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二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50分钟 52分)
一、语言应用(17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2019·江西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常言“文如其人”,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情、喜好等等会自然流露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文字和作者__________,非常相似。如果作文之人风流倜傥,他的文章定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如果作文之人不苟言笑,他的文章定然庄严肃穆,天然一般有威慑力。( )。每当阅读先贤的书籍,常常忍不住或者为先贤的__________,或者为先贤的深刻思想__________,恨不得立马和他当面交流所得、畅所欲言。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稍稍可以安慰的是,通过阅读先贤的书籍,了解先贤的品性,知道先贤的喜好,体会到先贤的喜怒哀乐、嬉笑怒骂,自觉心意相通,感情更加贴近,__________未曾得缘一见,内心里却已把他当作最亲近的朋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休戚相关 金玉良言 拍手称快 虽然
B.息息相关 金玉良言 拍案叫绝 虽然
C.息息相关 金科玉律 拍案叫绝 即使
D.休戚相关 金科玉律 拍手称快 即使
【解析】选B。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这里是指文字风格与人的性格关系密切,应用“息息相关”。金玉良言: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或教诲。金科玉律: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这里只能选“金玉良言”与“先贤”搭配。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即使,是表示假设,事情还没有真正发生;虽然,是真实发生了的,并非假设。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所以熟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了解一个人,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
B.所以了解一个人,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熟读一个人的文章,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
C.所以了解一个人,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同样的,熟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
D.所以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自然可以了解这个人;同样的,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自然可读懂他的文章
【解析】选C。根据文意,此句阐述的是“人与文”的关系,然后根据前后文的衔接关系可作出判断。
【名师点睛】
语境补写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
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还是对内容作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文语境,注意合理推断。
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而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
B.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与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
C.然而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
D.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与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
【解析】选D。A项主语不一致;B项缺少主语;C项根据语境,“先贤言谈”前面缺少介词“与”。
4.(改编)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雪莱诗选》是我弟弟最喜欢的书籍,他一直舍不得借给别人,请你务必按时奉还。
B.面对网友对某主播因紧张而导致口误的调侃,该主播在受访时回应:主播出错纯属正常,大家不要苛责。
C.黄教授患上重感冒,不能与会,于是给主办方发短信说明情况:偶染小恙,不能如约赴会,还望海涵。
D.一对闺蜜逛商场,同时喜欢上店家仅剩一套的新款衣服,其中一位说:“你穿上更漂亮,我还是割爱吧。”
【解析】选C。题干要求选出“表达得体的一项”,A项,“奉还”是归还对方的物品,是敬辞,不合语境。B项,“苛责”运用不得体,未考虑到说话人的身份、场合及受众的期待。应改说“主播难免出错,望大家多多包涵”或“主播难免出错,但我们会尽量追求完美”。C项,“小恙”,小病;“海涵”,敬辞,请对方大度宽容地原谅自己。语言表达得体。D项,“割爱”,不是出自本意地放弃心爱的东西,其对象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此语境中,衣服还是店家的。
5.(2019·天津卷)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
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5分)
你还在我身旁
戴 畅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要求说明《你还在我身旁》这首诗的获奖理由。可从诗歌的整体构思、内容、语言、艺术手法、诗歌的书写布局等角度分析。“瀑布的水逆流而上”到“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表达内心的渴望;“饭菜的香”“卷子签好名字”“帮我把书包背上”,精心选择日常生活中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真挚的感情,真实感人;结尾“你还在我身旁”单句成节,与上文的层层铺垫形成呼应,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从诗句的摆放来看,错落有致,具有视觉美感。另外,解答此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注意细节,比如字数限制等。
答案:①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来表达内心的渴望
②精心选择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表现真挚亲情
③再现日常生活细节,亲切感人
④层层铺垫,结尾点题、单句成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
⑤诗行错落有致,具有视觉美感
二、阅读鉴赏(2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8分)
骆驼(节选)
郭沫若
骆驼,你沙漠的船,
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
你昂头天外,
导引着旅行者
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
看呵,璀璨的火云
已在天际弥漫,
长征不会有
歇脚的一天,
纵使走到天尽头,
