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原子Th表示( )
A.核外有90个电子 B.核内有234个质子
C.核内有144个中子 D.核内有90个核子
解析:原子核Th其中234是质量数,90是电荷数,所以Th内有90个质子,中子数为234-90=144个,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所以核内有234个核子,故C正确,A、B、D错误.
答案:C
2.下列所述不正确的是( )
A.强子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B.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C.目前发现的轻子只有8种
D.夸克有6种,它们带的电荷量分别为元电荷的+或-
解析:根据作用力的不同,粒子分为强子、轻子和传播子三大类.强子就是所有参与强力作用的粒子的总称.轻子就是只参与弱力、电磁力和引力作用,而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的总称.目前发现的轻子只有6种,分别是电子、电子中微子、μ子、μ子中微子、τ子和τ子中微子,C是错误的.因选不正确的,故选C.
答案:C
(2018·江苏卷)已知A和B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别为T和2T,则相同质量的A和B经过2T后,剩有的A和B质量之比为( )
A.1:4 B.1:2
C.2:1 D.4:1
4.科学家发现在月球上含有丰富的He(氦3),它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燃料,其参与的一种核聚变反应的方程式为:He+He→2H+He.关于He聚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聚变反应不会释放能量
B.聚变反应产生了新的原子核
C.聚应反应没有质量亏损
D.目前核电站都采用He聚变反应发电
解析:由于核聚变过程中存在质量亏损,故C错误;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Δmc2可以判断核聚变会释放能量,故A错误;由于该核反应的生成物有He和H,故该反应产生了新的原子核,故B正确;目前的核电站都采用了U235的核裂变,而核聚变仍处于实验阶段,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5.(2018·天津卷)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于2017年8月28日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可以为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下列核反应中放出的粒子为中子的是( )
A.N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O并放出一个粒子
B.Al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P并放出一个粒子
C.B俘获一个质子,产生Be并放出一个粒子
D.Li俘获一个质子,产生He并放出一个粒子
解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四个核反应方程分别为N+He→O+H,Al+He→P+n,B+H→Be+He,Li+H→He+He,故只有B项正确.
答案:B
6.某核反应方程为H+H→He+X.已知(1 u=931 Mev),H的质量为2.0136 u,H的质量为3.018 0 u,H的质量为4.002 6 u,X的质量为1.008 7 u,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是中子,该反应释放能量,放出18.27×1016J能量
B.X是中子,该反应释放能量,放出18.90 MeV能量
C.X是质子,该反应吸收能量,吸收18.90 MeV能量
D.X是中子,该反应吸收能量,吸收18.27×1016J能量
解析:某核反应方程为H+H→He+X.根据核反应方程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得:X的质量数为1,核电荷数为0.所以X是中子.反应前质量为2.013 6 u+3.018 u=5.031 6 u.反应后质量为4.002 6 u+1.008 7 u=5.0113 u.所以该反应释放能量,放出的能量为E=Δmc2=(5.031 6-5.011 3)×931 MeV≈18.90 MeV,B正确.
答案:B
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
B.若使放射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
C.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证明了原子核可再分
D.U衰变为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
解析: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故A正确.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与温度无关,故B错误.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证明原子可再分,故C错误.U衰变为Pb的过程中,质量数少32.由于1次α衰变,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1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多1,故经过8次α衰变,6次β衰变,D错误.
答案:A
8.原子核聚变可望给人类未来提供丰富的洁净能源.当氘等离子体被加热到适当高温时,氘核参与的几种聚变反应可能发生,放出热量.这几种反应的总效果可以表示为
6H―→kHe+dH+2n+43.15 MeV
由平衡条件可知( )
A.k=1,d=4 B.k=2,d=2
C.k=1,d=6 D.k=2,d=3
解析: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
12=4k+d+2,①
6=2k+d.②
解①②得k=2,d=2.
