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在斜坡上 说课课件(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在斜坡上 说课课件(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16 10:0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在斜坡上》 《在斜坡上》是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简单机械中的第5课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完了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之后,要学习的又一个简单机械——斜面。
本课大体由三个版块的内容组成:第一版块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不方便,从而认识生活中的斜面,发现斜面可以省力;第二版块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这是本课重点教学内容,是进行科学探究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第三版块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逐步使学生树立“学科学”是为了更好地“用科学”的思想。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简单机械――斜面,了解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设计斜面作用的对比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地
科学态度,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
合作交流。三、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储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特点,这节课教学重点确定为“用实验验证斜面是如何省力的”;“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究,什么样的斜面更省力”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法学法 本课着重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我主要采用了这几种教学策略:
首先是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数据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是实验探究法:以小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意在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
最后是讨论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在恰当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揭示斜面的概念
上课伊始,我叫一个学生帮我把一个重纸箱从地上直接搬到凳子上,过了一会发现他还没有完成任务,我于是让所有的同学想办法。有学生发现我事先放在讲台边的一块光滑的木板,提出可以用木板把纸箱从下端向上端推,就可以轻松地搬上来。既然是他提出来的,我于是让他帮助先前的那个同学,果然很快完成了这个任务。于是我提出问题:大家发现了什么?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揭示斜面的概念。 2、实践验证,感知斜面的作用
“斜面有什么作用呢?”“斜面是否能省力呢?”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测。 学生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我提出“请小组讨论实验设计。” 在汇报的时候,有学生说出最佳实验方案:首先用测力计竖直勾住小木块,记住测力计上的重力数据;然后把小木块放在搭好的斜坡上,用测力计平行于斜坡匀速向上拉,再次记住测力计上的重力数据。这么好的实验方案可不能错过!
接下来,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通过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结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实践出真知,让学生们看,不如让他们做!”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用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学生们则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猜测、实验得到答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通过探究得到答案的自豪感在他们的脸上荡漾开来。 3、科学探究,研究斜面省力原理
当学生感知斜面可以省力后,我紧接着提出问题:什么样的斜面更省力?让学生们大胆猜想、畅所欲言。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可能和木板的长短有关,有的说可能和斜坡的高矮有关。于是我又问: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在这里我要让学生知道,科学学习要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
我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设计本课的对比实验,让学生再一次明确对比实验的方法。这个实验分作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只有一块斜面板,他们做的是斜面长度相同,高度不同的实验,通过测量小木块在几种不同高度的斜坡上的拉力,分析哪种情况更省力。第二种是有两块长度不同的斜面板,在斜坡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测量小木块受到的拉力情况,并分析哪种情况更省力。
学生领取材料,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一致得出结论:斜面省力,且斜坡坡度越小越省力。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动手探究,合作交流,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实践活动带给他们的无尽魅力! 4、联系生活,应用斜面省力知识
教学这一部分时,首先通过我的演示活动来突破难点。为弄清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个实践操作活动:拿出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斜边就是一个斜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斜面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对了!斜面变成螺旋了,你在生活中见过这种螺旋吗?螺丝钉!对!螺丝钉也是斜面,它是斜面的变形。现在仔细看看,螺丝钉的螺纹有疏有密,请你回家去探究一下,哪种螺纹的螺丝钉使用起来会更省力!! 接着出示盘山公路图片,让学生想一想山路为什么会修成盘山公路?如果从山脚到山顶修一条直路又会怎样?如果你骑着自行车上山,你会选择走哪一条?看着议论的孩子们,相信他们对斜面省力的应用有所触动了!!最后让学生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斜面?学生们纷纷说出生活中见到过的使用斜面的例子。我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如果传送带、楼梯、菜刀、立交桥不利用这些斜面会怎么样?你还可以怎样对它们加以改进呢?”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认识了变形的斜面,进一步了解了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使他们觉得:方便快捷的生活离不开斜面,斜面就在我们的身边!让他们知道学科学、用科学是为了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生活! 七、纵观课堂说反思
由于我校的科学教师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并用《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充分认识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因此,在《在斜坡上》的教学中,我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进行科学探究,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我以问题引导孩子们,让他们在思考、实践中真正理解了斜面的作用和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思考如何加以改进。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课堂里形成了良好的科学学习、探究和实验习惯。这样的课堂为他们形成与发展良好的科学素养奠定了基础,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了科学世界的无穷奥妙和无尽的乐趣。科学知识不仅是在课堂中,还在生活里,更在并不遥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