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15 11:3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 月 之 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
4、能做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难点:体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太阳落山后,月亮就是天空中最明亮的天体了,美丽的月球总是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2、谈话: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对月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飞向月球,去真正了解月球。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人类的理想不能实现,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来表达对月球的向往。你知道那些故事呢?
3、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
二、了解月球的概况
1、谈话:其实月球真的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吗?有高高的广寒宫、美丽的嫦娥、伐桂的吴刚、捣药的玉兔吗?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月球的哪些知识?
2、学生回答
3、谈话: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俐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了解到了月球的一些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月球有了新的认识。
4、、播放录象。(月球的概况)
5、、教师讲述月球的一些情况。
6、、谈话:为了能更加详尽的了解月球的情况,1969年7月16日,美国的三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飞船奔向月球,并于3天后登月。
7、播放录象
8、谈话:人类登上月球后,对月球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9、谈话:美国人已经登上了月球,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我们中国人到现在还没有登上月球,登上月球是中国人的梦想,虽然已经有了计划,你们想不想登上月球?如果想讨论一下,要登上月球我们必须做那些准备?
10、谈话:看来你们的准备都非常的充分,希望你们真的能登上月球。
三、做模拟月球环形山
1、谈话:月球上最突出的特点是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有的直径有数百千米,有的深几百米?那么,你们猜一猜,这些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呢?
2、学生观察环形山的图片,做出假设,小组讨论并进行交流。
3、谈话:假设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形成的,那我们怎样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呢?
4、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5、汇报实验方案出示“(1)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大小相同的石子。(2)从相同高度往沙盘里丢大小不同的石子。”两张表格,教师引导提出改进的意见。
6、出示友情提醒:①不同的高度距离一定要明显,相同的高度请组长指定一个高度;②做完第一次实验后,一定要将沙盘中的坑弄平后才做第二个实验。
7、学生做环形山模拟实验,进行探究。
8、汇报实验结果,讨论:
A、第一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B、第二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9、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思考的真缜密,科学家就具备这样的气质。
10、谈话:那如果老师想要观察月球上的环行山,你觉得怎样观察?下面老师请组长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一下沙盘中的坑,观察坑影子的变化?小组讨论一下,在什么日子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效果最好?
11、师小结:由于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什么影子,所以观察环形山的日子应该选在农历的初七、初八和22、23左右。
四、总结全课
1、谈话:通过学习,你们了解了关于月球的许多知识。
2、学生回答。
3、讲述:这节课,我们简单的了解了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行山的形成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踏上月球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这是巨大的一步。今天上了这堂课,我想对大家说:人类登上月球仅仅是人类探索的一小步,在未来的岁月里,人类将探寻关于月球的更多秘密,甚至有一天移居到月球上,要走的路还很长,而要实现这个梦想,责任就在我们同学们的肩上。
3、布置作业:听说月球旅游公司正在组织一次月球旅游。下面老师就请你们来当一次导游。根据我们这堂课的学习,加上你的了解,如果去月球旅行你准备向
你向游客介绍些什么?写一篇关于月球旅游的导游解说词,准备参加全班的“导游解说”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