答案:B
9.重核裂变的一个核反应方程为U+n→Xe+Sr+xn.已知U、Xe、Sr的平均结合能分别为7.6 MeV、8.4 MeV、8.7 MeV,则( )
A.该核反应方程中x=10
B.U的中子数为92
C.该核反应释放9.5 MeV的能量
D.U的平均结合能比Xe小,U比Xe更稳定
解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10,故A正确;U的质子数为92,质量数为235,所以中子数为143,故B错误;由于不知道中子的平均结合能,所以无法确定该核反应释放的能量,故C错误;平均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越稳定,故D错误.
答案:A
10.一个原来静止的U核发生α衰变,它的两个产物在垂直于它们速度方向的匀强磁场中运动,它们的轨迹和运动方向(图中用箭头表示)可能是下列图中的(图中半径大小没有按比例画)( )
解析:由于发生的是α衰变,产物是两个带正电的粒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1+mvα=0,可得这两个新核的运动方向相反,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相反,即轨迹应该是外切圆,再利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故D项正确.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1.一静止的磷原子核P发生β衰变而转变成S,反应方程为P→S+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产生的S与e速度等大反向
B.反应产生的S与e动量等大反向
C.反应产生的S与e动能相等
D.反应产生的S与e的质量之和小于P的质量
解析:反应前的动量为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两粒子动量等大反向,因反应生成的S与e质量不等,即质量较小的电子的速度较大,但是速度反向,根据Ek=可知,电子的动能较大,选项B正确,A、C错误;因反应放出能量,可知反应有质量亏损,即反应产生的S与e的质量之和小于P的质量,选项D正确.
答案:BD
12.某实验室工作人员,用初速度为v0=0.09c(c为真空中的光速)的α粒子,轰击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钠原子核Na,产生了质子.若某次碰撞可看做对心正碰,碰后新核的运动方向与α粒子的初速度方向相同,质子的运动方向与新核运动方向相反,它们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通过分析轨迹半径,可得出新核与质子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10,已知质子质量为m.则( )
A.该核反应方程是He+Na→Mg+H
B.该核反应方程是He+Na→Mg+n
C.质子的速度约为0.225c
D.质子的速度为0.09c
解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新原子核的质量数:m=23+4-1=26,核电荷数:z=11+2-1=12,核反应方程为He+Na→Mg+H,A正确B错误;质子质量为m,则α粒子、新核的质量分别为4 m、26 m,设质子的速度为v,对心正碰,选取α粒子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由动量守恒得4mν0=26m·-mv,解得v=0.225c,C正确D错误.
答案:AC
13. 月球的表面长期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使得“月壤”中的He含量十分丰富.科学家认为,He是发生核聚变的极好原料,将来He也许是人类重要的能源,所以探测月球意义十分重大.关于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e的原子核内有三个中子两个质子
B.He的原子核内有一个中子两个质子
C.He发生核聚变,放出能量,一定会发生质量亏损
D.He原子核内的核子靠万有引力紧密结合在一起
解析:He是氦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质量数是3,电荷数是2,原子核内有两个质子一个中子,所以A错误、B正确;发生核聚变放出能量就会有质量亏损,C正确;原子核内的核子是靠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靠万有引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D错误.
答案:BC
14.据媒体报道,叛逃英国的俄罗斯前特工利特维年科在伦敦离奇身亡,英国警方调查认为毒杀利特维年科的是超级毒药——放射性元素钋(Po).若该元素发生α衰变,其半衰期是138天,衰变方程为Pu→X+He+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原子核含有124个中子
B.X原子核含有206个核子
C.γ射线是由处于激发态的钋核从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时发出的
D.100 g的Po经276天,已衰变的质量为75 g
解析:X原子核中的核子数为210-4=206(个),B项正确.中子数为206-(84-2)=124(个),A项正确.γ射线是由于核反应前后因质量亏损释放的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放出,C项错.经过两个半衰期,剩余的钋的质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则已衰变的质量为原来的四分之三,D项正确.
