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
《成长的脚印》是是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
如何得出不规则图形面积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课时教材安排了估测、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探索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是呈现了淘气出生时与2岁时两个不同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第三个部分是让学生运用自己探究出的方法,估计自己的脚印。
本节课教科书充分利用在方格中拼凑、都按半格、四舍五入、看成某个近似图形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探索过程及在方格纸上计算图形面积的过程,它们都将成为解决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基础。
经常进行数学探索课的教学,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多样,对于最基本的数格子的方法都能掌握,在教学中,重点放在方法的合理性和看成某个近似图形的方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回答出为什么,再总结出方法。
【教学目标】
1、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5、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难点】
? 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学具教具准备】
学生画好自己的脚印、教师制好课件,和印好1、2号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学习新知
1、本节课随机挑人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学过那些图形?
2、教师出示淘气出生时的脚印,问:你能看出与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观察得出:它是不规则图形。
3、你有没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约是多少?
学生易答出:数格。
老师追问:以前我们数过是怎么数的?
学生回忆答出:先数整格的,再数半格的。
老师质疑:图上不足整格的不是半格,不是大于半格的就是小于半格的,你能用以前的办法解决吗?
4、不足整格的怎么处理?组长拿出被放大的图形组织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掌握各组讨论的情况,准备点学生汇报本组讨论的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三种
(1)分割拼凑的方法(因为刚学了组合图形的求法)。
(2)四舍五入法(学生预习是从书中会学到这种,可能会想明白这就是取近似数的四舍五入)。
(3)都按半格算(因为学生在学习第四章中数过半格的,现在有的多于半格,有的小于半格,又是面积约,有学生会想到都看作半格来算)。
5、学生汇报,教师归纳出上述三种方法。
二、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1、学生拿出:1号学习单
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温馨提示:①.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做。
②.把过程写在学习单上。
③.时间3分钟。
2、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巡回指导拍照上传到互动课堂。
3、互动课堂中展示学生的作业。
三、一题多解,思维创新
1、出示一张没有方格的淘气出生时的脚印,问你有办法求出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2、学生预习时可能注意到下面教材上的图形,或者教师问脚印像一个什么基本图形?
3、教师出示教材上把脚印看成梯形的图形,让学生说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会不认可教材上的方法,因为不是脚印的部分画进去的太多。
4、教师出示下列两种方案,由学生解释为什么合理。
5、师生一起总结出不归则图形的另一种方法:近似的看成某个基本图形,利用面积公式计算。
6、学生拿出:2号学习单
淘气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温馨提示: ①.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做。
②.把过程写在学习单上。
③.时间3分钟。
2、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巡回指导拍照上传到互动课堂。
3、互动课堂中展示学生的作业。
四、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1、学生拿出:3号学习单
自己的脚印,估测自己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温馨提示:①.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做。
②.把过程写在学习单上。
③.时间3分钟。
2、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五、回归生活,拓展视野
1、教师出示几张测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2、由学生解释,如何测量。
五、课堂小结,知识再现
1、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2、学生回答:
①.很高兴今天知道了自己脚印的面积。
②.测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方法有两种:方法1:数格;方法2:近似看成某个基本图形。
3、教师引导学生看0岁到2岁再到11岁脚印面积增长的情况,得出脚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成长的脚印。
六、课堂作业:
书P91
第1题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