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张PPT)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1
陈胜、吴广起义
秦的暴政
项羽、刘邦起义
楚汉之争
诛暴秦
秦末农民大起义
3
2
学习目标① 了解和掌握秦暴政的主要表现。
学习目标② 了解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学习目标③ 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1、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3、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4、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学习目标
秦国顺应民心统一天下,结束了几百年的战争,但秦的统治并不长久......
请在3分钟内阅读第一框题“秦的暴政”,找出5个秦暴政的史实,并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自学研讨(一)
秦的暴政
材料一 ...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交国家。
——课本P50
养家糊口
1、赋税沉重
40万北筑长城
50万南戍五岭
70多万修骊山陵,建阿房宫
修驰道等其他徭役
秦的暴政
材料二 当时人口约2000万人,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
——课本P50
2、徭役、兵役繁重
阿房,阿房,亡始皇……
秦长城
秦始皇陵
庞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
材料三 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之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墨,判为刑徒。
——课本P51材料研读
秦刑法规定:一人犯死罪,亲族都要处死,叫“族诛”;一家犯法,邻里都要受牵连,叫“连坐”。刑法中仅死刑就有腰斩、活埋、车裂等十多种。
3、刑罚残酷
材料四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
——课本P51 相关史事
秦的暴政
4、焚书坑儒
秦的暴政
材料五 在埋葬秦始皇时下令将大量宫女殉葬,把修骊山墓地里的工匠全部闷死在墓中,诛杀兄弟、姊妹任意屠杀文武大臣,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课本P51
5、秦二世更加残暴
徭役
兵役
繁重
赋税
沉重
刑罚
残酷
秦二世
更加
残暴
焚书
坑儒
秦的暴政
1、表现
我家有三子
老大修长城
多年未相逢
老二戍边关
至今未归还
老三忙耕田
租税沉甸甸
三餐不得饱
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
惟恐遭劫难。
秦朝老农
唉
秦的暴政
徭役
兵役
繁重
赋税
沉重
刑罚
残酷
秦二世
更加
残暴
2、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焚书
坑儒
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
1、表现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3、爆发时间:
4、地点:
5、领导人:
6、口号:
7、经过:
8、结果:
9、意义:
自学研讨(二)
请在3分钟内阅读第二框题“陈胜、吴广起义”第1、2段的内容,完成学案中的表格。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3、爆发时间:
4、地点: 5、领导人:
6、口号:
陈胜、吴广
大泽乡
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陈胜、吴广起义
秦的暴政
公元前209年夏
(大泽乡起义)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
大泽乡起义→
占领陈县,陈胜称王→
进逼咸阳→
秦军反扑,陈胜、吴广被害。
发展壮大→
渔阳
大泽乡
陈胜吴广起义示意图
陈
(张楚)
大泽乡起义→占领陈,建政权→进逼咸阳→秦军反扑→陈胜、吴广被害。
陈胜、吴广起义
7、经过:
8、结果:
9、意义:
失败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大泽乡起义→占领陈,建政权→进逼咸阳→秦军反扑→陈胜、吴广被害。
陈胜、吴广起义
7、经过:
8、结果:
9、意义:
失败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鼓舞了各地人民的反秦斗志。
直接原因:戍守误期会被处死
根本原因:秦朝暴政
如果没有那场雨不就没事了…
各抒己见
你同不同意?
请在2分钟内阅读第二框题“陈胜、吴广起义”第3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自学研讨(三)
1、刘邦、项羽起义的简单过程。
2、秦朝是被谁所灭?
巨鹿
彭城
陈
陈胜吴广牺牲后,项羽和刘邦接过了反抗暴秦的大旗。项羽实力强大,英勇善战。
项羽刘邦起义
3、结果:
2、主要战役:
1、领导人:
项羽、刘邦
项羽刘邦起义
巨鹿之战
项羽刘邦起义
公元前207年
项羽农民军 PK 秦军
项羽胜,大败秦军主力
以少胜多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命令全军:“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
时间
战争双方
结果
特点
成语
3、结果:
刘邦进攻咸阳,秦王投降(公元前207年)。
2、主要战役:
1、领导人:
项羽、刘邦
项羽刘邦起义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15年
大丈夫生当如是也。
彼可取而代之!
