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14 21:5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战国七雄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合纵与连横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
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学习目标诸侯国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看一看,比一比时代特征:
大国吞并小国,强国兼并弱国;不光诸侯国之间相互攻占,诸侯国内部也有争权斗争。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 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记忆“七雄”的方位吗?东南西北上中下
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七雄 主要的战役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你能说说这些战役的相关故事吗?桂陵之战:齐魏(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战国七雄“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域以战,杀人盈域”战乱频繁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有一个强大国家结束战乱、一统天下。战国时期魏国车马坑遗址
(河南洛阳)战国时期齐国车马坑遗址
(山东淄博齐国故城)战国时期铜戈
(河南省新郑县出土)战国时期的兵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靴形铜钺[yuè]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银山岭出土)秦国青铜长剑(骑兵使用 最长达三米)龙凤云纹皮盾长杆三戈铜戟[jǐ](湖北省随县出土)青铜箭镞[zú]用锻造法生产的战国环柄铁刀燕国钢剑  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铁兵器开始应用。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战国时期铁兜鍪[móu]
(湖北铜绿山出土)战国时期的兵器战国战车(复原模型)战国武士复原图战国时期的兵器各国组织起庞大的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起坚固的防卫工事燕国长城遗址
(今辽宁境内)战国时期长城遗址赵国长城遗址秦国长城遗址 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崛起,对其他六国构成严重威胁。六国曾为对抗强秦进行过合作,包括几国联合出兵攻秦,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而秦国为了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为此,采用各个击破的做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这种策略历史上称为“连横”。战国纷争经常表现为合纵和连横之争。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
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张仪画像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苏秦画像
(头悬梁 锥刺股)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魏国魏文侯李悝变法楚国楚悼王吴起变法齐国齐威王邹忌变法秦国秦孝公商鞅变法韩国韩昭侯申不害变法燕国燕昭王乐毅改革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变法最显著商鞅变法  河北省兴隆县古洞沟出土。此范系单范,背后有弓形把手,一次可铸两镰。铁双镰范(战国时期)青铜牛尊 牛的鼻子套一圆环,说明牛已被用来耕作。商鞅变法的背景铁制农具牛耕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商鞅变法的背景
昔我穆公……东平晋乱……西霸戎狄,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魏、楚等东方六国)皆以夷狄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
——《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二》东方六国歧视秦国,秦孝公深以为耻,决心改革图强。 商鞅变法的背景  秦孝公即位后,深感秦国落后挨打、被他国鄙视,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他发布求贤令,招揽优秀人才。商鞅得到消息,赶来投奔。秦孝公下令求贤(想象画)商鞅入秦(想象画)商鞅与旧贵族辩论变法问题(想象画)商鞅徙木立信(想象画)  商鞅变法触犯秦国保守派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太子驷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故意唆使太子犯法。
  商鞅采取果断措施,公子虔被割鼻,公孙贾的脸被刺字,从此保守派贵族不敢公开破坏变法了,新法顺利推行,取得很大成效。  公元前356年,商鞅拟定变法法令后,在秦国都城的南门放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宣布谁搬到北门就得“十金”奖赏。老百姓觉得奇怪,不敢去动。商鞅提高到“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人搬动,果得奖励。这事让秦国人相信商鞅是讲信用的。商鞅见时机成熟,便正式公布了变法法令。商鞅变法的内容建立起官僚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影响最深远对旧贵族打击最大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秦国逐渐拥有了统一中国的雄心和力量。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仟佰,东雄诸侯。
——《汉书·地理志》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王充《论衡》
(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韩非子》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商鞅变法的成效 请根据材料说说商鞅是怎样推行变法的?他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旧贵族)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qíng)劓(yì)其傅。
——《战国策?秦策一》商鞅成功推行改革的原因:
(1)取信于民,令行禁止;
(2)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
(3)严厉执法、公平无私;同时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4)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5)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6)不畏强权、商鞅敢于与旧贵族势力抗争、勇于改革、行事果断。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都江堰修建:公元前256年
任务: 李冰
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
特点:利用地势与河道
作用:防洪、灌溉、水运
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天府之国”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修建:公元前256年,李冰,成都附近的岷江
特点:利用地势与河道
作用:防洪、灌溉、水运
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天府之国”政治:建立县制、废除世袭
经济:土地私有、奖励耕织
军事:奖励军功,以功授赏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小结七雄的名称及地理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争特点:规模大、兵力多、区域广、时间长
主要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变法背景: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措施内容作用影响:国力增强,战斗力提高,奠定统一全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