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未知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68-6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填出十以内加法算式中未知数,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及逆向思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填未知加数的过程,感悟填未知加数的逆向思维方法,同时在解决填未知加数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法。积累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实物图抽象填未知加数算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热爱数学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理解填未知加数的算理,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填出10 以内的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用身边的事例,数字卡片任意抽出两张,你能猜出它们是几吗?怎么猜的?有什么依据?
2、看来,刚才大家都是蒙的,现在老师再告诉你一个条件,这两张卡片合起来是9,猜猜它们可能是几和几?(1和8、2和7、3和6、4和5)
3、刚才我们想出这几种可能,如果我告诉大家,其中一张是7,你能知道另一张是几吗?你是怎样想的?
4、再猜如果这两张卡片合起来是8,其中一张6,另一张是几?如果其中一张是2,合起来是10,另一张是几?
你们还想猜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
问:你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怎样用算式表示出来?(板书:8+( )=10)
2、读算式,指出()就是表示不知道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怎样才能把()里的数填上。(板书课题,填未知加数)
3、谁能说说()里填几?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同桌交流。
4、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 )里可填2。
5、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 )里应填2?
板书:
(1)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2)8和2合成10,所以8+(2)=10。
(3)10-8=2,( )里填2。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内容用语言叙述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经验,逐步养成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为了突破难点,教学时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积累感性认识,再经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也积累了动手操作的活动经验。学生不仅知道了(??? )应填几,还明白了求未知加数的几种方法。让学生互相评价,不再向老师汇报,减轻了学生的思想负担,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
1、独立完成第1-2题,指名说想法。
2、“想想做做”第3题——信鸽送信。
讲述:信鸽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愿不愿意?请用铅笔引路,把信和邮局用线连起来。
在书上完成,小组学生互相检查。
老师评价: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信鸽,它们把这件好事告诉了小白兔,你们瞧,小白兔为了奖励大家,正背着篓子给大家拔萝卜呢!
3、出示“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分两组进行拔萝卜比赛,初步体会( )+( )=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鼓励拔得慢的小组不要灰心,以后继续努力,不要互相责怪。
4、“找朋友”。
(方法:4个学生持得数卡片,4个学生持算式卡片,边唱边找,手拉手成好朋友)
5、“想想做做”第6题
问:你是怎么比的?把想法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把8+(?? )=10的思维过程迁移到6+(?? )=10中,让学生独立求出( )里应填4这个未知数,巩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把练习题设计成活动形式来呈现,安排了学生喜欢的“信鸽送信”、“小兔拔萝卜”和“找朋友”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并让学生领悟□+□=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从而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总结,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一件事自始至终有个交待的责任心,也让学生体验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不知不觉地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