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学入门 综合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科学入门 综合测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16 20:4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019年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如图所示,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雨后彩虹? ?????????????????????????????????????????B.?嫦娥飞天
C.?流星划破夜空 ???????????????????????????????????D.?大雁南飞?
2.医生在测量病人体温时,要先给体温计消毒,下列采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蘸了酒精的棉花球擦????????????B.?用自来水冲洗????????????C.?在沸水中煮????????????D.?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3.某校科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与测量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
A.?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越小越好?????????????????????????
B.?体温计因其特殊的结构,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C.?随着科技的进步,有可能完全消除测量误差????????
D.?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应迅速读数
4.下图所示的四位同学的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B.????????C.????????D.?
5.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为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硬币的厚度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6.不能用于加热的玻璃实验用具是(  )
A.?培养皿??????????????????????????????????B.?试管??????????????????????????????????C.?烧杯??????????????????????????????????D.?鹅颈瓶
7.为了“非典”防治,其中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监控“疑似病人”的体温是否异常。为了保证“疑似病人”的身心健康,在检查病人体温时,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应在测量每次体温后,对体温计进行消毒,下列消毒方法可行的是(  )
A.?用自来水冲洗????????????????B.?在沸水中煮沸????????????????C.?用酒精灯火焰烧????????????????D.?用酒精棉球搽拭
8.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数据不准确,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为2 ℃,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102 ℃。现测得气温为20 ℃,那么实际的气温是(  )
A.?18 ℃??????????????????????????????????B.?20 ℃??????????????????????????????????C.?22 ℃??????????????????????????????????D.?24 ℃
9.把铜线密绕在铅笔上测铜线的直径时,先后测量三次,每次都将铜线重绕,并放在直尺的不同部位读数,可是三次的测量结果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
A.?由于绕线的松紧不同???????????????????????????????????????????B.?由于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C.?由于铜线的粗细不同???????????????????????????????????????????D.?以上原因都可能
10.?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基本单位是(  )
A.?V???????????????????????????????????????????B.?A??????????????????????????????????????????C.?Ω??????????????????????????????????????????D.?W
11.测量一片树叶的表面积时,可以将这片树叶放在哪里进行测量(  )
A.?装有液体的烧杯中,浸没在液体中?????B.?有均匀方格子的纸上?????C.?秤盘上称?????D.?前三种方法均可
12.下列关于体温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B.?体温计比较精确是因为它玻璃泡较大,玻璃管较细
C.?体温计能够离开人体测量部分进行读数??????????????? D.?将体温计放到沸水中进行消毒
13.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 PM2.5 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um 的颗粒物,单个PM2.5 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 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μm=2.5μm×10-6m??????????????????????????????????????B.?2.5μm=2.5×10-5dm
C.?2.5μm=2.5×10-6cm?????????????????????????????????????????D.?2.5μm=2.5×10-9m
14.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80cm??????????????????????????????????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为60℃????????????????????????????????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kg
15.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要了解工厂排放的废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图中表示了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其中最重要的采集点是(  )
A.?①③④⑦???????????????????????????B.?①②⑤⑦???????????????????????????
C.?②③④⑥???????????????????????????D.?②⑤⑥⑦
16.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  )

A.?剧毒品 B.?爆炸品 C.?禁止放易燃物 D.?禁止吸烟
17.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好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枚1元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测量10枚l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枚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枚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18.两支内径相同,玻璃泡容积不同,但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看到(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 ????B.?玻璃泡容积小的水银柱上升得高,但示数相同
C.?玻璃泡容积大的水银柱上升得高,且示数也高??? ?D.?玻璃泡容积大的水银柱上升得低,但示数要低点
19.小江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向下俯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 8mL,则小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小于 12mL???????????????B.?等于 12mL???????????????C.?大于 12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2mL
20.有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将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厘米,将它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厘米。当将此温度计插在某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2厘米,则此液体的温度是多少?(  )
A.?60℃????????????????????????????????????B.?65℃????????????????????????????????????C.?50℃????????????????????????????????????D.?40℃
二、填空题(共7题;共17分)
21.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A、B、C、D四幅图中哪些实验测量是必要的。答:________(填字母)次实验测量是必要。这块石蜡的体积是________。
22.鸡蛋的形状呈??________? ,内部有一个空气囊,气囊在鸡蛋?________?? 端,将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 ________?,若在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搅拌使之溶解,鸡蛋会??? ________?, 慢,最后________??? 。若鸡蛋放在食酷中,观察到有??________? ,长时间后,又会出现??________?? 的现象。
23.????(1)请将图所示各仪器的读数填入相应的空格处:
?
①硬币直径是________cm; ?????? ②体温计的该数________℃.
(2)用两支示数准确完好的体温计同时测量小林同学体温示数,一支读数为37.5℃,另一支读数为38.5℃,则小林同学的体温应该是________℃
24.在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则正确读数方法应为________(填“甲”“乙”或“丙”),水的体积为________毫升。