刘邦
项羽
VS
为争夺帝位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
请在2分钟内阅读第三框题“楚汉之争”的内容,结合自身知识积累,从出身、民心所向、用人等方面分析项羽最后输给刘邦的原因。
自学研讨(四)
项羽
刘邦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贵族后代,拥有军队40万。
出身布衣,早年任亭长小官,拥有军队不足10万。
0 :1
PK大擂台
出身
项羽
刘邦
1 :1
PK大擂台
刘邦率军到达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项羽进入咸阳,自恃功高,杀死秦王,纵兵烧杀,掠取财宝。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民心所向
项羽
刘邦
PK大擂台
2 :1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刘邦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用人
历史小故事
亡秦后,项羽有心以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刘邦自知不敌,便一面拉拢项伯,请为调解,一面亲赴鸿门表示诚意。项羽是个缺乏战略头脑的人,经不住刘邦几句好话,便改变了灭刘的打算。在宴会上,不管范增怎样暗示,项羽始终下不了擒杀刘邦的决心。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果严重,便又召来项庄,让他借舞剑助兴,刺杀刘邦。刘邦借故逃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垓下(安徽固镇东北)之战: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困在垓下,并让士兵们唱起楚歌,勾起楚军的思乡之情,楚军无心恋战,纷纷溃散。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
1、人物:“西楚霸王”项羽
VS
“汉王”刘邦
3、性质:
刘邦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项羽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2、结果: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反抗秦的暴政
农民阶级
帝位之争
地主阶级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
农民战争
想一想
战争结果
秦朝
灭亡
刘邦
获胜
没想到啊,项羽一开始那么强大,最后居然输给兵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邦!为什么呢?
各抒己见
展示交流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民心
台风“山竹”过后,为人民服务的政府领导班子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强秦因暴政失民心而失天下,刘邦因顺势得民心而得天下。
民心是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从历史的兴替中汲取营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纲领,实行改革开放,抓民生促发展,深得百姓之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的复兴的中国梦!
刘邦和项羽为 ,展开争战,史
称 这场战争, 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概况: 年, 和 在
发动起义,但 了。
秦末农民大起义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揭竿而起
意义:我国历史上
公元前209
陈胜
吴广
大泽乡
刘邦、项羽起义
秦亡: 年,项羽
在 打败秦军主力,刘邦攻占 ,秦灭。
公元前207
巨鹿之战
咸阳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
失败
课堂小结
争夺帝位
刘邦
前期: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后期:项羽、刘邦起义
秦亡(前207年)
秦末农民起义
楚汉之争 (刘邦胜)
秦的暴政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刑法严酷
秦二世更加残暴
焚书坑儒
课堂小结
指
为
沉
舟
约
三
埋
伏
楚
歌
秦朝暴政
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历险记
项羽消灭秦军主力
刘邦收揽民心
楚汉争霸,刘邦平天下
学有所乐
鹿 马
竿 旗
破 釜
法 章
十 面
四 面
讲练结合
1、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是暗指 ( )
A.秦始皇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B.有人要在阿房宫刺杀秦始皇
C.秦始皇刑罚残酷,社会动荡
D.秦始皇将葬在阿房宫
A
2、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对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修筑万里长城 B.修建阿房宫
C.刑罚非常残酷 D.秦朝的暴政
D
讲练结合
3、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根据右面的棋盘,请你判断一下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A.牧野大战
B.晋楚争霸
C.吴越争霸
D.楚汉之争
D
讲练结合
4、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
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D.项羽在四面楚歌中战败自刎而亡
B
讲练结合
5.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与项羽有关的是( )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之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C
讲练结合
6、下列有关项羽的历史故事中,最具“正能量”、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是( )
A.鸿门宴 B.破釜沉舟
C.霸王别姬 D.四面楚歌
B
(消灭秦军主力)
讲练结合
7.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
讲练结合
随堂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各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讲练结合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2)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的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起义?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随堂训练
(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
(2)陈胜、吴广。为了推翻残暴的秦朝。
(3)有联系。正是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吴广才号召大家起义推翻秦朝。
讲练结合
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
2、熟记知识点。
秦朝暴政激民愤,
陈胜吴广揭竿起。
势如破竹建政权,
陈吴败后项刘继。
项羽领兵创奇迹,
巨鹿大败秦主力。
刘邦率兵逼咸阳,
短命秦朝速灭亡。
巧记历史
历史小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相传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孟姜女和范喜良是劳动人民在承受无限度的劳役中塑造出来的两个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了千百万下层百姓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灾难。
第1幕
旁白:公元前209年,大泽乡下起了一场大雨
吴广(从外面走了进来):大人,现在秋雨连绵不绝,我们根本按期赶不到。这样到不到都是死定了!不如放大家走吧,还有一条生路!”
