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北师大版:第15章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教案+习题课件)(打包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生物上册北师大版:第15章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教案+习题课件)(打包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9-15 18:53:55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骨和关节
一、教学目标:
1.观察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基本结构;
2.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能识图说出关节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
4.知道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骨结构与功能的适应;骨的成分和特性。
难点:骨的结构和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
三、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教学主备
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收集有关的图片、录像、电影等资料、检测题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就生活经验聊聊平时吃鸡腿时看到的骨头样、煲汤的骨头样等等,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以活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为主,则由学生自带动物的长骨,通过课堂实验,一起动手来认识骨的结构;再以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为主,认识骨的成分。因此,组织好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是骨教学的基本保证。此外,应教会学生运动骨折后的急救,特别是要保护骨膜。要重视联系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运动保健知识。
标题
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
目的要求
?
材料器具
?
方法步骤
讨论
1、长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重要功能是什么?
三部分。骨膜——骨的形成和骨折后的愈合;骨质,骨密质——抗压和抗扭曲力强,骨松质——坚固性;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当身体大量失血或贫血时,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2、为什么说长骨既坚固又轻便?
长骨的骨干主要由骨密质构成,形成管状结构,轻而结实,弹性强。
标题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
设计实验方案
?
实施实验并记录
?
分析实验现象
?
得出结论
?
讨论
1、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等,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
2、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有机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使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
3、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4、怎样检验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能够溶解于盐酸。
2.关节的结构组成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引入
播放视频——哺乳动物关节的结构,请学生看后,阅读课本P13,小组内讨论交流,尝试归纳笔记
出示关节示意图,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汇至版图,整理完善板书。
学生回忆
学生思考
三、关节的结构与功能
讨论:哪些特点使关节牢固?哪些特点使关节灵活?
关节的牢固性是由关节头、关节窝的结合,关节囊的坚韧性是由关节周围的一些韧带决定的。它的灵活性是由关节面上光滑的软骨,关节腔内的滑液,关节囊和一些韧带有一定的伸展性决定的。
结合生活实际,介绍一些知识,学生可以随时补充。如: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什么是关节炎?怎样保护关节,预防关节炎;什么是脱臼?若发生脱臼后怎样急救?等等。引导学生关于运动中对关节的保护,加强锻炼,强健关节。
学生看视频
学生分组自学、交流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听老师介绍、补充
四、骨骼
剩余时间学生自学骨骼的部分,提出:注意区分骨与骨骼的概念;注意突出骨骼与运动相适应的特点,补充脊柱的生理弯曲、足弓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人体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
学生自学、讨论
小结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既牢固又灵活,那么有了骨做杠杆、关节做支点,就能实现运动了吗?
我们下节课再继续讨论
五、骨骼肌的结构及特性
骨骼肌在我们初一学习人体基本组织的时候曾经设计过,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出示图片,介绍骨骼肌的结构组成——肌腹和肌腱。结合生活中学生吃鸡腿的感受,归纳总结。强调骨骼肌的着生位置。
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的骨骼肌的功能特性是什么?
播放视频——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遇到刺激收缩,刺激停止舒张。总结骨骼肌的特性——遇到刺激,收缩。随意性、易疲劳等
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是什么?在运动形成中的起动力作用。
学生回忆、观察、联系实际
学生思考、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回答
拓展
总结
小结内容:动物运动方式多种多样,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回忆 总结
作业




3、本课小结
在屏幕上展示本节知识点,再次帮助学生强化对本节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记忆。
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到疑惑的地方,提出来一起讨论。
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4、巩固练习
课件展示堂上练习题,激励学生以竞答的形式完成,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5、5分钟检测题
及时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
板书设计: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一、运动的结构基础——运动系统
(一)骨
1.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长骨的结构
骨膜 结缔组织膜(保护)
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营养、接受刺激)
有成骨细胞(长粗、再生)
骨质 骨密质:致密坚硬
骨松质:疏松,排列有规律
骨髓 红骨髓:造血
黄骨髓:贮存营养
***既轻便又坚固,适于完成运动
3.骨的成分与特性
无机物(2/3)——使骨脆硬
有机物(1/3)——使骨柔韧
(二)骨连结
骨连结的类型
不活动的骨连结
半活动的骨连结
2.关节的结构
关节囊:致密的结缔组织膜,保护作用,内表面分泌滑液
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有关节软骨,减小摩擦,减缓震动
关节腔:有少量滑液,减少摩擦
**关节既牢固又灵活,适于完成运动
课件19张PPT。 第2课时 骨骼肌与动物运动的形成
教学目标:
1.依据位置能说出人体骨骼的基本组成;
2.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骨骼肌结构图、屈肘伸肘模型的观察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教学主备
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收集有关的图片、录像、电影等资料、检测题
五、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引入
活动:完成屈肘、伸肘动作,体会一个动作的完成,除了骨、关节,还有什么结构参与了?
学生回忆
学生思考
复习:骨骼肌的结构及特性
骨骼肌在我们初一学习人体基本组织的时候曾经设计过,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出示图片,介绍骨骼肌的结构组成——肌腹和肌腱。结合生活中学生吃鸡腿的感受,归纳总结。强调骨骼肌的着生位置。
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的骨骼肌的功能特性是什么?
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是什么?在运动形成中的起动力作用。
学生复习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听老师介绍、补充
二、运动的形成
出示屈肘伸肘图片,讨论屈肘、伸肘动作中,骨、关节,骨骼肌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运动时如何实现的?
结合杠杆原理,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产生,是在神经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动着骨围绕关节活动,明确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杠杆、支点、动力)
学生自学、讨论
三、运动中骨骼肌的协调
在一个简单运动中,至少有多少骨?多少关节?多少骨骼肌的参与呢?引出运动过程中的骨骼肌的协调。
自此利用屈肘伸肘的例子,结合简单模型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运动中骨骼肌的协调作用,归纳总结。
拓展
除了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在运动中还需要哪些结构参与?
引导学生思考:消化系统负责获得有机物,呼吸系统负责提供氧气,循环系统负责运输……,感受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
学生回忆、观察、联系实际
学生思考、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
提供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以人体为例学习了动物运动的形成过程,我们知道,运动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结构参与,每一个结构都有与运动相适应的特点。请大家回去完成《伴你学》本章内容,尝试把本章知识做以梳理总结。
回忆 总结
作业




板书设计:
一、骨骼肌
1.结构: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
肌腹:主要由肌细胞构成
2.特性:遇到刺激产生收缩
二、运动的形成:
在神经系统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动骨围绕关节产生活动。
(骨骼肌——动力;骨——杠杆;关节——支点)
三、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