天外也还有乐园。
……
6.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 )
A.“你沙漠的船”和“有生命的山”写出了骆驼的特点:是沙漠中的运输工具,有高大的、蕴藏生命所需能量的驼峰。
B.“昂头天外”写出了骆驼的茫然无措;“走向黎明的地平线”写出了骆驼一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C.诗人用托物咏志的手法,是写骆驼,又不是写骆驼,抒发的是从骆驼形象引起的感受,表面咏物,实为言志抒情。
D.诗人暗示读者,过去需要骆驼精神,今天仍然需要骆驼精神,骆驼精神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巨大动力。
【解析】选B。“昂头天外”写出了骆驼的自信。
7.虚实结合是第一节诗的突出特点,请分别找出实写和虚写的诗句。(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写的诗句有“你,有生命的山”“导引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虚写的诗句有“骆驼,你沙漠的船”“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8分)
死 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8.下面对诗句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
B.第二节,直承第一节的三、四两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C.第三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
D.第五节,诗人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彻底地反映了作者绝望的心情。
【解析】选D。D项,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但并未绝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9.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举例分析其中的一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音乐美)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整齐,各节大体押韵,双行押韵,每节换韵,全诗节奏鲜明、和谐,具有音乐美。
(2)(绘画美)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死水,语言色彩却十分鲜明,有翡翠绿、桃花红、珍珠白,从而显示出油画般的绘画美。
(3)(建筑美)全诗共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十分整齐,具有建筑美。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9分)
雪 诗
张 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①泥四壁。
到处爇②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椒:植物名,古人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之意。②爇:焚烧。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诗的开头两句用“鸟雀难相觅”写出了长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为后面情感的抒写营造了氛围。
B.“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陈设,分别用“到处”与“周回”来修饰“红炉”和“罗幂”,极写室内的温暖。
C.“醉唱玉尘飞”两句,写豪贵人家在大雪纷飞的雪天里征歌逐舞、纵情酣饮、寻欢作乐,场面令人愉悦。
D.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照应开头“鸟雀难相觅”,构思巧妙精当。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项,诗中并无愉悦之意,诗歌暗含讽刺。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问,由诗中“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可知,诗人认为只知纵情享乐、生活奢靡的贵族根本不知道平民百姓受冻受苦,不能保障温饱,体现出诗人对豪门大族的反感、痛恨和对平民百姓的同情。第二问,这种情感并未直接表达出来,诗人只是在大雪纷飞这一特定环境中将“豪贵家”和“饥寒人”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诗人的情绪。
参考答案: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豪贵家”的愤怒痛恨和对“饥寒人”的深切同情。
全诗采用对比手法,描写长安城大雪纷飞之时,“豪贵家”纵情宴乐、生活奢靡,“饥寒人”却受冻受苦、温饱堪忧。以此来突出表现社会的阶级对立,表达了诗人对贫富悬殊、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
三、素养提升(10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泪痕也模糊得不分明了/我的生命是艺术/有黄昏时西天的浮云/用残损的手掌祈求”
这首现代诗的作者不是人类,而是微软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按照微软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李笛的说法,为了拥有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自1920年以来519位中国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近10 000次,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偏好和行文技巧”。有人说这比中国作家协会的人写的强多了,强烈建议取缔中国作家协会,装一部机器人就够了。
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与酷爱写诗的朋友做一次交流。
【写作提示】材料的主体事件比较明确: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通过“学习”和训练写出的诗,获得了一些人的认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人认为机器人的诗歌已经超过了人,甚至可以取代人类的文学。所以本题是就人工智能与诗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发表自己的观点。机器人写诗,是对文学的创新,还是对文学的亵渎?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取代人类的文学?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题干中明确指出交流对象为“酷爱写诗的朋友”,从这一要求看,可以尝试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如通过书信的形式,向自己酷爱写诗的朋友谈一下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参考立意】①机器写诗,有形无神;②机器的创作,永远取代不了人类文学;
③以包容之心,看待机器人写诗;④文学,人类最后的净土。
【参考例文】
无情无志,何敢言诗
——给诗友的一封信
诗歌,首先要缘情缘事而作,其次才是一种需要掌握精巧技能的技艺。和我们人的情志相比,人工智能有什么呢?一个冷冰冰没有感情没有思维,只具备数据等信息处理能力的机器,即便能收录古今众多诗人的作品,纵然已形成所谓“独特的风格、偏好和行文技巧”,其作品本身也只能算是卖弄文字。无情无志之机器,又何敢言诗!
