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历史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1、为维护清朝统治,清政府部分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开展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让自己强盛)”的洋务运动。
2、洋务派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
3、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
4、洋务运动的内容:
(1)兴办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第一个兵工厂、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2)兴建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张之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复习巩固
(3)筹办海军;
(4)兴办新的文化教育事业;(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
5、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者进行的一次自救改革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也不能救中国。
失败原因
清政府统治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日本 中国
政治
经济
地缘
军事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
改革后保留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国土狭小,资源匮乏
地大物博,市场广阔
扩军备战,积极准备对外扩张
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事实力
一、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2)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目的:
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战争爆发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8月,清政府迎战。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不久,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中失利,退回国内。
过程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平壤战役爆发;左宝贵牺牲,统帅叶志超逃跑,平壤陷落。
(2)在黄海大战中,中方损失比日方略大,但是主力尚存。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这样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
随后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并进行大肆屠杀活动。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的惨败而告终。
黄海大战
交战双方:
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
战 况:
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及200余将士壮烈牺牲
结 果:
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致远舰直冲敌舰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邓 世 昌
生于1849年,卒于1894 年,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隅,黄海海战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
辽东战役
路线:
日军分两路进攻中国。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沈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直取大连、旅顺
战况:
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孤军迎敌,最终战败
暴行:
日军进行旅顺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日本侵略者在
旅顺对手无寸铁的
平民进行惨无人道
的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时间:
1895年初
战况:
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丁汝昌自杀殉国
结果: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标志着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丁汝昌
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宁死不降,最后,自杀殉国。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战役
辽东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战争爆发的经过
阶 段 战 场 主要战役 战 况 重要人物
开始 丰岛海面 丰岛海战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第一阶段(1894.7-9) 朝鲜半岛
黄海海域 平壤战役 平壤失守
战火至华 左宝贵
黄海战役 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
第二阶段(1894.10-1895.初) 辽东地区
山东半岛 辽东战役 占旅大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丁汝昌
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
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
万寿疆无 普天同庆
中国是人口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观原因(内因) 客观原因(外因)
①?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无能(根本原因)
②“避战求和”政策(主要原因)
③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④清军装备落后 ①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③装备先进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项目 内容 影响和危害
割地
赔款
开埠
其他权利的丧失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军费2亿两
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比较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二亿两白银
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二、《马关条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的条约,《马关条约》使外国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
原因:
过程:
结果:
《马关条约》损害了俄、德、法三国的侵略权益
提出照会 武力强迫
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瓜分狂潮:
列强以三国干涉还辽为契机,在中国掀起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北极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肠,代表德国;大青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
图的东南部有一只秃鹰正向中国飞来,它代表美国,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迟到者”,但它不会吃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的残羹剩饭就善罢甘休,而是另有企图和阴谋的… …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美国“门户开放”
时间:
内容:
主张:
1899年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享有均等贸易的机会。
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中国
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强租海湾情况表
国家 租借地、割占 势力范围
沙俄 强租旅顺口、大连湾
东北
德国 强租胶州湾
山东
法国 强租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强租威海卫、九龙半岛的新界和附近岛屿 长江流域
日本 割占台湾岛、澎湖 福建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制定了 的目标,征服朝鲜是实现其企图的重要步骤。
(2)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2.概况
(1)爆发: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
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2)平壤战役:9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 _____中炮牺牲,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丰岛
左宝贵
课堂小结
(3)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 英勇牺牲。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邓世昌
(4)辽东战役:日军一路渡 ,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 。旅顺 孤军迎敌,寡不敌众而战败。日军占领旅顺后,进行了大屠杀。
(5)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 自杀殉国。 全军覆没。
鸭绿江
旅顺
徐邦道
丁汝昌
北洋舰队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3.时间:1895年春,清政府派 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
4.内容
(1)清政府割 、 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3)开放 、重庆、 、杭州为商埠。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等。
5.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 ???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_____________程度。
李鸿章
辽东半岛
台湾全岛
沙市
苏州
开设工厂
腹地
半殖民地化
三、瓜分中国狂潮
6.背景:《 》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 ,列强以此为契机,掀起了抢夺利权、 、划分“ ”的瓜分中国狂潮。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
强租海港
势力范围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