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五课《中国山水画》认识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美学思想的核心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中国古代山水画感悟展子虔的山水画成就很大,他的《游春图》,对推动绿水青山的画法,起了重大作用。他以巧妙的经营和丰富的色调,画出了春光明媚的湖山景色。一片江南烟水,翠蚰葱茏,春波荡漾,表现了山川的美丽和辽阔。 经典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元代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此图高33厘米,长636.9厘米。展卷望去,犹如坐在小船上,逆富春江而行,在移动中观看青山绿水,每观每异,令你应接不暇 ,烟、云、树、山、林舍尽收画中,图中峰峦坡石,秋水疏林,绵延起伏清。经典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赵孟睢度祷?锷?肌? 综观全图,水陆交接、林木聚散、平原远近、两山对峙、屋宇人物,诸多景物安排得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 ,设色明丽清淡,风格古雅俊秀,创造性地将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融为一体。 中国画自古便有很强的线条美感 中国画线条由于融汇了书法的线条艺术特点,扩大了线条的媒介范围,成了
画家创造艺术美的基本手段 。
渔庄秋霁图
(元) 倪赞
运用简洁的线条创造孤傲、清高、
苍凉、疏放的一种艺术境界。
古代山水画的构图的民族形式 北宋郭熙在所著《林泉高致》一文中提出“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是总结了构图学上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高远、
深远和平远的三远法,实际上是如何表现山水境界中的高、
宽、深三度空间的方法。 高远,是从下面向上仰视,才觉得高远,
我们今天应用透视学的观点,即把物象放在
视平线上。古代山水画的构图的民族形式
深远由前面往里画出深奥之感觉叫深远。
画中进深大,造成一种具有深远空间的意境。 古代山水画的构图的民族形式
平远
平远景色要画出前后左右辽阔的空间。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
1:章法或布白(高远、深远、平远)
2: 起笔(九朽一罢)
3: 注意山石结构(笔墨 虚实)
4:勾、皴、 擦、点、染
5:题款(诗情画意)
6: 黔印(调整画面)
7:装裱悬挂
古代山水画各种皴法古代山水画构图三远法古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笔法:
中锋、侧锋、逆顺、点、 粗细、
顿挫、方圆、疾徐、转折
墨法 :
焦墨、浓墨、破墨、淡墨、积墨、宿墨、泼墨。
古代山水画技法的程式美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的质感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叫做皴法。如荷叶皴 、雨点皴 、 折带皴
诗、书、画、印堪称“四绝”。这是因为诗、画都是写人绘景;
诗画并举,相映生辉,形成中国画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山水画的语汇是诗化的境界 中国画的语汇是诗意的境界。苏东坡云:“观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感悟古代山水画家的创作灵感 每个画家有着不同的气质与素养,面对同一座山心灵会有不同的感受。山水画是最心灵化的艺术,中国山水画家以自己内心的情绪,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去创造一幅意境幽深、气象万千的胸中丘壑。让我们感受到画家对故土、对大自然的那份眷恋、那份痴情,带给我们充满情趣的、有独特意境的美的享受。 以画为主,在一幅作品中加上诗文、书法、绘画以至印章的等艺术手段,也是中国画极为新颖的一个特色。它的形成过程很漫长,首先是提倡画中有诗,
也就是追求画像诗一样的富有抒情味并且带有诗的韵律,也像诗那样的善于创造美妙的意境而做到“画外有意”“意趣无穷”,给读者以充分的回味与想象的余地。中国古代山水画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