第24题图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25.在下列仪器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序号填写在空格上。
①烧杯 ; ②胶头滴管; ③酒精灯; ④玻璃棒; ⑤药匙; ⑥试管
用于加热的是________,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
26.如图甲中金属片的长度是________cm;图乙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s.
27.请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出下面表格的总长度 a________,总宽度 b________。若每小格面积为 2cm2 , 则脚印的面积 S 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0分)
28.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探究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 25mL 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
(2)小金某次实验测得结果如下: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21%(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 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29.在探究“植物体水分散失”实验时,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取A、B、C三个量筒,放在同一室内阴凉处.A中不放植物,B、C中各放入一株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其中B去掉所有叶片,C保留所有叶片.每天上午8时,向量筒加水至100mL处,晚上8时记录液面的刻度,连续6天.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表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量筒 液面刻度(mL)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A 99.5 99.5 99 99.7 99.3 99.8
B 94 96 90 97 92 97
C 60 62 50 64 60 68

(1)这六天当中气温最高的是第________天.
(2)量筒C第六天通过茎散失的水分是________mL,通过叶片散失的水分是________mL.
(3)如果要根据上述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应分别计算A、B、C三个量筒六天测量数据的________,然后进行比较.
(4)根据对上表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___.
30.在学习《机械运动》一节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

甲 乙 丙
纸锥编号 下落高度h/m 扇形纸片半径r/cm 剪掉的扇形圆心角θ/° 纸锥锥角a/° 下落时间t/s
1 1.9 10 90 81.9 2.20
2 1.9 10 135 71.1 1.84
3 1.9 5 90 81.9 2.20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乙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
(2)分析表中数据,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 ___?。
(3)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4号纸锥先到地面???????????????????B.?5号纸锥先到地面???????????????????C.?两个纸锥同时到达地面
四、解答题(共4题;共23分)
31.一个同学要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他根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想出了下面的办法:用一条很长的薄纸条,紧密地叠绕在圆柱体上 10 圈,在重叠处用针扎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得两端孔之间的长度,然后除以 10,就得到圆柱体的周长,你认为他的做法能减小误差吗?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提供可行办法。




32.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50格均匀的刻度。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30格处;将它放到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80格处。则: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2)第100格处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3)该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多少?






33.某同学对温度计的原理进行研究,并自制了如图所示的器装置,图中A为一小料瓶,B为一透明细吸管,通过橡皮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烧杯中,使管内外液面有一高度差,该同学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次序 1 2 3 4 5
温度t(℃) 17 19 21 23 25
水柱高度h(cm) 30.2 25.0 19.8 14.6 9.4


(1)装置中的望料瓶相当于普通液体温度计中的________结构。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此温度计的刻度值自上而下变________。
(3)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 水柱高度该装置有何要求?(写出一点可)






34.护士小王取来一支体温计,看到水银柱的位置在35 ℃以下,她用这支体温计测量甲的体温后,忙碌中把体温计直接夹到乙的腋下,结果两个人的体温记录都是39 ℃。请问甲、乙两人中谁可能没有发烧?试结合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说明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

