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地球丨鄂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地球丨鄂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15 12:1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知道地球的形状。
3.基本了解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及其面积的大小。
科学能力目标:
1.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航船进港的现象”。
2.通过观察,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
3.会查找、收集、分析处理关于地球的资料及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对地球的形状有深刻的体会。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用于探索的精神。
学情分析:
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现在早已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了。经过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到了六年级后,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他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图书等多种途径对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地球大小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需要进一步认识,这也是我们在这节课需要特别用心的地方。有关地球概况的相关资料,学生课前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教学中需巧妙地引导学生去讨论、交流、动手设计模拟航行的实验,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就可以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难点:能用帆船做进、出港的模拟实验,论证地球的形状。
教学准备:
1.查找关于地球形状和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等相关资料。
2.地球仪、小纸船、多媒体课件等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观看动画,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根据小鲁比的描述,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吗?
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前人的脚步,走进认识“地球”的科学史。
(板书课题:地球。)
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
谈话: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关于人类探索地球的历史资料,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了解来阅读屏幕上的这段资料,在阅读的过程中一边思考:古代的人们,在探索地球的历程中形成了哪些主要的观点?
(课件呈现人类探索地球历程的资料。)
2.学生分组交流。
3.全班交流。重点放在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历程上,共同梳理出:
(1)古代人类的“居住地中心说”。
(2)我国古人的“天圆地方说”。
(3)张衡的“浑天说”。
(4)古希腊人的“地球说”。
4.学生交流分享课前收集有关人类认识地球的不同猜想。
5.提问:纵观这些说法,哪种说法更科学一些?它是什么观点呢?“地球说”这种观点,是古希腊人通过什么现象提出的?
5.师生讨论,演示模拟实验。
(1)课件播放帆船进出港的视频,重温古希腊人在海边所看到的情形。
让学生注意观察帆船进港、出港时,船身和桅杆的变化。
思考:为什么帆船进出港时,船身和桅杆不是同时出现和隐没?这说明了什么?想不想亲自动手设计一个模拟航行的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师生讨论交流。
(3)利用地球仪和小纸船,模拟帆船进出港,观察现象,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4)观察帆船进、出港(重点观察船身和桅杆),比较船在球体上和在平面上航行会出现什么不同现象?这个发现说明了什么?
(实验要求:
?1、观察:让小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观察小船进出港时“船身”和“桅杆”出现的先后顺序有什么不同?
?2、比较:再把小船放在桌面上模拟航行,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3、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温馨提示: 实验时“观察者”眼睛要平视,“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两个角色每个人都要扮演一次。并及时做好记录。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实验要求和提示。)
(师生实验。?
(5)学生汇报交流,师生互评,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无论是模拟实验还是对比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对古代人通过船只航海的现象产生直接体验。创设情境,重在情感体验,同时习得相关的知识技能。
谈话:同学们今天通过模拟航行,再现帆船进出港的情形,推断出地球是球形的,非常的了不起!然而古希腊人根据海岸观船的现象首次提出地球是球形的观点,在当时人们认为它只是一个猜想,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在当时那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为了寻找证据,有一位航海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你知道是谁吗?他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7.学生观看视频,教师讲解补充,共同感知人类对地球进行的艰险探索。
欣赏视频: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及意义,直观感知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过程。
观察图片、计算数据,构建对地球形状和构成的认知。
1.谈话: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人类能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全貌,(不规则球体)地球真的是一个以“地”为主的球吗?地球主要是由什么构成的?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各占多少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表格来算一算:陆地和海洋的面积以及它们各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几,小组可以合作完成,可以使用计算器。
2.学生根据图片及表格计算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以及它们各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几,并描述地球是一个怎样的球体。感知陆地和海洋、地球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得出结论。
(地球是一个以海洋为主的球体。)
视频欣赏:遥望地球之美,激发对美丽地球的热爱之情。
师:以海洋为主的地球非常漂亮,从不同空间我们可以看到地球的另一番景象,一起来欣赏!
师生交流,畅谈对地球的认识。
作业布置
根据已有的认识,画一幅“太空中的地球”图,并在旁边写上关于地球的解说词。
六. 板书设计
地球
居住中心说
天圆地方说
浑天说 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说
.....
太空拍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