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第1章 第2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单元 第1章 第2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9-15 14:0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2.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尝试利用观察的方法研究动物。
2.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螅、滴管、清水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想不想长生不老?世界上哪里有长生不老的生物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关于“灯塔水母”的资料。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腔肠动物
1.出示多种腔肠动物的图片,了解腔肠动物的生活环境。
2.指导学生观察水螅的体形、触手、捕食活动等。完成填空。
3.出示腔肠动物的纵切面图,观察水螅的消化腔、体壁构成等。
4.归纳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5.阅读教材有关内容,说出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扁形动物
1.出示涡虫的生活图片,使学生了解涡虫的生活习性。
2.出示涡虫的形态结构示意图,指导学生观察涡虫的体形、体色、消化器官、区分其前后端和背腹面。
3.指导学生将涡虫与水螅的消化器官、体形等进行对比,说明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等。
4.出示其他扁形动物图片等资料,使学生了解扁形动物的生活习性。
5.出示华枝睾吸虫的结构图,帮助学生建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6.出示血吸虫感染人的过程示意图,使学生了解预防血吸虫的方法。
7.归纳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课堂小结
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小结。
四、课后提升
1.海葵、海蜇摄取食物进入消化腔后( B )
A.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
B.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C.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由体壁排出
D.不产生食物残渣
2.阅读下段文字:
血吸虫靠身体的口吸盘和腹吸盘吸附于人体肠系统膜静脉血管和肝脏的血管内,能使人出现贫血等症状,甚至引起死亡。血吸虫病严重威胁我国南方人民的身体健康。
新中国带领人民展开了消灭血吸虫的群众卫生运动,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血吸虫的数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血吸虫的传播途径是这样的:虫卵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后在水中孵化为幼虫。水中有一种软体动物钉螺,血吸虫幼虫钻入钉螺体内,进一步发育。当人在水田干活时,血吸虫接触到人的皮肤,就从皮肤侵入,随血液循环到达小肠和肝脏的血管,发育为成虫。
请回答:
(1)血吸虫的成虫生活在__人__体内。
(2)血吸虫属于__扁形__动物,在营养方式上属于__寄生__。寄主有__人__和__钉螺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