2019年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详细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A、雨后彩虹,不受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是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属自然现象,A错误;
B、嫦娥飞天,是指运载火箭升空是人的创造,不属于自然现象,B正确;
C、流星划破夜空,是大自然运作规律自发现成的属自然现象,C错误;
D、大雁南飞,是鸟类的迁徙,不受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属自然现象,D错误。
2.【答案】 A
【解析】酒精有消毒的作用,选项A正确;用自来水冲洗,虽然不会炸裂,但是不能起到消毒作用,选项B错误;因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火焰的温度是几百摄氏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也是100摄氏度,在火焰上烧和沸水煮,都能使温度计炸裂,选项C、D错误;故选A。
3.【答案】 B
【解析】A、在选择测量工具时,最小刻度适宜即可,并不是越小越好,故A错误;
B、体温计的玻璃泡上面有一个缩口,在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不会下降,能够离开人体读数,故B正确;
C、误差只能减小,无法避免,故C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应等一会儿,液柱不再上升时现读数,故D错误。
4.【答案】 C
【解析】A、有刻度的一边应贴紧待测物体(厚刻度尺与物体垂直放置);
B、组合法测球的直径,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球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直径;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不可以俯视或者仰视。
5.【答案】 C
【解析】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A、B、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6.【答案】A
【解析】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不能加热.试管是盛取液体或固体试剂或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3; 烧杯一般都可以加热,在加热时一般应该均匀加热,可以垫上石棉网.因为酒精灯火焰不能将其底部完全包住,不能使其均匀受热.鹅颈瓶是用来加热液体的玻璃器皿.
7.【答案】 D
【解析】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 。由于沸水或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都高于42℃ ,所以,在沸水中煮沸或用酒精灯火焰烧都会毁坏体温计;酒精有杀菌作用,可用酒精棉球搽拭;自来水没有杀菌作用,自来水冲洗起不到消毒作用。
8.【答案】 A
【解析】温度计上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100℃÷(102-2)=1℃;温度计测量空气温度为25时,空气的实际温度为=1℃x(20-2)+0℃=18°C。
9.【答案】 D
【解析】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例如:人在绕线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刻度尺不同部位的刻度线间距有些差异;另外铜丝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
10.【答案】B
【解析】A、伏特(V)是电压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
B、安培(A)是电流的基本单位.符合题意;
C、欧姆(Ω)是电阻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
D、瓦特(W)是功率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
11.【答案】B
【解析】测量一片树叶的表面积时,可以将这片树叶放在方格纸上,过半的当满格看有几个,不过半的忽略;量一个格的面积,再乘以格的数量.可见B正确.
12.【答案】 D
【解析】A、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用的是水银,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说法正确,A错误;
B、体温计比较精确是因为它玻璃泡较大,玻璃管较细,体温计的玻璃泡特别大,玻璃管特别细,温度变化时液柱变化明显,最小分度值为0.1℃,精确度高,说法正确,B错误;
C、体温计能够离开人体测量部分进行读数,体温计结构上在玻璃泡上方有一特别细的弯曲,当温度升高时连通,当温度下降时会断开阻止液柱下降,所以可离开人体测量,说法正确,C错误;
D、将体温计放到沸水中进行消毒,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沸水温度超出量程不能用沸水消毒,说法错误,D正确。
13.【答案】 B
【解析】A、换算过程中的单位不存在,故A错误;
B、换算过程中的进制和单位均正确,故B正确;
C、2.5μm=2.5×10-4cm,故C错误;
D、2.5μm=2.5×10-6m,故D错误。
14.【答案】 A
【解析】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乒乓球台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教室内感觉舒适,温度在23℃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三个苹果的质量约1斤=500g,所以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50g=0.15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15.【答案】 B
【解析】由分析可知,根据图中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应该在水未被污染之前①水样采集,在化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流向经过②分支成③和④,因此在②处水样采集即可,再根据水的流经途径⑤和⑦进行水样采集,因为⑥和⑤处相同,没有必要,因此,其中最重要的采集点应该是①②⑤⑦。
