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文档属性

名称 7.2.2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9-15 13:5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教学体系——教学设计
学 科
生物
年 级

授课教师
时 间
3.12
课 题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计划
学时
1
重难点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课 标
要 求
知识与技能: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课 时
目 标
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教 法
启发、引导、多媒体演示
学 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讨论
教学内容
及过程
设 计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与意图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染色体、DNA和基因
染色体经生殖细胞的传递
基因经生殖细胞的传递
看一副照片(一个三口之家的照片),这个小男孩是这对夫妇所生的吗?
那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
我们知道,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那这位妈妈是把她自己的眼睛、脸型这样的具体性状传给孩子了吗?
传下去的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板书)
围绕这样一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
提出探究的问题:
时间所限,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基因在哪里?2、基因通过什么传递?3、基因是怎样传的?4、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
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以人为例,我们先找一下父母与孩子联系的桥梁。
放受精过程的录像
亲子代间的桥梁是什么?
基因和染色体都在细胞核里,那基因和染色体什么关系?看书第29页,染色体是由什么构成的?
你在这张图上找到基因了吗?
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看谁能从录像中找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板书)
请你用图解、表解或漫画的形式表示出来。
哦,原来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太小了,在光学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研究起来不方便,而染色体是可以看到的,这样的话,我们研究的“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是不是可以转化为研究“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的问题啊?
把抽象的微观的问题具体化
观看多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的表格,找出特点。
什么样的染色体称为一对?
出示人的染色体图片,让学生了解人的染色体数
既然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那么基因是怎样的?
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一定一样,不一样就会出现性状差异。
出示正常人的和多或少一条染色体的患者的染色体图片,让学生明白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必须保持稳定。
那它是怎样保持染色体稳定的呢?
给学生介绍科学史
(出示果蝇)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少,且生活周期短,所以是做遗传实验的好材料。今天我们研究一下果蝇的染色体传递的问题。出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找学生数一数染色体有多少个多少对,谁跟谁一对?成对的两个染色体有什么特点?
果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是怎样保证染色体稳定的呢?开动脑筋,自己设计,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给予评价,有错的纠正。
我们搞清楚了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谁能说说基因是怎样传递的?
子代拥有了父母传下来的基因,是不是就长出了和父母相似的性状了?(出示基因传递的课件),加以总结巩固。
这节课的问题是不是都解决了?你又有哪些新问题了吗?包括刚上课时同学们提的那几个问题带到课下去思考。
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延伸的过程,它并
教学反思
1、《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我利用上节课的复习巩固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例如: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父母遗传给后代的是性状还是基因?有的学生认为,父母遗传给的是性状,有的认为父母遗传给的是基因,看法不一,观点也不统一。我让学生带着这一疑惑去看书,让他们通过看书来解决疑惑,找出疑惑的真正答案是什么?在通过组内的讨论交流,使他们的观点得到统一,去伪存真,有了很强的探究意识,课堂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效果较好。本节课的难点在学生的阅读、讨论和探究过程中得到了突破。
2、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大部分学生在纸上画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图解,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都想上黑板去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值得思考的地方:上课的过程中,还是有点急于求成,把学生拽着向前走。不知不觉中,有点将自己设计好的环节硬入学生身上套的味道,因此在某些问题处理上,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分析时间,急于将问题直接给出,这也是不符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今后还得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