答案: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4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2分)用速度大小为v的中子轰击静止的锂核(Li),发生核反应后生成氚核和α粒子.生成的氚核速度方向与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反,氚核与α粒子的速度之比为7∶8,中子的质量为m,质子的质量可近似看成m,光速为c.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氚核和α粒子的速度大小;
(3)若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全部转化为α粒子和氚核的动能,求出质量亏损.
解析:(1)根据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则有核反应方程为: n+Li→H+He.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nv=-mHv1+mHev2.
由题意得v1∶v2=7∶8,解得v1=v,v2=v.
(3)氚核和α粒子的动能之和为Ek=·3mv+·4mv=mv2,
释放的核能为ΔE=Ek-Ekn=mv2-mv2=mv2,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质量亏损为Δm==.
答案:(1) n+Li→H+He (2) , (3)
16.(14分)钚的放射性同位素Pu静止时衰变为铀核激发态U*和α粒子,而铀核激发态U*立即衰变为铀核U,并放出能量为0.097 MeV的γ光子.已知:Pu、U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Pu=239.052 1 u、mU=235.043 9 u和mα=4.002 6 u,1 u的质量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
(1)写出衰变方程;
(2)已知衰变放出的光子的动量可忽略,求α粒子的动能.
解析:(1)衰变方程为:
Pu→U*+He,①
U*→U+γ.②
合起来有Pu→U+He+γ.③
(2)上述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Δm=mPu-mU-mα,④
放出的能量ΔE=Δmc2,⑤
此能量是铀核U的动能EkU、α粒子的动能Ekα和γ光子的能量Eγ之和,即ΔE=EkU+Ekα+Eγ,⑥
由④⑤⑥式,得EkU+Ekα=(mPu-mU-mα)c2-Eγ,⑦
设衰变后的铀核和α粒子的速率分别为vU和vα,由动量守恒,有mUvU=mαvα,⑧
又由动能的定义知EkU=mUv,Ekα=mαv.⑨
由⑧⑨式得=.⑩
由⑦⑩式得Ekα=[(mPu-mU-mα)c2-Eγ].
代入题给数据得Ekα≈5.034 MeV.
答案:(1)Pu→U*+He U*→U+γ
(或Pu→U+He+γ) (2)5.034 MeV
17.(14分)(2014·海南卷)一静止原子核发生α衰变,生成一α粒子及一新核,α粒子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其运动轨迹是半径为R的圆.已知α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新核的质量为M,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小为c.求衰变前原子核的质量.
解析:设衰变产生的α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qvB=m.①
设衰变后新核的速度大小为v1,衰变前后动量守恒,有:0=Mv1-mv.②
设衰变前原子核质量为M0,衰变前后能量守恒,有:
M0c2=Mc2+Mv+mc2+mv2.③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M0=(M+m).
答案:(M+m)
18.(14分)如图甲所示,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Li核俘获一个速度为v0=7.7×104 m/s的中子而发生核反应,即Li+n→H+He,若已知He的速度v2=2.0×104 m/s,其方向与反应前中子速度方向相同,试求:
(1)H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在图乙中,已画出并标明两粒子的运动轨迹,请计算出轨道半径之比;
(3)当He旋转3周时,粒子H旋转几周?
图甲 图乙
解析:(1)反应前后动量守恒:m0v0=m1v1+m2v2(v1为氚核速度,m0、m1、m2分别代表中子、氚核、氢核质量)
代入数值可解得:v1=-1.0×103 m/s,方向与v0相反.
(2)H和He在磁场中均受洛伦兹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
r1∶r2=∶=3∶40.
(3)H和He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之比
T1∶T2=∶=3∶2,
所以它们的旋转周数之比
n1∶n2=T2∶T1=2∶3,
即He旋转三周,H旋转2周.
答案:(1)大小为1.0×103 m/s,方向与v0相反
(2)3∶40 (3)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