16.【答案】 B
【解析】选项A剧毒品与标志相符合,选项B爆炸品与标志不符合,选项C禁止放易燃物与标志相符合,选项D禁止吸烟与标志相符合,故选B。
17.【答案】 B
【解析】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由于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若直接测量则误差会很大;故A错误;
B、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是最佳方案,采取累积法,总厚度较大,易测长度,误差较小;故B正确;
C、用刻度尺多次测1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故C错误;
D、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元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故D错误.
18.【答案】 B
【解析】两支内径相同,玻璃泡容积不同,但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他们都是合格产品,因此测量温度肯定准确,即测量同一杯热水的示数肯定相同;因为热水温度相同,所以玻璃泡内水印的体积膨胀量相同,根据公式V=Sh可知:玻璃泡小的水银柱的横截面积S小,那么上升的高度h肯定高,故B正确,A、C、D错误。
19.【答案】 A
【解析】小江同学读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面向量筒的刻度,俯视读数为20mL,则读数偏大,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小于2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水平,读数为8mL,实际体积等于8mL,则小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小于12mL。
20.【答案】 D
【解析】水银柱长度为4cm时,温度为0℃,长度为24cm时,表示的温度为100℃,则1cm表示的温度为:;
则当水银柱长度为12cm时,液体的温度为:
5℃/cm×(12cm-4cm)=40℃。
二、填空题
21.【答案】BD;9厘米3
【解析】1、石蜡的体积是铁块和石蜡和水的总体积减去铁块和水的总体积,因此选择B、D相减就可以
2、74毫升-65毫升=9毫升,但是固体的体积不用毫升作单位,因此改为9立方厘米
22.【答案】椭球形;大头一;沉下去;浮上来;漂浮在水面上;大量气泡出现;蛋壳变软的同时鸡蛋慢慢浮上来
【解析】根据观察,可以得出鸡蛋的一些具体特征,由于加入食盐后,鸡蛋所受的浮力变大,所有鸡蛋会慢慢浮起来,最终漂浮在水面上。当鸡蛋所受浮力变大而慢慢浮起来?。
23.【答案】 (1)2.10-2.15;37.8
(2)37.5
【解析】(1)①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准确值是:3.1cm-1.0cm=2.1cm,估读值0.00cm~0.05cm之间,因此硬币的直径为:2.1cm+0.00cm=2.10cm或2.1cm+0.05cm=2.15cm。
②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那么读数是:37℃+0.1℃×8=37.8℃。
(2)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如果小林的体温是38.5℃,那么另一支温度计不应该停留在37.5℃的刻度上;如果小林的真实体温是37.5℃,那么第二支温度计使用时没有甩过保持原来的示数38.5℃,这倒符合实际情况。
24.【答案】乙;42
【解析】甲属于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丙是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乙是平视,此时视线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切,方法正确。此量筒的最小刻度为2毫升,故可得此时读数为42毫升。
25.【答案】③;⑤;②
【解析】用于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取用固体粉末的仪器是药匙,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试管。
26.【答案】2.80;32
【解析】由图知:①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金属片左侧与5.50cm对齐,右侧与8.30cm对齐,所以金属片的长度为L=8.30cm﹣5.50cm=2.80cm.
②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0”和“1”之间,偏向“1”一侧,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5min=3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2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s,即秒表的读数为30s+2s=32s.
27.【答案】 2.10cm;3.15cm;58cm2
【解析】利用刻度尺可知,a为:2.10cm;b为:3.15cm;图中共有29格,则其面积为58cm2。
三、实验探究题
28.【答案】(1)使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2)<;①②③
【解析】(1) 在实验加热过程中,要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使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
(2)注射器中减少的体积即为消耗掉的氧气体积,所以小金所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使氧气不能全部消耗,则结果会偏小,正确;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气体膨胀会使所测得氧气含量偏小,正确; ③ 加入铜丝量太少,不能将氧气全部消耗,则结果会偏小,正确; ④加入铜丝量太多可将氧气全部消耗,使结果准确,错误 。
29.【答案】(1)三
(2)2.8;29
(3)平均数
(4)茎和叶都能够散失水分,但叶是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
【解析】(1)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温度等有关,而水的蒸发也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水蒸发的越多,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第三天时,内减少了50毫升,B减少了10毫升,A减少了1毫升,为这六天中的最多,所以第三天的温、C度最高.