有技而无情,有形而无神,机器所作诗歌,竟然还被一些人吹捧,以为胜过人类,对人类作家大可取而代之。这种肤浅而不负责任的论调既是对人工智能的盲目相信,更是对文学的轻薄,背后反映出的是有些人自身的无知与鄙陋。
荷尔德林曾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人工智能的发展或许可以让世界不再满是劳绩,但它永远无法取代人生而有之的诗意。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件74张PPT。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助读博览】
一、魅力作家
1.中国新诗的奠基人——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
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等,四川乐山
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及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成就: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投身新文学运动。代表作诗集《女神》开新一代诗风,成为中国新诗历史上的里程碑。
作品:诗集《女神》,剧本《屈原》《虎符》,小说《漂流三部曲》,学术著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等。 2.坚定的民主战士——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
字友三,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
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曾
从事《晨报》副刊《诗镌》的编辑和清华大学中文系
教授等工作。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
暗杀。 成就:在诗歌创作上,闻一多提出并努力践行“三美”主张:诗的实力不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
作品:诗集《死水》《红烛》,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 3.中国新诗史上的一座高峰——昌耀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
湖南桃源人,诗人。1950年4月参加中
国人民解放军,赴朝鲜抗美援朝。期
间,推出处女作《人桥》。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
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
1958年被划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1979年
平反。 成就: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作品:《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意绪》《哈拉库图》等。 4.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
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1813年出版
第一部长诗《麦布女王》,批判专横的封建统治,宣扬
了他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遭到统治阶级迫害。1818年雪莱被迫永远离开英国,定居意大利,但仍密切关注祖国的政治形势。1822年7月8日渡海时不幸溺死。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成就:雪莱写了很多优秀的抒情诗,体现了作者的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他的作品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作品:《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麦布女王》《西风颂》等。【经典觅珠】
1.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最容易消逝……谁能保持得永远的青春的,便是伟大的人。 ——郭沫若
2.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 ——闻一多 3.人生困窘/如同在一条/不知首尾的长廊行进/四周都见血迹/仁者之叹不独于/这血的真实/尤在不可畏避的血的义务。 ——昌耀
4.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雪莱 二、背景回眸扫码听朗诵
1.展现五四爱国运动激情的力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本诗写于1919年9、10月间。当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影响,毅然从日本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际的大海,那惊天的巨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心灵。他心中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奔突激荡的画面。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赞歌。
2.爱国篇章——《红烛》
1923年9月,留学美国归来的诗人闻一多在回顾自
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
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诗集
连序诗共62首,分《李白》《雨夜》《青春》《孤雁》
《红豆》5篇,大多为诗人留学美国时所作;以对祖国的热切思念和赞美,对美国侵略势力的揭露为主要内容。作者崇尚“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部分诗作表现出唯美主义的倾向,带有一种虚幻的色彩。
3.“憧憬未来”的诗篇——《致云雀》
《致云雀》是预言色彩浓厚,宣告黎明在望的诗
篇。云雀是一种黄褐色的小鸟,它在地面筑巢,清晨飞
到天空,习惯在云间嬉戏,鸣声婉转柔媚,声扬霄汉,入
夜又回到巢内。雪莱不仅热爱大自然,而且有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他的诗几乎都与大自然的景物息息相关,难以分割。《致云雀》一诗借对小鸟的赞美,倾诉了自己对人类美好前途的向往和憧憬。
【拓展链接】
一、大家采风
2+5=?
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
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
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
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 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 000?” 二、知识拓展
峨日朵雪峰
冠名以“峨日朵”的应该是现
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
镇,而“峨日朵”则应该是当地老
百姓“峨堡”的发语词。那么,“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了。想来,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它们只是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这个远景极富价值。
【初读任务】
1.诗的节奏和韵律是诗人心灵的音乐。请诵读本课的诗歌,体会不同的节奏、韵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2.意象,顾名思义就是寓“意”之“象”,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请思考下列问题。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我”是怎样的形象?【明确】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号角。他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情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各个方向的洪涛,这洪涛既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含着巨大的创造力,是“五四时期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弱国愚民”现状的时代精神的象征。(2)《红烛》与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都写了蜡烛,它们的含义一样吗?为什么?参考提示:不一样。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
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
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
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
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而闻一
多歌颂红烛,歌颂奉献的精神,歌颂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3)在《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何作用?参考提示: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太阳、山峰、深渊、岩壁、峨日朵之雪和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通过意象之间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语言建构】
一、音形识记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蜡炬(jù) 脂膏(hāo) 躯体(qū) 耕耘(yún)
B.铆钉(mǎo) 怒涌(nǔ) 撑开(chēnɡ) 彷徨(pánɡ)
C.律吕(lǚ) 慰藉(jiè) 罅隙(xià) 嚣鸣(xiāo)
D.情景(jìnɡ) 晨曦(xī) 荫蔽(yīn) 明澈(chè)﹒﹒﹒﹒﹒﹒﹒﹒﹒﹒﹒﹒﹒﹒﹒﹒【解析】选C。A项,“膏”应读ɡ o;B项,“怒”应读
nù;D项,“景”应读jǐnɡ。ā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
赐于的/快慰。(《峨日朵雪峰之侧》)
B.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
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C.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锲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
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峨日朵雪峰之侧》)
D.淡淡的紫色黄昏/在你航程周围消溶。/像昼空里的
星星。(《致云雀》)
【解析】选B。A项,赐于—赐予;C项,锲入—揳入;D项,消溶—消融。二、词语应用(选词填空或判断正误)
1.其实睡觉是一种解脱,是上天_____人短暂失忆的时
间,睡着了就会不悲不气,不会烦恼不会孤单。(给
