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五 《一元二次不等式与平面区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数学必修五 《一元二次不等式与平面区域》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15 20:2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例名称:《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授课教师: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情态与价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2 .教学重、难点
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二、教法、学法设计
1 .教法设计
利用“猜想、验证、证明、应用”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2 .学法设计
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感知数学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数学模型课本的“银行信贷资金分配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经历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的过程。在获得探究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形成共识:
建立二元一次不等式模型 把实际问题 转换 数学问题:
设用于企业贷款的资金为x元,用于个人贷款的资金为y元。(把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资金总数为25 000 000元) (1)
(预计企业贷款创收12%,个人贷款创收10%,共创收30 000元以上) 即 (2)
(用于企业和个人贷款的资金数额都不能是负值) (3)
将(1)(2)(3)合在一起,得到分配资金应满足的条件:
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
(1)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二元一次不等式。
(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有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和y的取值构成有序实数对(x,y),所有这样的有序实数对(x,y)构成的集合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4)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之间的关系: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有序实数对,而点的坐标也是有序实数对,因此,有序实数对就可以看成是平面内点的坐标,进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就可以看成是直角坐标系内的点构成的集合。
2 .探究数学: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几何意义
(1)回忆、思考
回忆:初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所表示的图形——数轴上的区间
思考:在直角坐标系内,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什么图形?
(2)探究
从特殊到一般:
先研究具体的二元一次不等式x-y<6的解集所表示的图形。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x-y=6表示一条直线。平面内所有的点被直线分成三类:
第一类:在直线x-y=6上的点;
第二类:在直线x-y=6左上方的区域内的点;
第三类:在直线x-y=6右下方的区域内的点。
设点是直线x-y=6上的点,选取点,使它的坐标满足不等式x-y<6,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93页的表格,
横坐标x
-3
-2
-1
0
1
2
3
点P的纵坐标
点A的纵坐标
并思考:
当点A与点P有相同的横坐标时,它们的纵坐标有什么关系?
根据此说说,直线x-y=6左上方的坐标与不等式x-y<6有什么关系?
直线x-y=6右下方点的坐标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二元一次不等式x-y<6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x-y=6的左上方;反过来,直线x-y=6左上方的点的坐标都满足不等式x-y<6。
因此,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等式x-y<6表示直线x-y=6左上方的平面区域;如图。
类似的:二元一次不等式x-y>6表示直线x-y=6右下方的区域;如图。
直线叫做这两个区域的边界
由特殊例子推广到一般情况。
3 .建构数学
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哪个平面区域的判断方法:由于对在直线Ax+By+C=0同一侧的所有点(),把它的坐标()代入Ax+By+C,所得到实数的符号都相同,所以只需在此直线的某一侧取一特殊点(x0,y0),从Ax0+By0+C的正负即可判断Ax+By+C>0表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特殊地,当C≠0时,常把原点作为此特殊点)
4 .应用数学
例1 画出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解:先画直线(画成虚线).
取原点(0,0),代入+4y-4,∵0+4×0-4=-4<0,
∴原点在表示的平面区域内,不等式表示的区域如图:
归纳:画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常采用“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的方法。特殊地,当时,常把原点作为此特殊点。
变式1、画出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变式2、画出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给时间学生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到学生当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2 用平面区域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分析: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点集的交集,因而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解:不等式表示直线右下方的区域,表示直线右上方的区域,取两区域重叠的部分,如图的阴影部分就表示原不等式组的解集。
归纳: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点集的交集,因而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变式1、画出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变式2、由直线,和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包括边界)用不等式可表示为 。
(给时间学生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到学生当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小结
(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2).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哪个平面区域的判断方法.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6 .课后练习与作业
1、课本练习1、2、3
2、课外辅导资料例题2、3
7 .备课反思:
本节课意在通过课前的引例让学生感受数学,再由实际的问题里面抽象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如何画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和做小结,及时地对发现的数学规律进行应用,以巩固对知识的理解。
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参与的程度不高,一开始在探究的时候许多学生内能很主动的回答问题,没有较好思考问题(可能是比较害羞),探索的过程中讨论进行的不彻底,应该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的,在这点上讨论彻底点我想教学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