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愚蠢( ) 称( )职
bì( )下 滑稽( )
赏赐( ) yùpìn( )( )
爵( )士 钦( )差
xūn( )章 妥( )当
裙( )子 kuǎn( )待
呈( )报 随声附和( )
骇( )人听闻 炫( )耀
2.文学常识填空。
(1)《皇帝的新装》一文的体裁是,作者是,他是(国家)著名的童话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常通过丰富的、和
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3.根据释义,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1)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坏事)。( )
(2)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 )
(3)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
(4)(言语、动作等)引人发笑。这里是荒唐的意思。( )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一)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以谁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如何展开的?速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 )——( )——看新装——( )——( )
(二)问题探究
1.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找出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起什么作用。
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老大臣、“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甚至皇帝本人都不敢说真话,老百姓一开始也不敢说真话。想一想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为什么小孩子说出真话后,老百姓就马上传播开来?
4.当人们都说皇帝没有穿衣服时,皇帝是怎样的神情?这说明了什么?
5.你读了这篇童话故事,受到哪些启发教育?
三、自学检测(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那里。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头一天夜晚,两个骗子整夜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烛。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衣完成。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来了。两个骗子各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皇帝亲自来看织布,那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要抢先介绍?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
3.皇帝穿新装时,明明没有穿东西,却还要在镜子前面转转身子,扭扭腰,这是为什么?
4.游行中,“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一句揭露了内臣们的本质。
5.当皇帝觉得老百姓的话“似乎是真的”时,他为什么还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请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
四、巩固练习(课外链接,直击中考)
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
我家住在北达科他州莫特市的一个草原小镇上,爸爸在那里开了个小商店,我们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五金家具店”,我们七个孩子从小就在店里帮忙。开始,我们只是做些诸如打扫卫生、把货物摆到货架上以及包裹材料之类的零活,后来我们就开始接待顾客了。在我们工作和观察别人工作的时候,我们逐渐了解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
在此期间,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让我永远铭记在心。那是在圣诞节前不久,当时我上八年级,只在晚上帮爸爸干活,替爸爸管理玩具部。一天晚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走进商店。他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头发直直地立在前额上。他的鞋子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非常穷,穷得根本买不起任何东西。他在玩具部左看右看,不时拿起一两件玩具,然后又仔细地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爸爸下了楼,走到小男孩身边,他微笑着,脸颊上深陷出两个漂亮的酒窝,他问小男孩想买什么。小男孩说他想为他的兄弟买一件圣诞礼物。爸爸对待他的态度就像接待成年人一样,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爸爸告诉他尽管随便看,随便挑,小男孩确实这样做了。
大约20分钟后,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架玩具飞机,走到我爸爸面前说:“先生,这个多少钱?”
“你有多少钱?”爸爸问。
小男孩握着的拳头松开了。他的手掌因为紧握着钱而留下一道又湿又脏的折痕。手掌展开后,我看到里面有两枚一角的硬币、一枚五分镍币和两便士,合计27美分。而他选中的玩具飞机价值3.98美元。
“你的钱正好够。”爸爸说着,接过他手中的钱。爸爸的回答至今仍在我耳畔回响。在我为小男孩包裹礼物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当小男孩走出商店的时候,我没有再去注意他身上那件又脏又旧的衣服和他的乱蓬蓬的头发,以及那只断了的鞋带。我只看到一个怀抱珍宝的容光焕发的男孩。
1.文中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二段对小男孩的外貌进行了出色的描写,试找出其中一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中的父亲明知小男孩的钱不够买玩具飞机,但为什么说“你的钱正好够”?
4.认真阅读全文,说说在“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中,“我”懂得了什么。
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个人物?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自学检测
1.两个大臣这样做是为了表示自己看见了布料。他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2.心理 3.意在表明他在端详那新装是否合身,以向旁人证明他确实看到并穿上了新装。4.虚伪 5.为了掩饰他内心的恐慌。后问略。
巩固练习
1.圣诞节前(“我”上八年级的时候) 父亲接待一个小男孩来店里买玩具飞机。2.句子略。作用:说明小男孩非常穷,为下文故事情节发展作铺垫。3.同情小男孩的处境,想帮助他完成心愿(或:为了保护一颗幼小而又自尊的心)。4.“我”懂得了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还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5.能结合文中内容,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