予·赋予·赐予)赐予2.她那种忸怩作态的样子,将女孩儿家娇羞柔弱的情状
酣畅淋漓地表露了出来。(
)×。辨析: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此处指娇羞柔弱的情状得到充分体现,应用“淋漓尽致”。3.程建胜的“为官经”:“干部干事要为百姓解忧,
瞻前顾后不是干部应有的作风!”(
)
4.摄影者捕捉到日落片刻那云蒸霞蔚的美景,比匆匆
而过的游客,收获总是大一些的,这就是摄影的乐趣。
( )√。此处指顾虑太多,犹豫不决。使用正确。√。此处指景物灿烂绚丽。符合语境。【审美鉴赏】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鉴赏点:赏析诗歌的想象艺术
1.郭沫若《女神》中丰富奇特的想象堪称当时诗坛一绝。请简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想象的运用。【明确】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笼
罩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呼唤的巨人。诗中紧扣“立
在地球边上”这一立足点,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
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怒涌的白
云和太平洋的万顷波涛组结起来显示出自然的宏伟、
壮观和伟力。接下来,诗人从具体的景象一下子想开去,想到地球、日月星辰,想到千秋万代的无穷未来,想到大宇宙的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抒发的是诗人对创造力、对改天换地时代精神的赞美。
《红 烛》
鉴赏点一:赏析诗歌的意象和思想情感
2.这首诗,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处是什么?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1)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处是:表面上二者有相同的颜色——“红烛”与诗人的赤子之心均为红色,实际上都具有奉献精神——红烛燃烧自己,照亮黑暗的世界,拥有赤子之心的诗人希望自己能为了祖国不惜牺牲、无私奉献。 (2)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其深刻含义在于: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可以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以红烛的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热情,从侧面抒发了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凸现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3.“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谈谈你对这几句诗的理解。
【明确】表现了诗人的历史使命感:他要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世人,让他们觉醒,使他们感愤,去捣毁人间炼狱,求得自身解放。鉴赏点二: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4.蜡烛有红有白,诗人缘何以“红烛”为题?它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用“红烛”来象征自己对祖国的一颗赤诚的心。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峨日朵雪峰之侧》
鉴赏点一:赏析诗歌的语言
5.“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明确】“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这
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
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
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
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这个判断句还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
鉴赏点二:赏析诗歌的意境
6.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这一特写镜头有何用意?【明确】在这样的高度上,只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与“我”为伴;在这样的高度上,即便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与前一诗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致 云 雀》
鉴赏点一:分析诗歌的形象
7.阅读全诗,完成下表。【明确】地面理想的世界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来说是不存在的鉴赏点二: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8.诗篇运用一连串美丽工巧、精心选择的比喻来描绘云雀,使读者与诗人一样获得感性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比喻的作用。【明确】诗歌第二节“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把自由飞翔的云雀比作轻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 第八节,直接把云雀比作诗人,说云雀“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他以“即兴”再次强调好的艺术品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又以“思想的明辉”突出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思维锤炼】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在句式运用上有何特点?【明确】这首诗很少用陈述句,大多用感叹句。陈述句也是像“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样笔力千钧的句子。感叹句则多有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全诗诗行尽管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又不押韵,然而却乱中有法,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这表明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是与崇高美的特征相适应的。2.有人说《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应景即兴诗”,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明确】同意。本诗从北冰洋的情景、太平洋的伟力
抒写开去,唱出了不断毁坏和创造的力的赞歌。一方面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
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
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
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
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经过诗人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便浸染着、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这种在特定环境中强烈、丰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 3.阅读《红烛》全诗,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想想诗人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不管个人能否看到胜利的到来,都要为理想进行脚踏实地的奋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4.雪莱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溢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请结合《致云雀》一诗说一说他的这一观点是如何实现的。【点拨】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
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等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诗歌节奏短促、轻快、流畅、激昂,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极具艺术感染力。 【综合素养实践】
1.结合写作背景,谈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参考答案: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运动”所产生的
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
代脉搏的年轻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
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
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
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
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铸建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诗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现了奋发自信的乐观主义情绪,洋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飞扬凌厉的朝气。
2.《红烛》充分体现并发展了闻一多所倡导的“三美”格律诗论特点。请你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节诗歌。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符合“三美”格律诗论,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导引】题干要求使用比喻修辞,与大自然相关,符合“三美”理论。第一句与后三句是总分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几个本体之间互相关联,“海”里包含“浪花、涛声、鱼虾、海鸥”等事物;几个喻体之间也互相关联,“字典”里包含“部首、音序、文字”等元素。四句中,第一句是总,用比喻手法;后三句是分,依然用比喻修辞手法。参考示例:山林是大自然之家 山是围墙 溪流是自来水 鸟鸣、虫唱是孩子的欢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