(2)Α不放植物三的水分是0.2ml,B没有叶子,通过茎散失的水分是3-0.2-2.8ml,C保留所有叶片,通过茎和叶散失的水分一共是32毫升,因此量筒C第六天通过茎散失的水分是2.8ml,通过叶散失的水分是32-3=29 ml
(3)如果要根据上述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应分别计算abc三个量筒六天测量数据的平均数,然后进行比较.(4)根据对上表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茎和叶都能够散失水分,但叶是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
30.【答案】 (1)A(2)纸锥下落速度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与纸锥锥角有关,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3)B
【解析】(1)以纸锥的尖端触地停止计时,开始时就要以纸锥尖端为准开始计时,即二者的尖端处在同一高度,那么正确的是A;
(2)分析①和②可知:纸锥的锥角越小,下落时间越短;分析①和③可知:纸锥的下落时间与扇形的半径无关,因此得到结论:纸锥下落速度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与纸锥锥角有关,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
(3)因为纸锥的锥角越小,下落时间越短,所以5号纸锥先到地面。
四、解答题
31.【答案】 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有很多种,①用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
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②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
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正确。
③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这三种办法都能用,只是有误差,
可以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减小误差。
【解析】若用一条很长的薄纸条,紧密地叠绕在圆柱体上 10 圈,在重叠处用针扎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得两端孔之间的长度, 由于纸有厚度,使得每一圈纸上两个孔之间的距离不同,所以使用这种方法无法减小误差。 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有:①用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②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③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可以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减小误差。
32.【答案】 (1)解: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这两个刻度之间格数为:80-30=50,那么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00℃÷50=2℃;
(2)解:第100格处表示的温度为:100℃+2℃×(100-80)=140℃;
(3)解:温度计的最低温度:0℃-2℃×30=-60℃;
温度计的最高温度:100℃+2℃×70=240℃。
【解析】(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温度计的分度值=100℃÷格数;
(2)80格处是100℃,100格比80格多出20格,那么这时的温度根据:100℃+分度值×20计算;
(3)0℃以下后30格,那么温度计的最低温度根据:0℃-分度值×30计算;100℃上面还有70格,最高温度根据:100℃+分度值×70计算。
33.【答案】(1)玻璃泡
(2)大
(3)玻璃管径更细一些或上面的小塑料瓶更大一些
【解析】(1)装置中的望料瓶相当于普通液体温度计中的玻璃泡结构。
(2)分析表格可知,水柱的高度越小,温度越高,即温度计的刻度越向下越大;
(3)要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①根据可知,当空气体积不变时,玻璃管内径越细,水柱高度变化越明显,即玻璃管更细一些;②当玻璃管的内径不变时,空气体积越大,水柱高度变化越明显,即增大塑料瓶。
34.【答案】解:乙有可能没有发烧。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个很细的细管,它的作用是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内水银断开,先测量甲,体温计显示39 ℃,说明甲一定是发烧的;乙使用前,体温计未用力向下甩,因此细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示数仍然指示甲测得的体温值39 ℃,除非乙也发烧且体温与甲相同,但也有可能乙不发烧,此示数则不是乙体温的真实值,因此乙可能没有发烧。
【解析】液体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结构特点如下:①体温计的玻璃管很细,读数更精确;②侧壁呈园弧形,相当于放大镜,便于看清液柱表面位置;③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一段特别细且弯曲的细管,即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会在缩口处断开,不会回落至玻璃泡中,所以可以离开人体而读数。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个很细的细管,它的作用是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内水银断开,用水银柱的位置在35 ℃以下的体温计先测量甲,体温计显示39 ℃,说明甲一定是发烧的;乙使用前,体温计未用力向下甩,因此细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此时用于测量体温时管内水银只能上去而无法回落,所以读数一定会大于或等于原先的读数,当此时示数仍然指39 ℃时,乙的体温有2种可能,一是体温与甲相同(此时乙也是发烧的),另一种是体温比甲要低(此时乙可能没有发烧)。

(
12
)