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历史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演变
【学习目标】掌握从汉至元中央官制的演变历程
【默写复习】
秦朝中央官制: 评价:相互牵制和配合
便于皇帝独揽大权
减少决策失误
【知识点解读】中央官制的演变
1、汉朝: 实质:相权一分为二
巩固了君权
2、隋唐: 评价: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
分工明确,效率高
既牵制、又补充
3、北宋: 评价:分散了相权,强化了皇权
4、元朝:实行 ,只设 ,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5、明朝: 评价:皇帝的内侍机构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
6、清朝: 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 而设立。军机大臣只能 。
评价:提高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总结】
【限时训练】
1、唐太宗认为,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 )
A.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
B.重视唐代民主政治建设
C.意识到顶层制度的建设事关全局
D.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2、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3、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宋真宗想了解经济发展的具体数字,在多次询问后,宰相李沆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给了真宗。材料反映了( )
A. 宋代政治危机日益加深
B. 宋代行政机构效率低下
C. 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D. 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民主
4、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5、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二府
三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11张PPT)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演变
历史岳麓版 高三
【默写复习】
秦朝中央官制 ,
评价:相互 和
便于皇帝 大权
减少
1.汉朝中外朝制度
皇帝
(决策)
(执行)
中朝
外朝
实质:
相权一分为二,巩固了君权
实质:
相权 ,巩固了
(三公九卿)
中书省
皇帝
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起草诏令)
(封驳审议)
(负责执行)
皇帝
2.隋唐三省六部制
作用:
相权 ,加强了 分工明确,提高了 既相互 、又互为补充
作用:
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
3.宋朝二府三司制
皇帝
中书门下
三司
枢密院
(财权)
(行政权)
(军权)
三省不参与政事
评价:分散了
强化了
皇帝
评价:分散了相权,
强化了皇权
二府
三司
4.元朝一省制
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皇帝
(批红)
皇帝
六部
锦衣卫、东厂、西厂
(票拟权)
内阁
评价:皇帝的 机构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威胁皇权。
评价:皇帝的内侍机构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威胁皇权。
6.清朝军机处
背景:清初,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处理。
设立: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 而设立。
特点:本身品级不高,职权不断扩大,只能 。
影响:提高 ,君主专制发展到 。
议政王大臣会议
紧急军务
跪奏笔录
行政效率
顶峰
【总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