都尉(大怒):“什么!你竟然想要逃跑,你这个反贼,看我不宰了你!”
(两个人拔出剑来打在一起。)
陈胜(一声大喝,飞身跃入):“贤弟,我来帮你!”
(两人很快将都尉杀死)
二、
陈胜(手提着都尉的人头,慷慨激昂地同已经惊吓在当场的众人高声说道):我们现在遇上了大雨,已经延误了日期,按照秦朝律法不能按时到达就要被斩!就算我们能够侥幸不被斩首,可是每批征夫都有十分之七八要死在戍[shù]守的长城上!大丈夫在世,不死就算了,死,就要死得轰轰烈烈!王侯将[jiàng]相宁[nìng]有种乎!”
吴广“你说了算,我们愿意跟着你干了!”
众征夫(热血沸腾,齐声回答)“对!我们愿意跟着你干!”
旁白:于是,众人当下袒露右臂,歃(shà)血为盟,揭竿而起!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拉开了其轰轰烈烈的序幕!
第2幕
二、
讲授新课
刘邦
项羽
进驻咸阳,废除秦法,“约法三章”,得民心
进入咸阳,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广纳人才,势力壮大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实力削弱
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三、楚汉之争
前206—前202年 争夺帝位
刘邦
VS
项羽
人物:“西楚霸王”项羽VS“汉王”刘邦
呼,秦朝终于被推翻了,战争终于结束了!老百姓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项羽
秦末反秦义军重要领袖、名将、楚军统帅。
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人。楚国名
将项燕之孙。领导农民起义军,取得了巨鹿之
战的重大胜利,为推翻秦朝统治做出了杰出贡
献。后与刘邦争夺天下,兵败自杀。
刘邦
汉高祖刘邦,生于前256年,出身布衣,
早年任亭长。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自称
“沛公”,后先项羽入关,攻克咸阳,项羽怒,
欲杀刘邦,刘邦巧赴鸿门宴,被封于巴蜀。
养精蓄锐,拜韩信为帅,暗渡陈仓,反攻项
羽,后经4年大战,最后打败项羽,项羽乌江
自刎而亡。刘邦统一全国,建立汉朝。
材料一: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史记·项羽本纪》
材料二:刘邦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课本P50页材料研读
阅读以下材料,尝试回答小东的问题。(关键词法)
刘邦得到民心
刘邦善用人才
楚汉之争
自学指导(三)找到与下列成语搭配的事件,并梳理出灭秦到汉立的过程。(课本P49-50)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刘邦入咸阳
鸿门宴
巨鹿之战
垓下之围
四面楚歌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四面楚歌
表格归纳
楚汉之争
秦末农民起义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揭竿而起
概况: 年, 和 在 发动起义,但失败了。
意义:我国历史上
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公元前209
陈胜
吴广
大泽乡
秦亡汉兴
秦亡: 年,项羽在
打败秦军主力,刘邦攻占 ,秦灭。
刘邦和项羽进行
汉兴: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 刘邦就是
公元前207
巨鹿之战
咸阳
楚汉之争
公元前202
长安
西汉
汉高祖
课堂小结
项羽刘邦起义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大泽乡起义
巨鹿之战
秦朝灭亡
楚汉战争开始
楚汉战争结束,西汉建立
知识梳理——年表法
时间 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