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 峨眉山月歌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作者简介初读诗歌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古诗朗读技巧——节奏
四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两顿,二二句式;在五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三顿,二二一
或二一二句式;七言诗中,一般是四顿,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句式;词、曲的诵读在上述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句意停顿。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同桌互读,
注意把握节奏)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知诗意 峨眉山半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伴着“我”顺流而下。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
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流而下驶向渝州。
2.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找在哪里?1.为何写“峨眉山月”?大家再读诗歌,想一想诗中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你从诗中哪些关键词中读出来的?再读诗歌思、月写作背景: 李白,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4岁出蜀漫游。《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年轻时初离蜀地所写。为谋求政治出路,实现政治理想,胸怀“四方之志”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当他乘船夜行,仰望峨眉山上皎洁的月光,俯视月映清江的迷人景色时,感慨万千,写下了此诗。
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连动式谓语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用笔圈画出你找到的地方。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视为绝唱。”
——乾隆皇帝 千里蜀江远游图
峨眉山—平羌—清溪 —三峡—渝州
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美丽的峨眉山助力悟诗情1 、读一二句,你脑海中会浮现出 什么画面?“秋”字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这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三四句中的“君”指的究竟是 谁?诗人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君” 指的究竟是谁? 清代沈德潜曾说:“月在清溪山水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此言得之。”月代指团圆,这里指家乡的月亮,当然也包括家乡的亲友。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情。你还知道哪些写月的诗句?拓展延伸: 飞花令是酒令的一种。中国诗词大会将飞花令简易化后作为一种比赛形式,要求选手轮番说出包含某个字的诗句。 “月”字飞花令,
邀你来战!
飞花令规则:
1、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内每人写5句带有“月”字的诗句,然后小组交流。
2、由小组成员推选一名同学与其他小组推选的同学进行比赛。
3、如果在规定时间内重复或者没有回答上来可由小组其他成员继续挑战,直至小组四人都接不上来为失败。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教师寄语: 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业1、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2、继续搜集积累李白写月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