.结合历史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社会现状的原因有哪些? 3.针对这样的社会境况,汉高祖及其后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为此采取了什么政策? 4.汉高祖刘邦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5.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社会经济?效果如何? 3.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 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4.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5.下列中国古代帝王中,吸取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的是(  ) ①秦始皇 ②秦二世 ③汉高祖 ④汉文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史书记载汉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的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文帝为自己预修的陵墓,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这说明汉文帝(  ) A.正直无私 B.轻徭薄赋 C.重农抑商 D.注重节俭 7.“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段描绘与下列哪一盛世局面有关(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8.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 A 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 B 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 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 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9.在历史上,封建社会中有几个盛世局面的出现,盛世是指:封建统治者能够实行开明的统治,达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百姓能够相对的安居乐业。那么,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是指(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10.“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歌诀记历史】(记忆历史的方法有许多,这是一种吆!)刘邦用人“张萧韩”, 前202(年)建西汉, 吸取秦亡的教训, 减轻百姓的负担。 “文景之治”谋发展, 社会面貌大改观, 轻徭薄赋得民心, 奖励农桑重生产, 带头节俭把事办, “以德化民”民心安, 文帝景帝治江山, 国库钱粮都丰满, 着眼长治和久安, 武帝一统更不凡。 1.该瓦当是为了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建立西汉而作。 2.问题一:西汉刚建立时,人民流连失所,土地荒芜,饥荒不断,人口锐减,社会动荡。 问题二: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连年战争的破坏。 问题三:休养生息政策。 (1)成由俭、败由奢; (2)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主备 审核 教研组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汉的建立的基本史实,知道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和“文景之治”。2、理解“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认识“文景之治”是西汉王朝强盛的基础,对后世的巩固和发展十分重要;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重点、难点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认识“休养生息”。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小组探讨 合作探究
学 习 活 动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了解历史)浏览课本小标题及正文,写出本课学习的三个主要问题是什么? 问题:(1) (2) (3) 二、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识记历史)阅读教材正文,请注重基本的知识点,并对有效信息加以提炼,注意在课本上勾画要点。 探究三: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探究四: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 四、理解感悟,情感升华(见解历史)(有总结才有提高)【巩固提升】(学后做才使知识得以巩固;做中学才使能力有所提高)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2.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说:“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汉朝的建立者是(  ) A.项羽 B.刘邦 C.嬴政 D.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